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化脓
概述
病原微生物感染咽喉组织,产生脓性分泌物黏附在黏膜表面或形成脓肿、脓样假膜的现象
主要由病原体感染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环境因素、外伤等常为诱因
常见于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疾病
在明确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后,需进行对症和对因治疗
定义
喉咙化脓指咽喉组织受到致病微生物感染,形成的脓性分泌物,附着在黏膜表面,或在黏膜下形成脓肿。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咽喉外伤,以及干燥、粉尘、烟雾、有害气体或过敏原的刺激和化学物质腐蚀等诱因作用下发生。
喉咙化脓可以是常见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呼吸道症状,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在咽喉部的反应。
常见于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樊尚咽峡炎、急性咽炎等。可伴随咽痛、吞咽时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也可发生畏寒、高热、头痛等全身不适。
发生机制
病原体感染时,病原体毒素和炎性物质作用下,可导致咽喉黏液腺分泌亢进,黏膜表层上皮脱落及白细胞渗出表。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受累,使淋巴滤泡肿大,严重时可突出咽喉表面。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化脓,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或黄褐色痂皮附着。
在化脓性细菌感染后,扁桃体黏膜下出现较多大小一致的圆形黄白色点状化脓滤泡。而有的淋巴滤泡内只有白细胞增多。这些化脓的淋巴滤泡一般不隆起于扁桃体表面,但可透过黏膜表层窥见。这些散在的黏膜下脓泡均分布于各个隐窝开口之间。
病原体毒素和炎性物质造成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有脱落上皮细胞、纤维蛋白、白细胞及细菌等组成的豆渣样物,且可逐渐增多,可从隐窝开口溢出,有时互相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于拭去。
咽喉黏膜及其下间隙内遭受病原体感染后,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在病灶部位形成脓肿,刺激周围感觉神经末梢即呈现疼痛,侵犯大血管时,也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可从起初的组织充血、肿胀,随后组织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也可直接由周围脓肿波及。
表现
不同原因引起的喉咙化脓,在发病时间、严重程度、化脓类型上会有所不同。
此外,喉咙化脓还可能伴发其他症状,如:咽痛、吞咽痛、发热、言语含糊不清、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等。
症状特征
发病时间
急性发作
通常指喉咙化脓发病急骤,症状多较重,老人、小儿等抵抗力较低的人群易发,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
亚急性发作
随病变轻重而不同,但多有一定的潜伏期,从而表现出起病较缓,伴有头痛、背及关节疼痛,全身不适,可伴有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全身症状较急性扁桃体炎为轻,而继发于血液病者,则全身症状较重。
常见于咽白喉
慢性发作
主要因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来,化脓可在咽喉病变区域长期存在,病程达数周甚至更久。
常见于慢性扁桃体炎
严重程度
轻微化脓
常因咽喉、扁桃体表面或黏膜下层的病原体感染引发,且病情常隐匿、病程较长。
常见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慢性咽后脓肿、慢性扁桃体炎等。
严重化脓
常由致病力较强的病原体感染所致,多因局部或全身抵抗力较低时发病,咽喉和全身症状常较重,特别是咽喉发生肿胀时,易出现高热、吞咽及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常见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
化脓类型
咽喉黏膜表面化脓
即病原体感染作用于咽喉、扁桃体表面,形成脓点、脓栓和脓样假膜。与传染病有关化脓性分泌物可检出病原体,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喉咙化脓,可在血液检查中发现特征性表现。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白喉、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等。
咽喉脓肿
脓肿在咽喉黏膜下或颈部间隙中形成和聚集后,呈现咽喉侧壁和颈部肿胀,急性发病者,可表情痛苦,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下颌下区肿胀,触之坚硬,有压痛。也可发生张口困难、流涎和吞咽困难等。
常见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及急性咽后脓肿等。
伴随症状
咽痛、吞咽痛、发热、言语含糊不清、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等。
咽痛
为炎性物质和病原体毒素刺激咽喉感觉神经末梢,刺激大脑中的疼痛中枢,形成咽部疼痛感觉。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吞咽痛
咽喉感觉神经末梢受到炎性物质和病原体毒素刺激,可变得更为敏感。在吞咽动作挤压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时,可造成更为明显的咽痛。因咽喉部的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在耳部和颅内均有分支,于是炎性反应可引发患侧耳部和头部的牵涉痛
常见于咽旁脓肿。
发热
病原体毒素和炎性物质作用于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引发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猩红热、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等。
其他伴随症状
言语含糊不清:多见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会厌脓肿等。
呼吸困难:多见于会厌脓肿、急性咽后脓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咳嗽:多见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喉结核等。
张口困难:常见于咽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坏死性咽炎等。
吞咽困难:常见于贫血、急性坏死性咽炎、会厌脓肿等。
原因
引起喉咙化脓的原因很多,最常见于咽喉疾病及邻近病变,如:急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喉结核、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白喉、樊尚咽峡炎、萎缩性咽喉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咽后脓肿等。
其他全身疾病、不良理化因素刺激、精神心理疾病等,也可导致喉咙化脓的发生。
可将导致喉咙化脓的因素分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
以下仅列出可能导致喉咙化脓的部分疾病,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常见疾病
喉咙化脓最常见于咽喉疾病及邻近病变。
咽喉黏膜疾病:急性单纯性咽炎、急性坏死性咽炎、会厌脓肿、萎缩性咽喉炎等。
扁桃体疾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咽喉邻近疾病:咽旁脓肿、咽后脓肿等。
其他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白血病性咽峡炎、贫血等。
全身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维生素缺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非疾病因素
喉咙化脓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但一些非疾病因素常成为相关疾病的诱发因素,应注意避免。
环境因素
处于干燥及污浊环境、吸入有害及有毒气体及烟雾、酗酒吸烟、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吞咽异物及外伤、咽部受到化学及腐蚀性液体灼伤,还有受到放射性射线照射等原因均可成为喉咙化脓发生的明确诱因。
生理因素
机体在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受凉等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时,常会更加易于受到病原体感染造成喉咙化脓。
就医
喉咙化脓时,不提倡等待病情自行好转,以避免症状持续、病情加重,从而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导致病情迁延、转为慢性或危及生命。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咽喉化脓持续存在,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伴随咽痛、吞咽疼痛、发热、言语含糊不清及张口困难者,应积极就医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发生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时,应及时就医。
特别注意的是:
夜间发生呼吸困难和剧烈咽痛时,应警惕会厌脓肿。
当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进展加重时,需及时就诊,积极治疗咽喉脓肿导致的呼吸道梗阻。
婴幼儿存在咽喉结构发育不良或反射功能不健全,老年人可能出现咽喉感觉减退,当发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常已进展较为严重。
就诊科室
出现喉咙化脓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耳鼻喉科、急诊科。
在首诊进行暂时处理和初步筛查后,常需根据检查结果的特征性表现,就诊于相应科室:
如在黏痰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就诊于感染科;
如检出分泌物中含有梅毒螺旋体,可能需要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显著减少,中性白细胞消失,应就诊于血液科;
小儿患者可就诊于儿科。
由于导致喉咙化脓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喉咙化脓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多久了?
喉咙化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加重或者缓解?
喉咙化脓是突然出现的,还是慢慢发生的?
除喉咙化脓外,有没有其他症状,如咽痛、吞咽痛、发热、言语含糊不清、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等?
身体其他地方还有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不适吗?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着凉、感冒、劳累及熬夜?
近期有接触过什么物质,如有毒、有害的烟雾或粉尘?
近期咽喉或全身有得过什么疾病或者受过外伤?
是否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贫血、胃炎、维生素缺乏等相关疾病?
是否有烟酒嗜好和喜食辛辣刺激食物?
是否受到过放射性射线照射?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询问病史后,首先将选择体格检查,并判断是否需要后续辅助检查,如:喉镜、血常规、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痰液查结核分枝杆菌、影像学检查(咽喉及颈部)、扁桃体彩超等,结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和病情程度作进一步评估。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先进行检查判断。
观察:医生会让患者张开嘴巴或借助间接喉镜,检查咽部、扁桃体及喉部表面的脓性分泌物,根据分泌物的性状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类型;也可发现咽喉腔内的明显隆起和肿胀,辨别是否存在脓肿。
触诊:医生可能还会用手或专业器械触诊咽腔内的肿胀组织,探查其弹性和范围,还可触摸颈部、下颌下及锁骨上淋巴结是否有肿大;尝试剥脱咽喉黏膜表面的脓性分泌物,结合是否易于剥离以及剥离后是否有出血,协助疾病类型的诊断。
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抽血检查血常规,主要看是否有感染发生。如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提示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提示变应性疾病,显著增高时则提示过敏等情况;淋巴细胞增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喉镜检查:可以清楚观察咽喉腔内情况,了解产生黏痰病变区域的表面结构特征。医生常顺次放大观察咽后壁、扁桃体、舌根、梨状窝及会厌谷、喉部乃至声门下,并留有清晰照片存档,有病变者可早期诊断。
咽喉及颈部CT检查:对咽喉黏膜下和咽喉部组织间隙中的脓肿范围,以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作出更为细致和准确的判断。
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咽喉腔内有无致病微生物感染,确定病原体种类及病程阶段,指导针对性治疗。
痰查结核分枝杆菌:痰中查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但肺结核患者痰中排菌有时呈间歇性,故需连续多次查痰方能确诊。
扁桃体彩超: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定位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位置和范围,提高穿刺和切开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缓解与治疗
喉咙发生化脓时,不提倡等待病情自行好转,以避免症状持续、病情加重,从而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导致病情迁延、转为慢性或危及生命。
不建议自行盲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掩盖临床表现,干扰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误导医生判断疾病类型和程度。
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和病情特征后,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选择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需根据气候和环境改变调整作息和衣着,减少着凉、过热及由此诱发的感冒。
避免暴露在有毒及刺激性烟雾和粉尘中,包括工业粉尘、烟雾、雾霾等。
在传染病高发或存在感染风险时,需针对疾病特征做好工作和生活防护,避免滞留在人流稠密的公共场所。
避免长期、持续不当发声,降低干冷、污浊空气对患处的刺激。
减少持续说话、唱歌的时间,保持口腔清洁,适当漱口和饮水。
饮食方面
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于坚硬和粗糙的食物。
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A、B2、C、E以及铁、锌的食物。
戒酒。
在进食带刺的鱼和坚硬或具有锐利边缘的食物过程中,避免说话、嬉闹和强行吞咽,避免异物滞留于咽喉,并对咽喉造成损伤。
心理护理
医生会通过认真详细检查,寻找可能存在的病因和诱因,关切、同情患者的感受,取得患者信赖后,合理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消除心理负担,并充分配合诊治和复查。
药物应用
喉咙化脓的缓解治疗,一般需要在明确致病微生物类型后,选择敏感的抗感染药物。即便在未得到确定的病原学依据前或病因不明时,进行经验性或诊断性治疗,也需在具有疾病诊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选择具体药物,不提倡自行根据药物说明书或民间验方和小妙招诊治。
遵医嘱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仍未缓解,甚至加重,不宜继续使用相关药物,应及时就医治疗。
针对小儿和孕产妇,在药物使用上可能与其他人群不同,通常建议咨询医生。
需特别注意的是,盲目自行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有效治疗疾病、控制症状,反而易致耐药的发生,故不推荐自行诊治和用药。
专业治疗
可分为两种情况:直接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充分分析病因后的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通常可能会指导一般治疗,推荐局部理疗及开具局部或全身用药等,帮助患者缓解喉咙化脓引起的不适症状。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增加营养,适度锻炼身体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处于污浊、干燥环境,戒烟戒酒,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吸入有毒和刺激性气体,禁食辛辣刺激性和硬质食物等。
局部理疗:针对咽喉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的喉咙化脓,可选择半导体激光、微波等理疗设备对咽喉进行局部照射治疗,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咽喉浓稠分泌物所引发的不适感觉。
药物治疗:对于黏附在咽喉、扁桃体表面的脓性分泌物,可采用复方硼砂含漱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呋喃西林含漱液等漱口水进行含漱,以起到清洁咽喉的作用。喉片含服,也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选用碘喉片、杜灭芬喉片、华素含片、健民咽喉片、西瓜霜含片等。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疾病原因,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一些差异,以下面疾病为例: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在上述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主要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根据病情的轻重,决定给药途径(静脉或肌内注射)。一般用5~7天。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可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
樊尚咽峡炎:青霉素对本病病原菌有效。可肌注或静脉滴注。口腔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1%过氧化氢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含漱。可用10%硝酸银或10%硫酸铜溶液涂抹于溃疡面上,以利愈合。
扁桃体周围脓肿:可在足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及适量的地塞米松、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液和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穿刺抽脓及切开排脓的方式促进脓液排出,减轻炎症反应。对病程较长,多次切开排脓仍未治愈者,适宜选择扁桃体切除术治疗。
结核性咽后脓肿:除全身抗结核治疗外,可在口内穿刺抽脓,脓腔内注入0.25g链霉素注射液,如脓肿再次形成,可同法处理。并发颈椎结核者,在由骨科医师治疗颈椎结核的同时,选择颈侧切口行排脓术,切开后可置引流条。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