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里有泡
概述
表现为咽喉部灰白色、黄色水泡,伴发热、咽喉部疼痛
主要由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链球菌性咽喉炎等引起
出现喉咙疼痛和水泡持续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包括对因治疗如抗感染、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如止痛、退烧等
定义
喉咙里有泡,指的是软腭、腭弓、喉黏膜等处出现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小水疱或小囊泡。
这些水泡通常是由于感染、过敏反应或慢性紧张性喉咙引起的。症状可能包括喉咙痛、瘙痒、咳嗽、吞咽困难等。
发生机制
感染
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喉咙充血、发炎、红肿,引起喉咙黏膜分泌增多,形成泡状物质。
过敏
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吸入后引起喉咙充血、水肿,导致喉咙黏膜分泌增多,形成泡状物质。
慢性炎症
长期喉咙炎症或刺激,可能使咽喉表面出现反应性水泡。
机械性损伤
咳嗽、呕吐等剧烈的上身动作可能导致喉咙、咽峡黏膜损伤和水泡形成。
化学性刺激
吸烟、酗酒、饮食过热等可能引起喉咙、咽峡黏膜刺激和损伤,进而导致水泡形成。
自体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体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喉咙出现水泡,如天疱疮等。
表现
喉咙里的水疱主要分布在软腭、腭弓、喉黏膜等处,呈灰白色、黄色,伴有发热、咽喉部疼痛等症状。
症状特征
发作时间
喉咙里有泡可能突然出现,也可能逐渐形成。感染性和过敏性原因可导致泡状物质突然出现,而外源性刺激性和胃食管反流则导致泡状物质逐渐形成。
持续时间
根据泡状物质在喉咙保持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暂性(数小时至1天)、亚急性(1~3天)和慢性(3天以上)喉咙里有泡。
感染性和过敏性原因导致短暂性或亚急性喉咙里有泡,而胃食管反流和慢性炎症性疾病则导致慢性喉咙里有泡。
分布
喉咙里的泡状物质分布在软腭、腭弓、喉黏膜等处的一侧或两侧。
颜色
喉咙里的泡状物质颜色呈透明、白色或黄色。
感染性原因使泡状物呈黄色或白色,而其他原因使泡状物呈透明或白色。
形态
喉咙里的水疱直径1~2mm,四周绕以红晕,疱疹溃破形成黄色溃疡,数量少则1~2个,多者可达10余个,一般4~5个。有些泡状物质紧贴喉咙黏膜,呈扁平状,而有些则凸起,形态不规则。
伴随症状
喉咙里有泡通常会伴随以下症状发生:
发热
伴随发热的喉咙里有泡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喉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咽部及喉咙疼痛
咽部疼痛提示感染性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或外源性刺激物引起的刺激性炎症。
异味
口臭或喉咙异味与胃食管反流、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咽炎、扁桃体炎或鼻窦炎有关。
咳嗽
咳嗽常由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胃食管反流或支气管哮喘等导致。
鼻塞、流鼻涕
鼻塞、流鼻涕主要是由过敏性鼻炎、感冒、副鼻窦炎等引起。
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常提示喉部感染、喉部肿瘤、声带损伤等。
原因
喉咙里有泡主要见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链球菌性咽喉炎等,食物残渣、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口腔不洁等也会导致。
疾病因素
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引起,传染性很强。潜伏期平均约4天,表现为发热,咽痛(吞咽痛突出),咽部充血,咽部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发热、乏力、肌痛等。
手足口病
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肠道病毒71型也可导致。患者以4~5岁以下小儿为多,约占80%以上。
潜伏期2~5天,初起症状为低热、流鼻涕、厌食、口痛、呕吐、腹泻,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在齿龈,扁桃体及咽部见到,不久疱疹溃破即成溃疡,在口腔炎的同时可出现皮肤斑丘疹,以手足为多。同时伴有发热、食欲减退等。
链球菌性咽喉炎
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喉炎,主要症状包括喉咙痛、脱屑水疱、扁桃体肿胀、脓性分泌物等。
过敏性咽炎
对食物、花粉等环境因素过敏,可导致过敏性咽炎,症状有喉咙痛、瘙痒、喷嚏、流鼻涕等。
口腔黏膜损伤
吸烟、酒精、化学材料、饮食过热等引起的口腔黏膜损伤,出现喉咙痛、灼伤渗液形成的水泡、红肿等。
天疱疮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口腔及喉咙黏膜的疱疹状损害、破裂易出血和疼痛。
非疾病因素
食物残渣
食物残渣滞留于喉咙部位,可导致喉咙里出现泡状物质。
外源性刺激物
烟、酒、辛辣食物、化学物质等刺激性物质长时间接触喉咙部位,可导致喉咙里出现泡状物质。
口腔不洁
口腔卫生不佳,导致口腔细菌滋生,引发喉咙部位出现小泡。
呼吸道黏液
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滞留于喉咙部位,可导致喉咙里出现小泡。这种情况一般是生理性的,如寒冷空气刺激使黏膜分泌物增多。
就医
当出现咽喉部水泡、咽喉疼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询问症状、病史,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
就医指征
当出现如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喉咙里的泡状物质持续3天以上,同时伴有咽痛、咳嗽等不适症状。
喉咙里的泡状物质多次转为正常,又反复出现,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出现泡状物质伴随发热、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当出现如下症状,需要前往急诊科就诊:
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
泡状物质变化剧烈,导致大量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
伴随高热、严重腹痛、昏迷等其他严重症状。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喉咙里有泡的患者,首先应到耳鼻喉科进行检查。
消化内科
若明确喉咙里有泡症状主要由胃食管反流所致,可前往消化内科就诊治疗。
口腔科
若有口腔异味、口腔疱疹,患者可就诊于口腔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泡状物质出现多久?是突然出现还是持续存在?
是否有咽痛、咳嗽、发热、鼻塞等伴随症状?
是否有其他不适?
病史清单
近期有没有进食辛辣食物?
是否有胃食管反流病、鼻炎、过敏性疾病?
是否长期吸烟、饮酒或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化学气体、尘埃等?
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过敏性疾病或呼吸道疾病?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进行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口腔和咽部检查:借助口腔检查镜和喉镜仔细观察口腔、舌头、扁桃体、咽部和喉部的水泡、红肿、溃疡、脓性分泌物等异常表现。
耳鼻部检查:检查鼻腔、咽喉,以了解鼻、咽、喉的病变情况、水泡对整个上呼吸道的影响以及感染可能的传播途径。
触诊:通过触摸检查颈部淋巴结,判断是否肿大或压痛,了解有无肿瘤、感染等异常情况。
听诊:评估呼吸音,了解有无呼吸困难、喘息等呼吸问题。
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判断有无感染及炎症。
咽部拭子培养和药敏:从喉咙处取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找出可能的感染病原体并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抗原检测:针对某些特定病原体(如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进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血液检测,帮助确定病因。
鼻咽部X线或CT:了解鼻窦、鼻咽部情况,排查鼻窦炎等可能诱发喉咙泡状物质的疾病。
其他检查
颈部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甲状腺等结构,了解它们的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异常,以便排除可能的肿瘤、感染等异常情况。
过敏原试验:如果怀疑过敏反应是引起水泡的原因,则可以进行过敏原试验,检测可能的过敏原,并对症治疗。
胃镜检查:排查胃食管反流病及胃肠道相关病变。
喉镜检查:观察声带黏膜及肌肉功能,排查声带疾病及喉部肿瘤。
缓解与治疗
喉咙里有泡的患者需要积极就医。医生在明确病因后,需要进行抗感染等对因治疗和止痛等对症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多喝水、适当喉咙含漱,缓解症状。
缓解措施
在出现喉咙里有水泡后,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
多喝温水
保持水分充足有助于稀释痰液,降低喉咙的不适感。
喉咙含漱
可以使用温盐水、抗菌含漱液等进行喉咙含漱以缓解症状。
避免刺激性物质
避免吸烟、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辛辣食物等,以减轻对喉咙的刺激。
保持室内湿度和空气流通
室内适宜的湿度和空气流通有助于呼吸舒适,避免病毒和细菌滋生。
注意休息和营养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营养摄入,增强身体抵抗力。
专业治疗
医生可能会在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进行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局部理疗:可对咽喉进行局部物理治疗,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常用的设备有半导体激光、微波等。
退热药物:对于发热患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药物进行治疗。
止痛:全身应用布洛芬、曲马多等镇痛药止痛治疗。
黏膜保护:选择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漱口水含漱,使用2%碘甘油涂布于咽后壁,还可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咽喉雾化吸入。
对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
病毒引起的喉咙泡状物质,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细菌感染引起者,可使用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过敏治疗
对于过敏性水泡,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胃食管反流并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