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
概述
人淹没于水中而引起窒息性缺氧的过程
游泳意外、不会游泳者落水
呛咳、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心跳停止
现场救援、心肺复苏、对症治疗
定义
淹溺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后,呼吸道及肺泡被液体堵塞,或因受到强烈刺激,引起喉、气管反射性痉挛,从而发生窒息性缺氧的过程,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心脏骤停而死亡。
发病情况
据WHO报道,全球每年有372 000人死于溺水,平均每天每小时死亡42人,其中91%溺水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半数以上死者不足25岁,5岁以下儿童溺水率最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淹溺致死约有57000人。
在我国,1~14岁儿童的溺水死亡率高达10.28/10万,一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三大死因之一。
男性淹溺约为女性的3倍,5岁以下人群多见。
病因
致病原因
游泳意外
初学游泳者,游泳中换气过度,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导致手足抽搐而发生淹溺。
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水温偏冷,或长时间游泳过于疲劳,导致腿抽筋而发生淹溺。
游泳前喝酒、过度劳累或服用损害脑功能药物,均有可能发生淹溺。
对水域不熟悉,遭暗流或漩涡冲走。
不会游泳者落水
河流、池塘等没有安装安全防护或警示牌,儿童玩耍时误入危险水域。
不会游泳的人,未穿戴救生衣,不慎落入深水处。
不会游泳的人,在浅水处滑倒失去平衡,也可能发生淹溺。
其他情况
潜在性身体疾病(如心肌梗死、低血糖等)在水中发作,未被他人发现或无力及时出水。
不慎跌入粪池、古井、污水池、化学物质储存池,造成淹溺及全身损伤、中毒等。
也可见于跳水损伤、潜水意外、交通事故、投水自杀等情况。
发病机制
人体淹没于水中,机体本能地出现反射性屏气和挣扎,避免水进入呼吸道。
不久,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堵塞呼吸道,阻滞气体交换,从而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症状
主要症状
轻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视觉障碍、咳嗽、胸闷、呼吸困难。
严重时可表现为全身发绀、意识丧失、心脏骤停。
并发症
肺部感染
因吸入引起的肺炎,污染的水源可能存在大量微生物,因此肺损伤可能是物理性、生物性的共同作用。
表现为发热、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脑水肿
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意识改变。表现为头痛、头晕、躁动不安、嗜睡、昏迷等。
急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少尿、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溶血
难以纠正的溶血性贫血,表现为皮肤苍白、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嗜睡、血尿、黄疸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皮肤黏膜出血点、穿刺部位止血困难等。实验室检查所见血小板下降、难以纠正的凝血异常为表现。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发现淹溺者,有条件应立即通知附近救生员,或拨打119进行救援,同时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淹溺者获救后,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淹溺者的陪同人员建议详细介绍淹溺发生的时间、水源、现场施救情况以及淹溺者的症状,以利于医生后续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淹溺者被救后是否神志不清?
淹溺者被救后是否发生过呼吸、心跳停止?
病史清单
淹溺发生了多长时间?
淹溺地点在哪里?
水源情况如何?
淹溺者是否已实施过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持续时间?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溺水发生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淹溺时间短者,意识清楚;时间长者,意识昏迷或模糊。
体征
皮肤发绀,颜面青紫、肿胀。
球结膜充血。
口鼻充满泡沫状液体。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血液稀释、溶血者可能出现贫血表现。
肾功能及电解质:血钾升高、肾功能损伤。
血气分析氧分压、电解质、酸碱度以明确严重程度。
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肺CT/X线:了解是否存在肺水肿征象。
头CT:明确是否有脑水肿
颈部X线:是否有颈椎损伤。
鉴别诊断
淹溺一般有明确现场证据或证人,无需鉴别诊断。
对于没有目击的淹溺合并意识丧失患者,要鉴别是淹溺导致的意识丧失、心脏骤停,还是谋杀、中毒、心脏骤停、低血糖昏迷等情况,诱发意识丧失之后发生的淹溺。
治疗
治疗目的:心肺复苏,防治脏器功能衰竭。
治疗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供氧,复温,积极治疗并发症。
现场急救
自救
水中自救
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应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重物。
身体沉入水中时,可采取以下动作:双臂掌心向下,从身体两侧类似鸟类飞翔动作,顺势向下划水,同时双脚类似爬楼梯动作,用力交替向下蹬水。
身体上浮时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一经露出水面,立即呼吸。
此时呼气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同时大声呼救。
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下肢抽筋自救
小腿或足趾:身体呈仰卧姿势,用手紧握患肢足趾并用力向上拉,使发生抽筋的下肢伸直,并用另侧下肢踩水,另侧上肢划水,帮助身体上浮。
大腿:弯曲抽筋的大腿,使其与身体呈直角并同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双手抱小腿,用力使其贴服大腿上并做震颤动作,随即向前伸直。
第一目击者救援
当发生淹溺事件,第一目击者首先呼叫周围群众的援助;尽快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119消防人员;同时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现场救援首先确保环境安全及自身安全,比如泳池溺水者是否触电可能。
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向淹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
不推荐非专业人员下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不推荐头扎水跳水。
心肺复苏
开放气道
淹溺者救上岸后,应置于平卧位,采用仰头抬颏手法开放气道。
如果口咽内有异物(泥沙、水草或呕吐物),及时清理。
用5~10秒观察胸廓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
人工通气
口对口呼吸操作方法:开放气道的同时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施救者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确保通气时可见胸廓起伏。
给予2次人工呼吸,耗时不超过10秒,并观察对通气是否有反应。当淹溺者意识丧失或对呼唤无反应、没有正常呼吸、触摸颈动脉没有搏动,即可判断为心脏骤停。
胸外按压
如果淹溺者对初次通气无反应,接下来应置其于硬平面上开始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在胸骨下半段,双乳头连线中点。
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以手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但手掌不离开胸壁。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早期除颤
若急救人员携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到达现场,应尽快使用AED。
将患者胸壁擦干,连上AED电极片,打开AED,按照AED提示进行电击。
院内处理
患者神志清楚,无缺氧及其他不适,留院观察,做一般处理,有症状者应进行心电监护,对症治疗。
供氧
清醒患者可使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严重或进行性呼吸窘迫、缺乏气道反射保护、合并头胸部损伤的患者应行气管内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
复温
体温过低者,可采用体外或体内复温措施,使中心体温至少达到30℃~35℃。
并发症处理
早期应用脱水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防治肺水肿脑水肿
根据血气分析pH值纠正酸中毒,一般应用碳酸氢钠。
血浓缩及血容量减少者,可输5%葡萄糖或血浆加以纠正。如溶血明显,则宜输血。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
预后
治愈情况
80%~90%淹溺者,经治疗后存活而无后遗症。
10%~20%淹溺者遗留不同程度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锥体外系综合征、外周神经或肌肉损伤。
预后因素
决定预后的因素包括淹溺的时间、水温、溺水者年龄及复苏抢救的速度。
其中淹溺时间为主要因素,小于5分钟预后较好,而大于25分钟致死概率高。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患者在恢复期时,饮食以清淡为宜,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
患者完全恢复后,可正常饮食,均衡膳食营养。
生活管理
患者清醒后应静卧休息,家属护理时可做些按摩动作,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
病情好转后,适当活动或锻炼。
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走出淹溺的恐惧阴影。
患者完全恢复后可正常学习或工作,防止受凉,预防感冒。
病情监测
患者出院回家后,主要观察有无咳嗽、咳痰、发热等肺部感染的征象。
预防
家长监管到位,不让孩子到危险水域玩耍。
孩子游泳、水上乐园玩耍时,应处于家长的视线范围之内。
过饱、空腹、服药后、身体不适时,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游泳前做好热身准备,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会游泳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事水上运动或工作时,穿戴救生衣。
避免进行高风险涉水行为如酗酒、单独游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