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红斑
概述
指皮肤出现以环形为特征的红斑性损害的总称
皮肤出现呈环形、半环形或地图状的红斑,可有轻微隆起
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炎症、感染、药物、肿瘤、自身免疫因素、虫叮咬等有关
包括控制症状、去除诱因,以及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定义
环形红斑,也称回状红斑,指皮肤出现呈环形、半环形、相互融合成地图状红斑的总称,边缘可隆起。
环状红斑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和细胞浸润引起的一类皮肤表现。
青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可呈一过性或发作性,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以上。
环形红斑可能为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但如果皮损持续存在,则需考虑某些系统性疾病的早期表现。
发生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为真皮炎症反应导致的血管扩张、充血和细胞浸润所致。部分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或寄生虫叮咬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血管扩张相关。
类型
根据皮损表现形式不同,一般分为单纯性回状红斑、风湿性环形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慢性游走性红斑、匍行性回状红斑等。
表现
环形红斑好发于躯干、四肢,也可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
初起时通常表现为红斑、风团样丘疹,呈单发或多发,边缘逐渐扩大,中央消退形成环形或弓形斑片或薄斑块。颜色可为淡红色、暗红色、紫红色;边缘隆起或微隆起。
皮损一般持续数周,逐渐消退后部分可伴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多个红斑可互相融合,呈不规则环状,大小不一,通常压之可褪色。
多有反复发作,可伴有鳞屑、瘙痒、灼热感、触痛或无不适症状。
一般愈后不留皮肤萎缩瘢痕,如病程较长,皮损消退可遗留毛细血管扩张和较持久的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
症状特征
单纯性回状红斑:青年女性多见,多为鲜红色或淡红色细环状红斑,常无自觉症状,皮损常自行缓解。无特异性的病理学改变。
风湿性环形红斑:也称风湿性边缘性红斑,是急性风湿热中一种常见的皮肤表现,多见于于儿童,皮损通常无瘙痒,可自发性消退。除皮肤症状之外,常伴有发热、关节炎和心肌炎等其他系统表现;多认为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
离心性环状红斑:又称远心性环状红斑。特征为离心性向外扩散的环状或半环状反复发作的红斑。皮损愈后一般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慢性游走性红斑:多见于蜱叮咬后的部位出现红斑,皮损多在叮咬后7~14天出现。
匍行性回状红斑:其特征为快速迁移性红斑形成同心环或“木纹状”表现,通常皮损面积较大,瘙痒明显,绝大多数病例(70%-80%)与内脏恶性肿瘤相关,最常为支气管肺癌,较少为食管癌或乳腺癌。
伴随症状
单纯性回状红斑和离心性环状红斑往往没有系统性伴随症状,如有其他伴随症状,需考虑其他基础疾病诱发的环形红斑损害。
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关节痛、淋巴结大)及多系统受累(肾脏、心脏):可见于系统系红斑狼疮结节病、急性风湿热、莱姆病、川崎病
伴鳞屑/瘙痒:可见于为体癣玫瑰糠疹、荨麻疹、钱币状皮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二期梅毒疹、扁平苔癣蕈样肉芽肿、浅表型离心性环状红斑、汗孔角化症
伴水疱或脓疱:可能为线状IgA皮肤病、角层下脓疱性皮病
伴瘀点、紫癜:可能为IgA血管炎(过敏性紫癜)、创伤性紫癜、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荨麻疹性血管炎、肉芽肿性色素性紫癜、婴儿期急性出血性水肿。
伴口腔、外阴溃疡:可能为白塞病。
原因
环形红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节病、恶性肿瘤、免疫接种、物理刺激、药物过敏或虫叮咬相关。
大部分患者查找不到诱发环形红斑的基础疾病,也无法明确与本病相关的特异性抗原。
以下仅枚举出可能出现环形红斑的部分疾病,不代表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常见疾病
炎症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钱币状皮炎、银屑病等。
感染性疾病:如体癣真菌感染)、急性风湿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二期
梅毒疹(梅毒)、 莱姆病(蜱叮咬)等。
自身免疫性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白
塞病、荨麻疹性血管炎、线状IgA皮肤病等。
肿瘤性疾病:淋巴瘤支气管肺癌、乳腺癌等。
其他疾病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与应用药物(如布洛芬、青霉素、磺胺、苯巴比妥等)有关,它是一种万能的模仿者,可模仿各种类型的皮损,停药有助于鉴别。
其他罕见病蕈样肉芽肿、结节病、川崎病汗孔角化症、嗜酸性环形红斑、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等。
物理刺激因素:寒冷刺激可诱发的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暴露于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诱发多形性日光疹
创伤:可能引起创伤性紫癜(皮肤环形紫癜性或瘀斑性皮损);其他包括吻痕、拔火罐等。
就医
环形红斑部分为自限性,如无不适可先进行数日观察,必要时每日拍照记录。
如出现环形红斑伴有瘙痒、鳞屑、疼痛等不适,或者环形红斑虽无不适症状,但持续数周不消退,或期间反复发作,建议及时就诊皮肤科。
如伴有全身性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至相应专科就诊。
就医指征
患者出现有以下情况也应及时就诊:
出现环状、半环状或不规则的红色丘疹或风团样丘疹。
皮损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淋巴结大、关节痛)。
皮损逐渐扩大或反复发作。
皮损让自己感到困扰、影响工作及生活。
就诊科室
若出现皮肤呈现环形、半环形及不规则形的红色丘疹或荨麻疹样丘疹的皮肤损害,首先就诊皮肤科。如同时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在医生指导下至相应科室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环形红斑出现的时间和部位?
是否伴有鳞屑、瘙痒、触痛等不适?
有无加重及缓解的因素?
还伴有其他哪些症状?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服用哪些药物?
有无蚊虫叮咬史?
是否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慢性病?
是否有接触过类似皮损症状的患者?
如为发作性红斑,建议留存皮肤症状发作明显时的照片。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查体
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检查全身皮损的形态、分布、面积大小。
有无发热、关节压痛、淋巴结大。
常规检查
结合病史、查体,医生决定是否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评估,常见的检验检查可能有以下。
皮肤镜检查和皮肤活检:对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常有重要价值。
血常规、肝肾功、C反应蛋白、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免疫指标、自身抗体检查、肿瘤标志物:协助病因评估及鉴别诊断。
其他常见检查
X线、CT、MRI:评估有无其他脏器受累及除外恶性肿瘤。
缓解与治疗
该皮损一般无需紧急处理,但其外观、症状或反复发作常对患者造成困扰,且皮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表现,建议向医生获取专业建议,必要时完善病因评估及治疗。
对能明确病因者,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而无明确病因者,主要以对症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
规律作息,增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搔抓,以免皮损加重或增加感染风险。
避免热水烫洗、阳光暴晒、寒冷等刺激。
避免饮酒。
保持良好情绪,避免焦虑及抑郁。
药物规范使用
如存在药物所致皮损的诱因,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停药/调整用药。
专业治疗
环形红斑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类型,常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对症治疗及对因治疗/原发病的系统治疗。
对症治疗
对病因不明确或难以明确病因者,通常予对症治疗。
止痒:可予外用炉甘石洗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局部涂抹该类药物可有助减轻瘙痒。
口服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可减轻瘙痒症状。
抗炎:除了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曲安奈德乳膏)之外,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维生素D衍生物(如卡泊三醇)等也可起到一定缓解症状的作用。少数病例可考虑系统性应用抗炎药物。
对因治疗
不同类型的环形红斑,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因,具体治疗方案建议在专科医生明确病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
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原体药敏检查或经验性选择抗感染治疗,如抗链球菌药物、四环素类、唑类抗真菌药等。
自身免疫病: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依那西普等)。
肿瘤性疾病:包括手术、化疗、放射等治疗。
环形红斑类型多种多样,病因复杂,精准有效地治疗依赖于明确病因及正确诊断以上仅为大致治疗原则,具体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