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疝
概述
腹膜内或腹膜外器官、组织通过腰三角间隙膨出而形成的疝
腰部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疼痛、坠胀感、牵拉感、恶心呕吐等
可分为先行性和后天性腰疝,后天性腰疝由于创伤、感染、手术造成
主要依靠手术治疗,病情较轻者或小儿可采用保守治疗
定义
腰疝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腹外疝,仅占腹外疝的2%左右,是指腹膜内或腹膜外器官、组织通过腰三角间隙膨出而形成的腹外疝,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流行病学
先天性腰疝:约占20%,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
获得性腰疝:约占80%,多发生于消瘦的老年患者。
腰疝较为少见,以老年人发病为多。
疾病类型
根据解剖结构分型
腰上三角疝:疝囊突出位于腰上三角间隙。构成腰上三角的上界为12肋及下后锯肌下缘,外界为腹内斜肌上缘,内界为骶棘肌,底为腹横肌腱膜,顶由腹外斜肌和背阔肌构成。
腰下三角疝:疝囊突出位于腰下三角间隙。构成腰下三角的下界为髂嵴,外界为腹外斜肌,内界为背阔肌前缘,底由腹横筋膜、腹内斜肌和胸腰筋膜的后层构成的腰深筋膜构成,此三角表面覆盖皮下筋膜和皮肤。
弥漫型疝:多为腰肋部术后,或创伤导致。
根据疝内容分型
腹膜外疝:没有腹膜囊。
腹膜旁疝:腹膜移位并粘连于腹腔内脏器。
腹腔内疝:疝囊内容物有完整的腹膜成为疝囊。
根据病因分型
先天性疝: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
获得性腰疝:可为原发性,或继发于创伤、感染、手术等。
病因
致病原因
解剖因素
胚胎时期腰背肌或筋膜发育不良可引起先天性腰疝,多于哭闹时发现。  
创伤、感染、手术
腰背部创伤、感染及手术是获得性腰疝形成的重要原因,如肾脏手术、肾周脓肿引流术、神经切除术、腹部大动脉的动脉瘤开放修补术、腹壁肿瘤切除术、髂嵴骨切除术、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等。
腹内压增高
当长期或急剧腹内压增高时,腰疝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抬重物、大量腹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排便困难、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等行为及疾病都可能成为腰疝发生的诱因。
肌肉萎缩
自身免疫性、神经性、功能性、消耗性疾病等导致的腰部肌肉萎缩,使腰部三角区原本就薄弱的肌肉、筋膜保护层更加薄弱。
高危因素
年迈瘦弱、有慢性咳嗽的老年人。
肥胖。
极度瘦弱。
慢性消耗性疾病。
腰背部肌肉薄弱或萎缩的人。
过度减肥。
长期便秘。
慢性咳嗽。
剧烈活动。
腰背部创伤或手术史。
症状
主要症状
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腰部缓慢增大的柔软肿块,轻压可消失。
小儿哭闹时肿块明显,安静时肿块消失;成人站立或咳嗽时肿块明显,俯卧时肿块消失。
肿块较大时可有腰背痛、局部坠胀感、牵拉感,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排便不畅等消化道症状。
并发症
嵌顿疝
因腰疝疝口宽且疝位于腹壁内,嵌顿的发生率低,约为10%。
表现为肿块不能还纳,可出现局部疼痛(甚至绞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等表现。
绞窄性疝
如若嵌顿不及时处理,将进一步发展为绞窄性疝
如嵌顿内容物为肠管,则出现肠管血运障碍,甚至因肠穿孔、粪性腹膜炎等造成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就医
需要就医的情况
如果腰部出现半球形的肿块等,需要到医院就诊。
如果出现腰背部疼痛者,需要到医院就诊。
如果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需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意识障碍、休克等,应及时拨打“120”急救,或迅速赶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就诊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医前需要通过医院的官网、官方App、114等正规渠道挂号,准备带好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异地就医者还要办理备案手续。
急诊科就诊可直接挂号就诊,无须通过以上渠道挂号。社保卡、之前的就医资料可在就诊期间随时补充。异地就医不用备案。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
症状持续了多久?
腰部有没有出现肿块?肿块什么时候明显?什么时候消失?
有没有出现局部胀感、牵拉感?
腰部有没有受过外伤?
有没有慢性支气管炎
有没有做过肾脏手术?
吃过什么药?
做过哪些检查?
进行过怎样的治疗?
有对什么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吗?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需要做哪些检查?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些症状?
有哪些治疗方法?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是否有长期慢性咳嗽史、长期便秘、小便困难及大量腹水病史。
是否无意间或重体力劳动后发现腰部有可复性质软包块。
是否有腰部创伤、手术史。
临床表现
站立位触及腰部可复性、质软包块,伴咳嗽时膨胀冲击感。
多可触及疝环口处组织缺损或裂隙。
嵌顿性腰疝患者可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
有时可见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影像学检查
进行X线、B超或CT检查,可发现肿块为软组织,部分于腹腔内,如同时发现部分肌肉之间有缺损,多能明确诊断。
X线检查
可见疝内肠袢影,若合并膈下游离气体或肠腔内气液平,常提示继发肠穿孔、肠梗阻
B超
可见腰三角区缺损及腹腔内/腹腔外实质脏器疝出情况,了解坐位及卧位时疝囊体积的动态变化。
CT
腹盆CT为确诊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见典型的疝囊及疝囊颈,评估腰背部的局部缺损范围,确定疝的具体部位及内容物。
鉴别诊断
腰部脂肪瘤
相同点:可触及腰部包块
不同点:脂肪瘤生长缓慢,位于皮下、质软的肿块,界限清楚,无压痛,变换体位时体积无变化。行B超检查可进行鉴别。脂肪瘤在超声检查下显示为高回声的肿块,X线平片上呈透光性。
腰部囊肿
相同点:可触及腰部包块。
不同点:囊肿是皮肤膨胀,内部充满体液、半流质或固体物质,缓慢生长变大,常为单发,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挤压有面团感,与皮肤不粘连。穿刺检查可见皮样囊肿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治疗
腰疝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控制病情,2岁以下的小儿或无明显症状者可进行保守治疗。
目前没有治疗腰疝的药物。
一般治疗
避免剧烈运动、咳嗽等猛然发力的动作,咳嗽时用手压住切口部位。
吃多纤维、清淡的食物,如粗粮、蔬菜等,防止便秘。
平稳心态,避免激动或紧张的情绪。
尽量避免小孩剧烈哭闹。
戴腹带时,不要系得特别紧,若佩戴过紧导致皮肤不通风引起磨伤红斑、水疱、痱子等,应立即调整腰带松紧度,严重时可停止佩戴,避免疝带或疝托接触水。
手术治疗
适应证
腰疝的缺损比较小且缺损周围的腹壁组织又比较坚固,采用自体组织的直接缝合修补。
腰疝的缺损比较大或缺损周围的腹壁组织不坚固(如有腰背部的神经的损伤),采用人工合成的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禁忌证
呼吸、循环系统及人体其他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妨碍手术。
手术方法
直接缝合修补法。
人工合成的修补材料修补法,包括腹壁前修补法、腹膜前腹壁下修补法、腹壁肌间修补法、全腹腔内修补法及腹腔镜修补法。
术前准备
手术前避免剧烈运动,多平躺休息。
手术前需禁食10小时,禁水6小时。
手术前需要使用麻醉药物,有麻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
术后护理
术后需平卧6小时,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切口敷料情况,一旦发现渗血,立刻咨询医生。
术后注意按时换药,以免伤口感染。
待排气后可饮水、进食流质食物,进食后无腹痛加重,尤其有排便后,可进食易消化、少渣、高营养食物,如牛奶、米汤,避免引起腹胀及便秘。
卧床期间,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按压切口,减少切口张力。
术后需积极排尿,避免尿潴留的发生,一旦发生排尿困难立刻通知医生。
恢复时间
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2~3天内出院。
鼓励患者在手术后立即开始轻柔地运动,并避免提起重物至少1个月。预计将在4~6周内恢复日常活动。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大部分患者通过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均能够治愈。
部分出现嵌顿的患者,可能因为手术不及时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影响预后。
危害性
腰疝患者局部包块可反复脱出,影响正常生活,包块较大者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部分患者伴随局部疼痛和腹胀、排尿困难等症状,可能引发不良和消极情绪。
有些患者出现嵌顿后,若手术不及时则会导致肠梗阻等疾病。
日常
日常生活
饮食
少吃或不吃易引起便秘及腹内胀气的食物(尤其煮食的鸡蛋、红薯、花生、豆类、啤酒、碳酸气泡饮料等)。
多吃高纤维饮食,包括五谷、水果和蔬菜。
生活习惯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心情过度激动或紧张。
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咳嗽。
坚持适宜、适量、适时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切莫做蹦跳、抻拉、持重等剧烈活动。
防止便秘,便秘一旦发生,需尽快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应遵医嘱用药和复查,必要时佩戴护腰。
复诊
如果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所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复诊时可能会做体格检查、超声或CT等检查,请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预防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如出现长期便秘、排气不通畅等症状建议到医院就诊。
生活有规律,不要熬夜。
避免剧烈运动、搬重物等活动。
戒烟。吸烟可引起慢性咳嗽,导致腹内压升高。
避免腰背部外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腰部创伤和手术切口应加强保护,必要时使用护腰。
脊髓灰质炎患者有可能出现腰疝,若出现腰部不适和恶心呕吐,应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