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概述
表现为下肢间歇性跛行、皮肤苍白、皮温降低、肢端麻木、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
发病与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早期积极治疗可控制疾病发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什么?
定义
下肢动脉硬化是下肢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腊样的脂类,在动脉壁形成斑块,使动脉的弹性降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在斑块的基础上病变进一步发展,造成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下肢缺血症状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常表现为下肢间歇性跛行、皮肤苍白、皮温降低、肢端麻木、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
中老年人常见的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
分类
根据缺血程度分类
无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下肢局部缺血症状,又称为下肢动脉硬化。
有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下肢缺血症状,如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溃疡坏死等。
发病情况
据Belch报道,北美和欧洲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有2700万人以上,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3%~10%,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5%~20%。每年新增重度下肢缺血患者为500~1000/百万人。
资料显示,我国动脉硬化的发病率60岁以上达到了70%。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60岁以下为5%,60~69岁为5%~10%,大于70岁为20%。
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占82%。
在既往研究中,下肢动脉硬化患者10年生存率小于60%,未来心肌梗死危险性增加4倍,脑卒中危险增加2~3倍。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成药有哪些?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成药可使用脉管复康胶囊通塞脉片苏孜阿甫片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病情的好转。
对于已经溃脓的,可以采用生肌玉红膏复方紫草油等外用药,达到祛除腐肉、促进新的肌肤生成的效果。
用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要注意相关的禁忌事项,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另外,服用药物期间要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和油脂较高的食物,以促进药效的发挥。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活多久?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但是如果合并有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则预后较差。
其中间歇性跛行病人5年病死率约30%,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的下肢缺血病人5年死亡率达70%,主要死亡原因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治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法根治。其治疗方法有:
消除危险因素:戒烟,锻炼身体,调整饮食等。
药物治疗:适于轻症患者,以抗血小板、扩张血管、改善侧支循环为主。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前列地尔等药物。
介入治疗: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将闭塞的血管撑开,达到再通血流的目的。
外科手术: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重建术、截肢(趾、指)术等。
病因
致病原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全身代谢性疾病的范畴,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危因素
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较,吸烟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量呈正相关。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本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外周动脉疾病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比没有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增加7~15倍。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明显增高。
血脂异常:脂代谢异常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是首要的致动脉粥样化性脂蛋白。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
肥胖: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BMI)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肥胖者通常血脂水平高,而且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有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
发病机制
各种原因导致动脉血管壁上沉积了一层腊样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
当这些沉积物堆积在血管壁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斑块通常是顺着血管纵向分布,不突出血管内膜,但如果继续进展,斑块会慢慢向血管壁内突入,引起动脉内径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出现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症状
主要症状
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大部分无下肢缺血症状,有时仅表现为下肢轻度麻木不适。
轻中度下肢缺血症状
下肢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酸胀、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休息后缓解。
表现为行走—疼痛—休息—缓解的重复规律,即出现间歇性跛行
严重下肢缺血症状
表现为缺血性静息痛、溃疡和组织坏死、腐烂。
静息痛为在间歇性跛行基础上出现的休息时仍然持续存在的疼痛,常发生于前足或足趾。
患肢缺血持续加重可出现肢端溃疡,严重者发生肢体组织坏死、腐烂。缺血性溃疡多见于足趾或足外侧,常较为疼痛。
急性下肢缺血症状
下肢疼痛、皮肤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麻木、感觉异常、皮温降低等。
就医
就医科室
血管外科
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肢端麻木、感觉异常、皮温降低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腿部伤口不能愈合、溃疡、坏死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于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未经医生许可,切勿滥用药物,以免药物影响相关检查,干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相关症状的?
是否会影响正常生活?
什么情况会出现症状缓解或加重?
病史清单
是否有血压异常、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病史?
是否吸烟?
是否有家族动脉硬化史?
吃过什么药?有没有药物过敏?
体重多少公斤?
以前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怎样?
进行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怎样?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生化
血常规
尿常规
超声检查
多普勒血管功能检查
计算机断层动脉造影(CTA)
磁共振静脉造影(MRV)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贝特类:非诺贝特
其他降脂药物:依折麦布、依洛尤单抗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钙通道拮抗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
降糖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比嗪、格列喹酮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抗凝药物: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
前列腺素类药物:前列地尔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表现为下肢间歇性跛行、皮肤苍白、皮温降低、肢端麻木、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
体征
触诊: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听诊:双侧股动脉有杂音或无动脉搏动的声音。
足部检查:皮肤颜色苍白、温度降低,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
实验室检查
常用检查包括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等。
主要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预后进行评估。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明确斑块性质,结合彩色多普勒成像及频谱多普勒判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和程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下肢检查部位,避免穿连身衣裤。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耦合剂。一般情况下,耦合剂对皮肤没有损伤。检查后可将耦合剂用纸巾擦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体位,避免乱动。
多普勒血管功能检查
多普勒血管功能检查可判断患肢的缺血程度和血管代偿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检查部位。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耦合剂,检查后可将耦合剂用纸巾擦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体位,避免乱动。
计算机断层动脉造影(CTA)
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动脉病变的部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程度。
检查前须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等,脱去带金属材质的衣物。
磁共振动脉造影(MRA)
是血管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方法,可以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但对于肢体血管的成像不如CTA。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等。
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即血管造影,可以显示即时的血管情况,查看是否存在狭窄、动脉瘤,以及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以进行治疗操作。
注意事项
检查前须明确告知医生既往疾病、服用的药物,并按照医生要求停用某些药物。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躺好,避免乱动。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检查后穿刺部位如出现出血、疼痛不断加重,须及时告知医生。
其他
踝肱指数(ABI):指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ABI≤0.90,可评价下肢缺血的程度。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鉴别真假间歇性跛行。
方法为先测定患者静息状态下的ABI,然后让患者在速度3.5 km/h、坡度12°的平板检查仪上行走,直到患者出现下肢疼痛,然后测量运动后的ABI。
ABI降低提示下肢缺血。
对于老年人、不适宜运动试验的患者可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
诊断标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如下,符合4点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年龄>40岁。
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
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分期
临床常用Fontaine分期或Rutherford分期法评价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严重程度。
Fontaine 分期
Ⅰ期:早期发生的肢体局部发凉、麻木及不适感。
Ⅱa 期:轻度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距离大于200米)。
Ⅱb 期:中-重度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距离小于200米)。
Ⅲ期:缺血性静息痛
Ⅳ期:组织溃疡、坏死和腐烂。
Rutherford 分期
0期0级:无症状。
Ⅰ期1级:轻度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距离大于500米)。
Ⅰ期2级:中度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距离为200~500米)。
Ⅰ期3级:重度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距离小于200米)。
Ⅱ期4级:缺血性静息痛。
Ⅲ期5级:轻微组织缺损。
Ⅳ期6级:组织溃疡、坏死、腐烂。
鉴别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常有受潮和受冻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表现为足部麻木、发凉、疼痛,走路时小腿酸胀、易疲劳,足底有硬胀感,计算机断层动脉造影(CTA)可见下肢动脉的节段性闭塞,有助于鉴别。
糖尿病足
有糖尿病史,可见足部疼痛、溃烂、颜色改变,有时会伴有末梢神经过敏,计算机断层动脉造影(CTA)可见下肢动脉末梢的改变,有助于鉴别。
下肢动脉栓塞
既往有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突发下肢疼痛、麻木、发凉、闭塞段以下动脉搏动消失,下肢动脉彩超及动脉造影可有助于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调整饮食,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合理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定期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步行距离,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运动治疗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每次步行30~45分钟,每周至少3次,至少持续12周。
推荐的运动方式有行走、伸踝或屈膝运动。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降脂药物
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可起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常用药物包括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贝特类(如非诺贝特)、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等。
偶可出现胃肠反应、皮肤潮红、头痛、失眠等暂时性反应。
降压药物
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保护心血管。
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厄贝沙坦)。
用药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
在不合并其他血管狭窄的情况下,术后建议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
降糖药物
如果调整饮食后,血糖仍控制不佳,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使用降糖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ɑ-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磺脲类(格列比嗪、格列喹酮)或格列奈类降糖药(瑞格列奈那格列奈)、胰岛素等。
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预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
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吡格雷等。
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和消化道出血等。
抗凝药物
抑制凝血酶和凝血X因子的活性,可以防治血栓、溶解血栓。
常用药物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常见不良反应为出血,如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
前列腺素类药物
扩张血管和保护血管内皮、抗内膜增生、抗血小板。
常用前列腺素E1(如前列地尔)等。
不良反应有面红、血压下降、心悸等。
介入治疗
适应证
用于间歇性跛行、严重下肢缺血、急性下肢缺血影响生活质量,一般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常用方法
如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斑块切除术、激光成形术、射频消融术、切割球囊、药物球囊等,将闭塞的血管撑开,达到再通血流的目的。
手术治疗
适应证
用于严重间歇性跛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影像学评估流入道和流出道解剖条件适合手术;全身情况能够耐受者。
手术方式
血管重建术
在狭窄和堵塞的血管两端搭建一根新的血管,血液可绕过狭窄和堵塞部位流动。
适用于动脉病变段较长者。
血管可用应用自体血管移植或人造血管。
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动脉狭窄或闭塞段较短的患者,目前常与介入手术同时进行,当穿刺困难、导丝通过困难时常需要配合动脉内膜的切除以完成介入手术。
截肢(趾、指)术:常用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组织坏死界限明确,或严重感染引起脓毒血症者。
术后注意事项
饮食管理
应增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摄入。
应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食用肥肉、奶油、动物内脏、蛋黄、软体类(鱿鱼、墨鱼)食物等。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管理
按照医生要求活动,避免活动过度或卧床时间过长。
活动时避免牵拉手术创口。
手术创口管理
进食、翻身、活动时,注意保护手术创口。
避免过度用力、突然用力导致创口裂开。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换药。
创口如出现出血、剧烈疼痛、红肿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术后抗凝药物等管理
无论介入手术还是血管重建术,术后应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对保持术后血管通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
本病可分为寒凝血瘀证、血脉瘀阻证、热毒炽热证、气血亏虚证等,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可选用阳和汤加味、桃红四物汤加味、四妙勇安汤、八珍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早期积极治疗可控制疾病发展。及时治疗是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的关键。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治疗后,无论是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治疗后都有可能发生再闭塞。
危害性
患者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不适,影响生活质量。后期治疗不当或者延误治疗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截肢。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以天然食物为主。
以蒸、煮、炖、拌、氽的方式进行烹饪;烹饪用植物油,严禁使用动物油(猪油)。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粗粮。
适量搭配瘦肉、鱼、蛋、豆类等优质蛋白质。
尽量少吃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如果缺乏维生素B6、维生素B12 和维生素C ,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包括使用膳食补充剂)。
生活管理
戒烟,远离“ 二手烟”。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运动管理
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或按照医生要求选择运动项目。
避免久坐。
控制体重
通过合理饮食、改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等方式,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体重指数18.5~23.9)。
足部保健
应保持足部干燥,注意保暖和预防外伤。
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
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洗脚后彻底擦干,并涂护肤油。
如有嵌甲应及时就医。
选择宽松合适的鞋,足部畸形的患者需要穿加肥、加深或特制的鞋。
袜子要柔软、干燥、清洁,需每天更换。
随诊复查
服药期间,如果出现便血、头痛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注意监测血压和血糖。
一般在术后1、3、6和12个月需要进行复查;1年后,每隔半年复查1次。具体复查时间需咨询医生。
预防
戒烟。
注意休息,避免焦虑,放松心情。
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日常饮食方面,注意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