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峡部裂
概述
腰椎峡部裂指腰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断裂
可无典型表现,部分有下腰痛。发展为腰椎滑脱时,可出现臀部以及下肢疼痛、麻木
原因不清,可能与腰椎峡部发育不良或局部反复积累性损伤有关
无症状不需特殊治疗,腰痛可保守治疗,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需手术治疗
定义
腰椎峡部裂为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断裂。
主要表现为下腰痛,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腰椎滑脱,从而出现臀部和下肢放射痛及麻木症状。
发病情况
国内腰椎峡部裂人群发病率为5%~6%,且男性略高于女性。运动员中可高达20%。
病因
致病原因
腰椎峡部裂的原因不明,可能是腰椎峡部发育不良或局部反复积累性劳损,导致峡部受力不均,出现断裂。
先天因素
腰椎峡部裂可能与种族、家族史有关,也可能与腰椎先天发育有关。
峡部发育不良,如先天存在峡部薄弱或缺陷的患者,峡部较细,易出现峡部断裂,从而形成峡部缺损。
腰椎劳损
大多数腰椎峡部裂可能属于峡部应力性骨折,如慢性疲劳性骨折(长期反复的腰部屈伸运动)加剧了峡部的受力,从而在峡部发生应力性骨折,导致腰椎峡部裂。
运动损伤可能会导致峡部微骨折,当反复损伤后,微骨折难以得到及时修复,最终导致峡部裂。
腰椎的过伸运动,如体操、举重、足球等,都可以促使峡部裂发生。先天性腰椎畸形等原因导致的腰椎前凸,也增加了腰椎峡部裂的可能。
高危因素
腰椎峡部裂的常见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从事体育运动:长时间使腰椎部处于过度负荷状态,如从事体操、举重等体育运动。
从事搬运重物等工作:腰椎部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状态。
腰椎畸形。
症状
主要症状
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可以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是在拍腰椎X线片时发现。部分表现为腰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及大腿,但极少超过膝关节的水平。
下腰痛
下腰部正中或偏一侧深部疼痛,抬举或背负重物时加重,腰部后伸、侧屈和旋转也会加重,平躺休息后好转。
当腰脊神经支受刺激时,可出现臀部或大腿后方放射痛,但疼痛很少超过膝关节。
下腰部峡部椎弓处压痛,腰后伸时疼痛加重。腰椎屈伸活动受限。
并发症
腰椎滑脱
如果腰椎峡部裂进一步发展,发生腰椎滑脱,则可能会出现臀部和下肢放射痛及麻木症状。
坐骨神经痛:腰椎滑脱可压迫神经根,出现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痛,放射至小腿和足底。
马尾神经症状:重度腰椎滑脱可引起马尾神经受损症状,如肛门会阴部及下肢有异常烧灼样疼痛。
脊柱侧凸
腰椎峡部裂导致的重度滑脱患者容易出现。
主要是椎旁肌肉痉挛、旋转畸形与躯干不对称引起,属于非结构性侧凸。
一般在矫正腰椎滑脱后,侧凸可消失。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当反复出现腰痛症状时,需要就诊骨科进行检查。如果检查发现腰椎峡部裂,也可就诊骨科。
如果所在医疗机构设有脊柱外科,出现上述情况,还可就诊脊柱外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减少反复弯腰,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反复出现腰痛等症状?活动后是否加重?
是否伴有明显的肢体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的情况?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是否有明确原因?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或腰肌劳损等其他病症?
既往腰部是否受过伤?治疗过程如何?
症状出现后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及治疗?
是否从事运动相关工作?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多方位多平面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近三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涂剂: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
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如洛索洛芬、塞来昔布胶囊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腰椎慢性劳损病史,如重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等。
既往腰椎部有其他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
临床表现
部分可无明显症状。偶可出现下腰痛,疼痛位于正中或一侧深部。下腰部峡部椎弓处压痛,腰后伸时疼痛加重。腰椎屈伸活动受限。
发生腰椎滑脱时,有臀部和下肢的疼痛及麻木症状,触摸棘突部有台阶感。腰椎屈伸活动受限。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目的:判断腰椎峡部缺损、腰椎滑脱程度以及腰椎的椎间稳定情况。
意义:临床上通过拍摄腰椎正侧位、前区后伸位和左右斜位片,可判断腰椎峡部是否有断裂缺损。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体位,不可随意摆动,在进行检查时需要将照射部位的金属物品摘除。
CT
目的:通过CT平扫和矢状位重建,可清楚判断腰椎部断裂的程度、裂隙的大小、断端硬化程度,以及假关节情况等。
意义:对于腰椎峡部裂评估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体位,不可随意摆动,在进行检查时需要将照射部位金属物品摘除。
磁共振
目的:可清楚观察软组织、神经结构、骨组织内部结构以及腰椎滑脱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受压情况。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体位,不可随意摆动,在进行检查时需要将全身的金属物品摘除。
鉴别诊断
本病大部分无明显症状,偶然在体检中发现。如果出现腰部疼痛不适,需要和下列疾病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点:均出现腰部疼痛,活动不利。
不同点: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可为一侧或双侧同时发生。症状重者可沿大腿后侧至膝关节以上的放射痛。腰椎峡部裂腰椎横突受损处有明显压痛,甚至有硬性痛结。磁共振和CT检查能很好鉴别。
梨状肌综合征
相似点:均出现坐骨神经痛表现。
不同点:梨状肌综合征以坐骨神经痛为临床表现,疼痛沿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及足部放射,症状较重者出现刀割样或烧灼样痛,且影响走路。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下腰痛等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治疗原则:无症状可无需特殊治疗。有腰部疼痛,可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一般治疗
无症状者可无需特殊治疗。出现腰部疼痛需进行相关治疗,以缓解症状。大部分保守治疗即可缓解或者治愈。
休息
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减轻腰椎部以及下肢的负重。
腰背肌锻炼
采用五点支撑或小燕飞的方式,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强腰椎的稳定性,有助于预防腰椎滑脱的发生。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出现腰部明显不适,可以进行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多用于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以及缓解疼痛。
常用药物有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以及洛芬待因缓释片等。
若服用药物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头晕、嗜睡等症状,则需要停止服药,及时就医。注意最好不要与其他药物联合服用,避免药效减弱或过强等。
肌肉松弛药
伴有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类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有药物有如盐酸乙哌立松片等。
用药前应明确药物的使用剂量,严格遵循医嘱服用。
外用膏药
对局部敷贴外用非甾体类凝胶贴膏来缓解疼痛感。
常有的药物有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
若使用药物后出现过敏等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
手术治疗
当存在腰痛且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手术指征时,即可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解除下腰痛、肢体放射性疼痛等作用。
手术适应证
进行性滑脱者。
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疼痛者。
下肢出现神经症状或马尾压迫综合征者。
常见的腰椎峡部修复术有峡部螺钉固定技术、椎弓根螺钉钩板技术、椎弓根螺钉U型棒固定技术、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峡部植骨术以及腰椎融合术。
峡部螺钉固定技术
仅适用于少数峡部宽大、能够满足植骨和置钉要求的患者。
椎弓根螺钉钩板技术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操作精度要求高。
术后需要注意护理,需要遵医嘱处理。
椎弓根螺钉U型棒固定技术
该固定方式属于间接加压固定,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很好地保留了脊柱活动度。
该术式适用于腰5节段病变,不适用于先天棘突发育不良者。
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峡部植骨术
对峡部进行固定修复,临床效果好,但可能存在降低腰椎活动度的风险。
术后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性锻炼。
腰椎融合术
适用于腰椎峡部裂合并Ⅱ度以上的滑脱的患者,或伴有腰椎间盘严重退变及严重腰椎不稳的患者。
影响腰椎的整体活动度,故针对年轻人需要慎重考虑。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磁疗、蜡疗、低强度脉冲超声波、红外线等治疗,可改善血液循环并缓解肌肉痉挛。
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左右开始康复治疗,以提升腰背肌群和核心肌力为主。
在腰椎峡部裂的恢复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功能性锻炼,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造成二次受伤。
预后
治愈情况
无明显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平时注意正确坐姿,避免受伤,加强腰背肌锻炼,预后良好。
出现腰部不适,及早治疗,其预后良好。若治疗过晚,或伴发腰椎滑脱,则预后较差。
危害性
峡部裂伴发腰椎滑脱,可出现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痛,放射至小腿和足底。严重者还可出现肛门会阴部及下肢异常烧灼样疼痛,感觉麻木,活动不便等症状。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保证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摄入,尽量戒烟酒即可。
生活管理
病情稳定后,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运动。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活动时密切关注腰腿部疼痛、麻木等不适,及时停止活动并就医。
病情监测
腰椎峡部裂患者需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若是出现下腰痛、肢体放射痛等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随诊复查
腰椎峡部裂患者应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时间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出现特殊情况,及时就诊。
主要复查项目有磁共振检查和X线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CT检查。
预防
本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合适的治疗可以很好地防止出现症状。
日常中应多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腰背肌训练,如平板支撑等,以加强脊柱的内在稳定性。
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及避免弯腰负重等姿势,可采取直腰下蹲的方式提重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维持正确的站、坐姿。
活动前做好热身,避免撞击等外力及腰部运动损伤。腰部受伤需要及时治疗。
如果有腰部外伤、腰椎畸形的情况,需要积极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