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概述
囊肿较小可无症状,逐渐增大可出现腹痛、腹胀、腹部肿物、恶心呕吐等症状
手术治疗为主,还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等
不同类型,预后差异较大。少数有恶变风险,预后相对较差
较小的胰腺假性囊肿有自行吸收的可能,一般不能自愈
胰腺囊肿是什么?
定义
胰腺囊肿是由胰腺上皮、间质组织形成的,含有囊腔的病变。
胰腺位于胃后下方,是一个狭长的器官,可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根据具体功能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分别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主要是分泌含有各类消化酶的胰液,经胰腺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注:胰腺囊肿是一大类疾病,本文仅进行整体概述。
分型
胰腺真性囊肿
胰腺真性囊肿是指囊壁完整而且有上皮覆衬者,少数覆衬的上皮可消失。
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
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是发生在胰腺外分泌腺的先天性畸形,可分为以下类型。
孤立性胰腺囊肿:多见于婴幼儿,一般为单发、单房(囊肿内只有一个空腔)性。
多发性胰腺囊肿:包括胰腺纤维化囊性病、胰腺多囊性疾病伴小脑肿瘤和视网膜血管瘤(Hippel-Lindau病)、胰腺囊肿伴多囊肾(Osath-nondh-Potter病,Ⅰ型或Ⅱ型)。
肠源性胰腺囊肿:较少见,囊壁含有胃壁黏膜上皮和平滑肌纤维。
皮样囊肿: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内含毛发、牙齿、汗腺等。
胰腺血管瘤样囊肿:极少见,囊壁由内皮细胞构成,部分囊壁呈海绵样并有血液。
胰腺后天性真性囊肿
潴留性囊肿:占胰腺囊肿的10%~20%,与分泌液潴留有关。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是指囊壁没有上皮细胞覆衬者,是胰腺囊肿中最常见的类型。
发病情况
胰腺囊肿缺少整体的发病情况统计数据,各不同类型的胰腺囊肿,好发人群、发病年龄等特点不同。
胰腺囊肿会吸收吗?
胰腺囊肿是否会吸收,需要根据胰腺囊肿性质进行判断。较小的假性囊肿有自行吸收的可能。
胰腺囊肿多由于外伤、炎症、肿瘤等因素引起,可分为真性囊肿、假性囊肿。
真性囊肿位于胰腺内,内附有一层上皮,不能被吸收。
假性囊肿较小,且存在时间较短,8周之内可能会自行吸收。假性囊肿较大,且存在时间较长,超过8周,则吸收可能性小。
若出现胰腺囊肿无法自行吸收时可通过行囊袋缝合术、囊肿胃吻合术等手术进行治疗,并需要定期复查B超、CT等检查,动态监测囊肿变化及复发情况。
胰腺囊肿建议做手术吗?
外科手术治疗确实是根治胰腺囊肿的方法,但手术方式复杂,有一定的风险,医生一般会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特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并不一定都要手术治疗。
对于较小的胰腺假性囊肿,无临床症状以及恶性率极低的病变类型,通常以监测为主,无需手术治疗。
如果怀疑是恶性的胰腺囊肿或特别大的囊肿,有明显的症状,建议手术治疗。
胰腺囊肿严重吗?
胰腺囊肿大部分为良性,发现后及时治疗,一般不是很严重。
但少数胰腺囊肿可能有恶变风险。具有恶性潜能的囊性病变,包括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黏液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手术治疗。
病因
致病原因
胰腺真性囊肿
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
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与胰腺外分泌腺先天发育异常有关。
胰腺后天性真性囊肿
潴留性囊肿:急慢性炎症、结石、寄生虫等可导致胰管狭窄或阻塞胰管,引起分泌液潴留而形成囊肿。
胰腺囊性肿瘤:形成原因较为复杂,还没有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胰腺假性囊肿
发病机制
发育异常:胰腺形成或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可形成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
分泌液潴留:分泌液无法正常排入十二指肠,积聚于胰腺内,形成囊肿。
组织纤维增生:胰液渗漏积聚可刺激周围组织纤维增生,包裹胰液形成胰腺假性囊肿。
肿瘤的形成则可能与细胞过度增殖等有关。
症状
胰腺囊肿较小时可没有明显症状,逐渐增大则可产生压迫症状。
主要症状
胰腺真性囊肿
腹痛
通常为隐痛,轻者可仅表现为饱胀不适感。
发生囊内出血时,疼痛可明显加重。
腹部肿物
囊肿增大但尚未压迫周围结构和器官时,可在触摸腹部时无意间发现,触摸质感可由囊性到坚硬不定。
随着肿物增大,可出现上腹膨隆。
出现囊内出血时,肿物可迅速增大。
黄疸
肿物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眼白)黄染,尿液发黄,粪便呈陶土色。
胰腺假性囊肿
腹痛
多为钝痛。
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并可向背部或左肩延伸。
可由间歇发作转为持续存在。
腹部肿块
出现在中上腹,可左偏或右偏。
逐渐增大。
一般为圆形,表面光滑,有紧张感。
黄疸
肿物压迫胆管,出现皮肤、巩膜(眼白)黄染,尿液发黄等黄疸表现。
消化道症状
主要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与压迫胃肠道等有关。
其他症状
发热:胰腺假性囊肿并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并发症
囊肿感染
多发生于胰腺假性囊肿,可表现为发热、腹部按压痛等。
囊肿破裂
很少发生,出现时腹痛加剧。
囊内出血
很少发生,表现为腹部肿物迅速增大、腹痛加剧,以及出现明显按压痛。
肠梗阻
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压迫肠道造成肠梗阻,出现腹痛加剧、呕吐、明显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普通外科
如果发现腹部肿块,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如出现难以缓解的腹痛症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可记录腹部疼痛性质、持续时间、频率、诱发因素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哪里不舒服?症状持续多久了?
腹部肿块什么时候出现的?具体在什么位置?
腹痛剧烈吗?是什么样的疼痛感?
是否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史清单
腹部是否发生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有胰腺炎、胆石症、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其他:奥曲肽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胰腺炎、腹部外伤、胆石症、寄生虫感染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体征:触摸腹部,可发现腹部肿物,一般没有触痛,质地、大小因囊肿性质不同而不同。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判断部分囊肿类型、有无恶变等。
浆液性囊腺瘤CEA值<4ng/ml;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CEA均可增高,>5ng/ml。
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72-4(CA72-4)升高需要进一步排查恶性肿瘤。
胰酶水平测定
主要是检查血清和尿液中的淀粉酶、脂肪酶等,帮助排查有无胰腺炎。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方便、快速,是首选的筛查方法。
超声可以发现胰腺囊性占位,并确定其与胰腺的位置关系,与胰腺实性占位进行区别。
直径2厘米以上的囊肿,在超声的回声图上可以发现液平段。
腹部超声不能确定囊肿来源,也不能辨别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极易受肠腔内气体干扰,因此对明确诊断的价值比较有限。
CT
CT可以明确囊肿的部位和大小,显示囊肿和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帮助鉴别囊肿和实性肿瘤。
能显示囊肿形态、囊壁厚度、囊腔内赘生物,可作为区分假性囊肿和囊性肿瘤的依据。
钙化多发生于囊性肿瘤,黏液囊性肿瘤囊泡较大,囊内有组织,壁较厚;浆液性囊腺瘤则呈蜂窝状,囊壁薄而光滑。
囊肿在胰腺外可诊断假性囊肿。
CT鉴别囊肿良恶性准确率为71%~80%。
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与CT作用相近。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进一步了解肿物和主胰管之间的关系,帮助鉴别囊肿的良恶性。
MRI和MRCP鉴别囊肿良恶性准确率为55%~76%,对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敏感度可达96%,是诊断的重要检查。
其他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可以直观地了解主胰管的情况。
可发现主胰管受压移位或扭曲,伴有不同程度的扩张,部分胰管表现呈狭窄或受压状态。
囊性肿瘤一般不与主胰管相通。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EUS)是把内镜和超声结合起来的检查,同时也可用于假性囊肿的治疗。
能发现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小囊肿,并显示囊壁厚度及其与消化道管腔的位置关系,了解囊肿与胰管的关系,观察囊肿周围的血管情况。
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EUS-FNA)可以取组织和囊液进行进一步检查,帮助疾病诊断和鉴别。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其分型,也是影像学诊断困难者的主要确诊依据。
可通过手术、超声内镜等获取样本进行检查。
鉴别诊断
胰腺实性肿瘤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部肿物、腹胀等症状。
不同点:胰腺实性肿瘤还可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超声、CT检查多可明确鉴别。
腹腔内其他器官肿瘤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部包块,可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同点:腹腔内其他器官肿瘤,可出现相应器官疾病的表现,如胃癌会有腹痛、食欲下降、消瘦等;肠癌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肠梗阻等。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观察随访
直径小于6厘米、没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可按照医生要求定期随访。
一般是3~6个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了解囊肿有无增大。
手术治疗
囊肿和胰腺部分切除术
适合囊腺瘤和部分真性囊肿,囊腺癌者还需要进行胰腺大部切除。
囊肿内引流术
假性囊肿由于位置较深、囊壁血液运输丰富、与周围粘连紧密,因而切除较为困难,多选择引流术。
适应证
出现出血、感染、破裂、压迫等并发症者。
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者。
合并胰管梗阻或与主胰管相通者。
囊肿多发者。
与胰腺囊性肿瘤鉴别困难者。
连续随访观察,影像学检查提示囊肿不断增大者。
手术时机
一般在发病后2~3个月进行。
囊肿外引流术
已经较少使用。
适应证
并发感染的囊肿。
囊壁脆而薄的假性囊肿。
发生大出血或破裂,需要急诊手术的假性囊肿。
术后特殊处理
手术后需要每天换药,并进行营养支持,愈合时间较长。
一般在病情稳定后行内引流术。
术后常见并发症是胰瘘,如果不能愈合,经半年左右行瘘切除术,并作胰管与肠道吻合的手术。
腹腔镜下手术
可在腹腔镜下行胰体尾切除及囊肿胃肠道吻合术。
术后护理
手术清醒后如果血压正常,可以进行床上活动,如伸腿、翻身等。
保护切口,有引流管者还应保护引流管,定期消毒,预防感染,避免用力咳嗽等动作,防止切口裂开或引流管脱出。
注意观察引流液和切口情况,如果出现引流液过多或变红,切口疼痛加重或出血等,都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有胰瘘和引流管者,需要保护好引流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燥,及时换药,防止胰液刺激皮肤。
按照医生的要求禁食,直至可以恢复饮食。恢复饮食时宜选择低脂、低蛋白的食物,从流质开始,逐步过度至半流质、正常食物。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奥曲肽
奥曲肽治疗,一般用于囊肿直径<6厘米,病程<6周的胰腺假性囊肿。
一般为注射使用,注射后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针刺感、烧灼感、红肿等不适,一般持续不超过15分钟。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糖尿病者使用前需要先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以及小儿一般不能使用。
其他药物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包括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经乳头引流术、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壁引流术及腹腔镜胃腔内手术等。
内镜手术可用于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尤其是单发的假性囊肿。
其他治疗
可用的其他治疗包括囊肿十二指肠造瘘术、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等。
预后
治愈情况
胰腺囊肿的预后与其具体分型有关,整体而言,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直径<6厘米的胰腺假性囊肿部分可自行吸收,经过治疗也可消除囊肿。
浆液性囊腺瘤多为良性,恶变风险低,直径<6厘米者也多可观察随访,经过治疗多可痊愈。
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均有恶变风险,一般都会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有一定复发的可能。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低度恶性肿瘤,少数可发生肝转移,手术切缘阴性者预后相对较好,但也可能复发。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如下。
非根治性切除。
肿瘤直径较大。
年轻男性患者。
术中发生肿瘤破裂。
周围神经或血管浸润、周围胰腺实质浸润。
危害性
腹部肿物、腹痛等可影响正常生活并带来精神压力。
发生囊肿破裂、囊内出血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均有恶变风险,虽然程度不同,但一旦恶变则可影响寿命。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低度恶性肿瘤,不及时治疗也可影响生存。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熬夜。
适度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可选择跑步、骑车、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以上。
戒烟。
心理支持
定期随访者可以通过倾诉、文体活动等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
饮食管理
戒酒。
选择低脂、低蛋白饮食,避免过量摄入肉类、奶类、豆类、坚果等。
复诊
未进行手术治疗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一般来说最初每年CT或MRI随访2次,囊肿直径越大,复诊的周期越短。
如果复诊时发现囊肿生长速度较快,可能会缩短复诊周期。
良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假性囊肿等)切除后随访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非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者,建议术后每年2次体格检查、CT或MRI( MRCP) 随访。
有复发高危因素的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影像学检查,持续终生。
预防
胰腺囊性肿瘤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胰腺肿瘤家族史者,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其他胰腺囊肿
积极治疗胰腺炎、胆结石、寄生虫感染等可能导致胰腺囊肿的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