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骨折
概述
胸椎骨折是指第1~10胸椎(T1~T10)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中断
主要表现为受伤后胸椎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畸形、活动受限等
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无脊髓损伤者预后较好,有脊髓损伤者可遗留下肢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胸椎骨折是什么?
定义
胸椎骨折通常是指发生在第1~10胸椎(T1~T10)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T1~T10胸椎与肋骨和胸骨构成胸廓,活动范围较小,相对坚固,与其他脊柱相比不易发生骨折,因此胸椎骨折是最少见的脊柱骨折。
胸椎椎管中容纳脊髓,因此该区的损伤可能累及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后果。
分型和分类
根据骨折稳定性分类
稳定性骨折
轻度和中度压缩骨折,脊柱的后柱完整。
单纯横突、棘突和椎板的骨折也属于稳定性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
三柱中有两柱骨折。
爆裂骨折:中柱骨折后椎体后部骨折块突入椎管,有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累及前、中、后三柱的骨折-脱位,常伴有神经损伤症状。
根据骨折形态分类
压缩骨折:椎体前方受压缩楔形变,多为稳定性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不合并神经损伤。
爆裂骨折:椎体呈粉碎骨折,骨折块向四周移位,向后移位的骨折块可压迫脊髓、神经。
Chance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为椎体水平状撕裂性损伤,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脱位:脊柱的三柱骨折,可以是椎体向前或向后或横向移位,可伴有关节突关节脱位或骨折。多半合并神经损伤。
发病情况
脊柱骨折的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5%~6%,胸椎骨折占脊柱骨折的20%。
目前报道的胸椎骨折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从3%~5%到28%不等。
近年来,胸椎骨折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
胸椎骨折后需避免哪些动作?
胸椎骨折后,要避免腰椎扭转、扩胸运动及弯腰等动作。
胸椎骨折后胸廓的稳定性降低,如果出现腰椎扭转、扩胸、弯腰等增加胸椎活动度的动作,容易导致骨折部位不稳定,不利于骨折恢复,甚至会产生二次伤害。
如果一定要弯腰,也要尽量保持上身直立的状态。
胸椎骨折的正确睡姿是什么?
胸椎骨折的正确睡姿是仰卧位平躺。
胸椎骨折的病人在平躺状态下,胸椎段受力最小,稳定性最高。注意避免睡软床。
胸椎术后的患者卧床时,需定期翻身以防压疮,在床上翻身一定要有专业人士辅助,将肩部和髋部同时同向翻转,以免出现胸椎扭转,加重损伤。
胸椎骨折多久可以活动?
胸椎骨折根据骨折程度不同需要1~3个月才可以活动。
如果是较轻的胸椎骨折,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一个月以后,胸椎结构基本稳定,可佩戴支具后活动。
如果是胸椎重度骨折,复位后需维持躯干过伸位,石膏背心固定3个月,术后3个月可戴背部护具进行活动。
胸椎骨折后,愈合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具体活动时间请听从医生的安排。
病因
致病原因
直接暴力
是指直接作用于局部引起骨折的外力,如钝物打击、撞击、重物直接压砸等。
多为交通事故直接撞击胸椎,或者工地事故重创胸椎所致。
间接暴力
较多见,是指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受力远处发生骨折的外力。
包括高处坠落,重物打击肩部等。
肌肉拉力
胸部肌肉突然收缩时,可产生强大的拉力,常可导致横突、棘突等部位发生骨折。
其他
患有骨质疏松症者,在轻微外力下就可能发生胸椎压缩骨折。
症状
主要症状
局部疼痛
胸椎损伤后,因背部肌肉痉挛,可出现局部疼痛。
患者可因疼痛而无法站立,或者站立时背部无力,疼痛加重。
肿胀
胸椎后柱损伤时,后背部中间部位可出现局部肿胀。
皮下瘀斑
受伤部位可有皮肤颜色改变,呈青色、紫色或黄色等。
畸形
胸椎骨折会引发椎体间脱位,造成侧凸或后凸畸形。
活动受限
胸椎活动受限,常表现为强迫体位,还可有翻身困难。
其他症状
胸椎骨折通常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可出现以下症状。
伴有腹膜后血肿时,可在受伤后数日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
伴有大出血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失血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并发症
脊髓损伤
胸椎骨折后,可能会压迫、刺伤脊髓,导致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脊髓损伤可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瘫痪,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麻木,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多由骨折断端刺破胸部组织引起。
可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肺部感染
胸椎骨折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可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压疮
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卧床8小时就可导致压疮。
初期表现为受压部位红、肿、热、麻木或触痛,随后呈紫红色,出现组织溃烂和坏死。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受外伤后,出现胸椎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受外伤后出现不能站立、胸痛、呼吸困难、昏迷,甚至休克等紧急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多有外伤史,就医前避免自行搬运患者,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如患者有明显外伤、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加压包扎伤口。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四肢能活动吗?被触摸时有感觉吗?
是否出现背部无力、局部疼痛等?
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大小便有异常吗?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腹部超声检查
其他检查: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多有明确外伤史,常为暴力强度较大的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
临床表现
症状:受伤后胸椎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畸形,活动受限等。
体征:通过观察、触摸、按压、活动等,可发现胸椎外观畸形,局部压痛、叩击痛等。
神经系统检查
胸椎骨折常并发脊髓损伤,需要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明确有无脊髓损伤,以及损伤的范围。
感觉检查:一般会用到针头(针刺觉)和棉花(轻触觉),对身体两侧的关键点进行检查,还要检查肛门周围的感觉,以评估有无感觉障碍,判断存在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运动检查:对身体两侧10对肌节关键肌自上而下进行检查,以进行运动评分,判断存在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实验室检查
对胸椎骨折诊断意义不大,通常为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出凝血时间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一般需要做正侧位胸椎X线检查。
可以了解骨折部位、损伤类型以及骨折的严重程度。
CT检查
CT检查可显示出椎体的骨折情况、椎管内有无出血和碎骨片。
凡有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均须做CT检查,必要时可做CT三维重建。
缺点是对脊髓、神经等软组织显像不清晰。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检查是对怀疑有脊髓、神经或椎间盘损伤者的重要检查手段。
有助于观察和确定脊髓、神经及椎间盘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可以帮助选择治疗方案,还可以评估预后。
缺点是对骨组织显像不清晰,通常需要联合CT检查。
超声检查
可了解有无腹膜后血肿。
电生理检查
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
可帮助确定双下肢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后神经恢复情况来判断治疗效果。
TLICS评分
美国脊柱损伤研究组制定了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能够帮助选择治疗方案。
计分项 | 分数 |
---|---|
压缩骨折 | 1 |
爆裂骨折 | 2 |
骨折有移位或旋转 | 3 |
骨折有脱位 | 4 |
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 | 0 |
后方韧带复合体可疑损伤 | 2 |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 | 3 |
神经功能完整 | 0 |
神经根损伤 | 2 |
脊髓完全损伤 | 2 |
脊髓不完全损伤或马尾综合征 | 3 |
鉴别诊断
胸椎旁肌肉拉伤
相似点:都可有外伤史,以及背部疼痛等症状。
不同点:胸椎旁肌肉拉伤没有脊柱畸形及脊髓损伤症状,影像学检查胸椎无异常改变,可以此鉴别。
胸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点:胸椎间盘突出、胸椎管狭窄等胸椎退行性疾病,以及伴有脊髓损伤的胸椎骨折,都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
不同点:胸椎退行性疾病多无明确外伤史,而胸椎骨折多有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外伤史。且胸椎退行性疾病在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中无骨折线、骨折块等典型骨折改变,可以此鉴别。
腰椎骨折
相似点:都可有外伤史,以及背部疼痛、脊柱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
不同点:腰椎骨折发生在腰椎,且疼痛位于腰背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主要是保护生命、恢复神经功能,其次为重建并维持胸椎的顺列和稳定性。
治疗原则:TLICS综合评分≥5分者应接受手术治疗,≤3分者应接受非手术治疗,4分者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急救搬运
外伤后疑似胸椎骨折者,应尽快送往医院就诊,从受伤现场运送至医院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伤者被杂物压住时,不要硬拉强拽暴露在外面的肢体,应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
搬运时需多人同时平托至担架、木板或门板上,勿使用软床或者躺椅。
搬运时切勿采用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搂抱的错误搬运方式。
搬运过程中让伤者平卧在担架上,身体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直位,时刻注意保持伤者脊柱稳定性。
如果不会正确搬运伤者,可以等待医护人员搬运。
保守治疗
大量激素冲击治疗
有脊髓损伤症状者,可以采用此疗法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一般在受伤后8小时内应用大剂量泼尼松龙等。
但此疗法尚存争议,未在临床广泛应用。
注意:上述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避免自行用药。
复位外固定治疗
卧硬板床,或者采取后伸等体位,逐步恢复胸椎正常位置。
应用矫形支具、石膏等治疗,固定骨折上下端的脊柱运动。
治疗时间在1~4个月不等,与患者骨折类型、恢复程度等有关。
注意避免做弯曲或扭转脊柱的动作,同时避免脊柱负重。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但应避免过早下地行走。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主要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合并脊髓损伤者还需要手术减压,手术入路包括后路、前路和联合入路等。
对于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由轻微外伤引起的压缩骨折,一般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微创手术。
手术并发症
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内固定失败、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术后护理
手术后应每2~3小时翻身1次,预防压疮,翻身时避免脊柱扭曲。
手术后注意观察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伤口情况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手术后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手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
康复治疗
在患者病情稳定、脊柱稳定时,即可开始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有效咳嗽、吹气球训练等,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四肢功能锻炼
瘫痪的肌肉关节做被动运动,未瘫痪的肌肉关节做主动运动,包括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直腿抬高练习等,每日数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下肢瘫痪者需要加强上肢肌肉锻炼,进行上肢支撑力训练、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训练、握力训练等,为后续日常活动打基础。
腰背肌锻炼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由5点支撑法至3点、4点支撑法,飞燕点水式,提升腰背肌力量。
其他训练
允许下床活动时,练习站立和行走,刚开始训练时不宜时间过长,应循序渐进。
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以满足其生活需要,如穿衣、梳头、截瘫患者的转移训练(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轮椅与坐便器之间的转移等)。
预后
治愈情况
胸椎骨折的预后与是否有脊髓损伤及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无脊髓损伤者预后较好,如单纯的前柱压缩骨折,治疗后多能痊愈。
有脊髓损伤者预后较差,治疗后能防止进一步损伤,但很难恢复至受伤前状态,可遗留不同程度的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终生残疾。
危害性
胸椎骨折后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畸形,甚至不能站立和行走,对正常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日常
日常管理
运动管理
按照医生的指导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
避免久坐、久站,活动强度应以不疲劳、不加重疼痛而定。
3个月内避免弯腰,需要弯腰捡东西时使用上身直立的下蹲动作代替。
半年至1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保护脊柱
治疗期间按照医生的要求制动,待情况稳定后逐渐开始活动。
注意观察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大小便功能等,出现异常及时请医生处理。
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平直,避免脊柱扭曲。
避免脊柱负重。
饮食管理
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肉、水果、蔬菜等。
绿叶蔬菜在烹饪前应焯水,减少草酸的摄入。
补钙,应保证每日饮用300毫升液态奶,适量增加豆腐、虾皮、海带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等。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腌制食物、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烧烤等。
心理支持
胸椎骨折后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还可出现下肢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容易引发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需要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家人、朋友需要多予以鼓励和支持,协助患者参加康复锻炼。
严重时可到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其他
戒烟。
选择合适的床垫,避免床垫过软或过硬。
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适当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注意个人卫生。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复诊时需要携带病历,以及X线片、CT检查报告等影像学资料。
一般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复查时会做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皮温升高、疼痛、分泌物等,或者出现发热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且长期未缓解,也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出行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驾驶或乘坐交通工具时应系好安全带,禁止超速、酒驾等危险驾驶。
工地施工注意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坠落及重物砸伤。
有胸椎结核等胸椎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老年人、绝经期女性等,应当保证足够的奶制品摄入,补充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适度运动、晒太阳,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人需要防止跌倒,可以选择摩擦力较大的鞋子,使用防滑垫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