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良性肿瘤
概述
小肠良性肿瘤是发生在小肠的良性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占消化道良性肿瘤的4%,是较少见的一类疾病。其好发部位依次是回肠、空肠、十二指肠,最常见的是腺瘤,占小肠良性肿瘤的29%,其次是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淋巴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等。可见于任何年龄组,但以30~60岁人群多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病因
尚不明确,部分疾病与遗传和基因突变有关。
症状
1.病理分型
(1)腺瘤:起源于小肠上皮细胞,瘤体上有分化程度不同的腺泡、腺细胞。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和回肠,体积小,带蒂,呈息肉样生长,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管状腺瘤。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也可以成串生长累及整个小肠。
(2)平滑肌瘤:起源于小肠肌层,可向腔内或腔外生长,由类似正常肌肉的平滑肌细胞组成。可分为腔内、壁间与腔外3型。空肠最多见,质地柔韧,内镜下常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或有凹陷,呈灰白色,边界清楚,周围黏膜正常。若出现溃疡,应怀疑为恶性。
(3)脂肪瘤:多见于回肠末端,呈息肉样、结节状或浸润性生长。通常瘤体较小多为单发。
(5)错构瘤样病变:主要有Brunner腺瘤和波依茨-耶格综合征,几乎不恶变。
2.临床表现
(1)腹部不适或腹痛:是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肠梗阻、肿瘤牵拉、瘤体坏死继发炎症、溃疡和穿孔导致。大多数疼痛位于脐周及右下腹。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进食后加重,呕吐或排便后减轻,也可为阵发性绞痛、胀痛。
(4)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主要位于脐周和右下腹,移动度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伴或不伴压痛。
检查
1.病理检查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肿瘤的分型、分类及良恶性。
2.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到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内较明显的病变,显示肿瘤的位置及侵犯肠壁的层次。
3.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观察到肠梗阻征象及有无穿孔后出现的膈下游离气体;消化道钡剂造影能发现肠腔内的充盈缺损、软组织阴影、肠段狭窄、肠壁溃疡性龛影等;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肿瘤检出率。
4.其他
超声、CT、核磁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并估计其来源。
诊断
鉴别诊断
(1)小肠恶性肿瘤: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出血、肠梗阻。腹痛的部位与肿瘤的位置有关,疼痛性质各异;腹部包块固定,边界不清,内镜下可见肿物呈浸润性生长;出血量大,持续时间长,严重者可贫血;肠梗阻的严重程度不等,表现为进行性呕吐、腹胀。
(2)十二指肠溃疡:内镜下可见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等的溃疡,有时可见瘢痕。
(3)肠结核:除肠道表现外,还可以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
治疗
包括内镜下切除(如圈套器及氩离子束凝固术)或腹腔镜下手术或开腹手术,可行肿瘤局部切除或局部肠段切除术,或合并受累脏器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发生部位。
预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