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腺癌
概述
小肠腺癌的起病尚不清楚,相关危险因素与结肠癌相似。腺瘤是常见的癌前疾病,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变最为多见。本病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有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体重下降、贫血、发热等。近期欧洲多中心的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饮酒和某些职业有关,而与吸烟无关。
病因
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克罗恩病乳糜泻神经纤维瘤病等。小肠腺癌的发生与结肠癌的腺瘤-腺癌序列相似,腺瘤是常见的癌前疾病,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变最为多见。也有人认为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的腺癌或许与胆汁中的某些胆酸(如脱氧胆酸、原胆酸等)在细菌作用下的降解产物与致癌作用有关。Crohn病可以发生腺癌,部位以回肠为主。小肠腺癌的发生常伴有基因改变,如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等。
症状
1.腹痛
一般为慢性腹痛,与饮食关系不密切。早期较轻,易误诊为"胃痛",疼痛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呈持续性钝痛、胀痛、隐痛,并逐渐加重,致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并发肠梗阻、肠穿孔时腹痛剧烈。
2.梗阻症状
环形狭窄病变常以慢性不全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肿块呈浸润性生长,使肠腔僵硬、狭窄,出现肠梗阻。病人常有呕吐、腹胀,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带有胆汁或血液。
3.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较常见,溃疡型腺癌表面因血管糜烂、破溃可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的消化道出血。多数为慢性失血,以黑便为主,病变累及较大血管时,可有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大便呈现黑便或暗红色,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长期慢性失血则有贫血。
4.腹部包块
小肠腺癌的体积一般不大,很少出现肿物,有报道约1/3的病人就诊时可扪及腹部包块,可能为梗阻近端扩张增厚的肠管。向腔外生长者有时也可扪及包块,可有压痛,消瘦者肿块界限清楚。
5.黄疸
十二指肠降部肿瘤80%是以黄疸为主要症状。肿块压迫胆总管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而引起胆管阻塞发生阻塞性黄疸。早期呈现波动性,后期呈持续性并逐渐加深。
小肠腺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凡60岁以上具有慢性腹痛史、消化道出血史,近期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或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和贫血症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消化道钡剂检查、内镜检查等可协助诊断。内镜钳取活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CT、MRI检查可协助判断有否远端转移。
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发现小细胞性贫血。
2.大便隐血试验
可为阳性。
3.血清结合胆红素
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可出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
4.X线钡剂检查
可发现小肠腺癌各型的异常表现。
5.纤维内镜检查
十二指肠腺癌可用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0%-100%。不仅可确定肿瘤位置、大小,还可取活检以确诊。近端空肠可用小肠镜,末端回肠可用电子结肠镜检查
6.B超
对于十二指肠腺癌,超声可显示肿瘤大小、部位,特别是对梗阻性黄疸有鉴别诊断意义,能与胰头癌胆管癌、胆道结石相鉴别。
7.CT扫描
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向腔内外生长,增强后肿块呈轻至中度强化,局部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少数小肠腺癌仅单纯表现为局限性肠壁增厚。有时坏死的肿块内有气体或造影剂进入,则提示有溃疡形成。并常有肠系膜或腹膜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的淋巴结通常不如淋巴瘤波及的淋巴结大。
8.MRI
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及突向肠腔内的软组织肿块影,肠腔环形狭窄,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略高信号;中心的坏死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中心的坏死灶不强化。
9.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可显示病变部位有异常的动脉,病理性肿瘤血管网,对于腺癌、肉瘤及其他肿瘤有分辨意义,可判断外科切除的可能性及了解血管异常情况。
诊断
小肠腺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凡60岁以上具有慢性腹痛史,消化道出血史,近期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或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和贫血症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消化道钡剂检查,内镜检查等可协助诊断,内镜钳取活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CT,MRI检查可协助判断有否远端转移。
鉴别诊断
1.十二指肠溃疡
呈慢性病程,有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痛等典型表现,X线钡餐和内镜检查即可确诊。
2.Crohn病
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肉芽肿性炎性疾病,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常呈节段性、局限性、跳跃性分布。临床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其具有特征性X线征象:回肠末端肠腔狭窄、管壁僵直呈一细条状,称线样征。纤维结肠镜检见肠壁残存黏膜在大溃疡之间突出呈铺路石状外观,呈节段性,病变之间的肠管黏膜正常。病理活检是非干酪样肉芽肿性改变。
预后
小肠腺癌确诊时往往已有区域淋巴结及肝转移,多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较差。
小肠腺癌生存期是多少
小肠腺癌的生存期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的生存期跟疾病的分期、个人体质及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
小肠腺癌对于放疗以及化疗都不太敏感,所以这种疾病的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大部分小肠腺癌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肝转移,大部分无法结合搜根治性手术,预后往往比较差。
根据国内报告,小肠腺癌切除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19%~31%;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以后需,5年生存率为34%~41%。
需要注意的是,小肠腺癌患者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来积极改善预后的,甚至可以治愈,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及早治疗。
治疗
小肠腺癌对放疗不敏感,对化疗亦不敏感。仅少数病例化疗可控制进展,缓解症状。可给予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或顺铂(DDP)。因此,小肠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1.十二指肠腺癌
应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空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及胃空肠吻合。有人认为对于十二指肠第一、三、四段的早期腺癌可作该肿瘤节段肠管的切除术,此手术范围小。但有人认为切除不彻底,如病人条件较好,体质能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根治效果好。空肠和回肠腺癌应清扫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脂肪淋巴组织。末端回肠腺癌应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2.小肠腺癌
小肠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的基本原则是整块切除肿瘤所在肠段、相应肠系膜及所属淋巴结。肿瘤晚期无法切除者可行旁路手术以缓解症状,并作介入治疗,以控制肿瘤的生长。
3.空回肠腺癌
应距癌灶边缘近端和远端各10cm以上做肠段切除,并清扫肠系膜上动静脉旁淋巴脂肪组织。由于必须保护肠系膜上动静脉,清扫范围受到限制。术中探查已有较广泛转移者,若肿瘤局部条件允许可作姑息性切除。无法切除且有梗阻者行旁路手术。
怎么治疗小肠腺癌
小肠腺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及化疗的效果不是太好。
小肠腺癌一般一经确诊,就要进行手术切除,通过肿瘤的发生部位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另外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化学治疗。
​小肠腺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只有少数患者可以通过化疗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临床上常使用的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丝裂霉素、卡培他滨等。
上述药物应遵医嘱使用,不要擅自乱用药,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建议患有小肠腺癌的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小肠腺癌化疗药物是什么
小肠腺癌的化疗药物主要有奥沙利铂、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顺铂(DDP)、卡培他滨等。
小肠腺癌对化疗、放疗并不敏感,治疗效果欠佳,可能仅有少数患者使用化疗方案能够控制病情发展。
对于小肠腺癌的治疗,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对于Ⅰ期患者,术后多不需要进行化疗,Ⅱ期以上患者,特别是高危患者,均需要术后进行化疗辅助治疗,以控制病情,防止复发。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结合病理组化的结果,由医生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
化疗药常见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见血液毒性、骨髓抑制、脱发、神经毒性等。
小肠腺癌对化疗敏感吗
小肠腺癌对化疗比较敏感。
小肠腺癌是一种源于小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不明,可能跟吸烟、饮酒以及一些肠道疾病有关。本病一般发现时已出现远处转移,一经确诊,应进行手术切除。
对于肿瘤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化疗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应注意观察,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粪便常规、肾功能、腹部强化CT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