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
概述
主动脉壁内血液溢出,引起夹层形成的严重急症
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遗传等都可能导致发生
发病突然,多表现为前胸、后背剧烈的撕裂样痛
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诊断
定义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是主动脉管壁内膜发生破裂,动脉内的血液从破裂部位流入动脉壁的夹层中,形成夹层血肿,并逐渐使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分离的疾病。
分型
按照发病时间分期
急性期:小于或等于2周。
亚急性期:2周至2个月。
慢性期:大于2个月。
按照病变发生的部位分型(DeBakey分型)
Ⅰ型:破口位于主动脉瓣上5厘米内,近端累及主动脉瓣,远端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甚至达髂动脉。
Ⅱ型:破口位置与I型相同,夹层仅限于升主动脉。
Ⅲ型:破口位于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2~5厘米,向远端累及至髂动脉。
按照发生的部位和治疗方案分型(Stanford分型)
A型:DeBakeyⅠ型和Ⅱ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适合急诊外科手术。
B型:夹层病变局限于降主动脉,腹主动脉或髂动脉,可先内科治疗,再开放手术或腔内治疗。
发病情况
每年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5~10例。
好发年龄50~70岁。
男女发病比例为(2~3)∶1。
65%~70%在急性期因心脏压塞、心律失常等而死亡。
病因
高血压是发生主动脉夹层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增加等。先天性因素和医源性损伤也可以导致本病发生。
致病原因
以下因素可增加发病风险。
高血压
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龄
随着年龄增长,本病发生风险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遗传性疾病
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瓣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遗传性血管疾病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主动脉炎或心内膜疾病
主动脉局部治疗或外伤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介入治疗等局部治疗,外伤等造成主动脉损伤,都可以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孕产因素
妊娠和分娩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发病机制
主动脉内膜结构发生改变,容易形成破口。
内膜形成破口后,血液向破口内流入,使内膜和中膜分离,形成夹层。
症状
大部分起病较急,疼痛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表现,一般是持续剧烈的胸背痛,多为撕裂感或刀割样。还可出现脉搏缺失、血压异常、肢体无力等。
主要症状
疼痛
是本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表现,多为剧烈疼痛,常难以忍受。
疼痛性质可表现为刀割样、针刺样、撕裂样。
疼痛的部位与病变发生部位有关。
发生在近端升主动脉可表现为胸痛。
发生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可表现为颈部、咽部及下颌部疼痛。
发生在降主动脉时多表现为肩部疼痛。
生在腹主动脉可以表现为腹痛、背痛、下肢疼痛等。
疼痛位置变化或增多,表示夹层病变部位增多。
血压变化
大部分会出现血压升高。
双上肢、上肢和下肢血压数值差距较大。
严重时可出现低血压。
其他症状
面色苍白、出汗、四肢皮肤湿冷等。
脉搏缺失。
肢体无力,甚至出现短时间意识丧失。
并发症
心力衰竭:可以出现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
心肌梗死:可出现胸部闷痛、心悸等症状。
胃肠功能障碍: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粪便发黑、粪便含有血液等症状。
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腰痛、血尿、少尿、无尿。
下肢功能障碍:可出现下肢疼痛、足背动脉跳动消失等。
就医
一般就诊于急诊科、心血管内科。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出现剧烈胸痛、剧烈背痛、剧烈腹痛、血压升高、晕厥、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病人应定期就诊,监测血压控制情况,及早发现并发症。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请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严格控制活动量,以防止病情加重。
未经医生许可,切勿滥用药物,以免药物影响相关检查,干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哪些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出现?
是撕裂样疼痛吗?
是否有剧烈运动或外伤?
以前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怎样?
进行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怎样?
病史清单
是否高血压,是否正常吃药,血压控制如何?
既往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是否有过敏史,过敏药物及食物是哪些?
近期是否做过手术?
吃过什么药?吃药时间多长?有没有药物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血生化
心肌坏死标志物
动脉血气分析
凝血功能
超声心动图
动脉血管超声
CT血管造影(CTA)
磁共振成像(MRI)
主动脉造影
心电图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钙通道拮抗剂:地尔硫䓬、维拉帕米
诊断
该病隐匿、凶险,诊断率较低。一旦怀疑主动脉夹层,需尽快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段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诊断依据
病史
高血压。
主动脉局部进行过手术治疗。
发生过外伤并造成主动脉损伤。
临床表现
症状
剧烈胸痛、背痛或腹痛等症状。
体征
血压:须测量四肢血压,可出现双侧上肢、上肢与下肢血压数值差较大的情况。严重时可出现低血压。
颈部查体:主动脉夹层引起大量出血,且血液进入胸腔时,可出现气管偏向右边。
肺部查体:胸腔有大量血液时,听诊呼吸音会减弱。存在心力衰竭时,听诊时会听到小水泡破裂的声音。
心脏检查: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异常声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
明确是否存在出血、感染等情况。
血生化
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注意事项:急诊检查无须禁食水。
心肌坏死标志物
检查心肌细胞功能。
可以排除心肌梗死等疾病。
动脉血气分析
检查血液中氧气浓度、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等。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组织缺氧、酸中毒等情况,排除呼吸衰竭等疾病。
注意事项
抽血时会抽取桡动脉(手腕)或股动脉(大腿根部)的动脉血。
抽血后应用力按压抽血的部位,直到血管不出血为止。
如果局部发现皮肤隆起、血液流出等情况,在加大压力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
凝血功能
检查凝血时间等。
明确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D-二聚体
明确是否存在异常凝血的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功能和结构、主动脉功能和结构。
主动脉夹层时,心脏结构多正常,主动脉可发现夹层和血流异常的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胸部。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凝胶。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凝胶用纸巾擦除。
动脉血管超声
检查动脉功能和结构。
可发现血管存在夹层、血流异常的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检查食管附近的血管。
可明确是否存在升主动脉末端、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病变,并明确病变的严重程度。
CT血管造影(CTA)
检查血管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可发现血管存在夹层、血流异常的情况。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有药物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
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检查血管情况。
用于造影剂过敏,不适合进行CTA的情况。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等;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主动脉造影
检查主动脉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可以明确主动脉破口部位、病变范围、入口和出口部位及病变严重程度等。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有药物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
心电图
通过检查心脏电信号,检查心脏功能。
了解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等疾病。
注意事项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去除身上的电子产品、手镯等。
检查时暴露前胸、双侧手腕和脚腕的皮肤,按照医生要求摆好体位,保持均匀呼吸,避免活动。医生让起身后再起身。
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点:胸痛、大汗等。
急腹症
相似点:恶心、呕吐、腹痛、粪便发黑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点:胸痛等。
不同点: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因主动脉瓣产生赘生物引起射血功能障碍的疾病,主动脉多正常。通过超声心动图等可以鉴别。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相似点:恶心、呕吐、腹痛、粪便发黑。
不同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是胃或十二指肠发生溃疡并引起出血的疾病。腹主动脉多无明显异常。可通过胃镜等进行鉴别。
胸膜炎
相似点:胸痛。
不同点:胸膜炎是胸膜发生的炎症,主动脉等多无明显异常。通过胸部CT等可以鉴别。
自发性气胸
相似点:胸痛。
不同点:自发性气胸时胸膜发生破裂,胸腔负压减小或消失,可出现持续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胸部X线等检查可鉴别。
治疗
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予以强效镇静和镇痛。急性期病人首先予以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手术、介入治疗等其他治疗方式。
治疗目的
尽快修复受损动脉、缓解症状、降低严重情况发生的风险。
一般治疗
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活动。
避免用力。
心电监护
按照医生要求监测心率、血压、血氧、呼吸等指标。
吸氧
按照医生要求吸氧。避免自行调整氧流量。
调整饮食
如需立即进行手术,应立即禁食、禁水。
如不需手术,可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或饮品。
舒缓情绪
保持放松,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镇痛
通过药物缓解疼痛,避免因疼痛使病情加重,解除焦虑情绪。
常用的药物包括吗啡、哌替啶等。
控制血压
降压、降低心肌收缩力,预防夹层血肿的延展,避免发生主动脉破裂等严重情况。
控制目标:收缩压须控制在100~120 mmHg,心率控制在60~80次/分。
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者,可换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如地尔硫䓬、维拉帕米)。
手术治疗
根据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应尽早进行手术。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Bentall手术、Wheat手术、升主动脉移植术和次全主动脉弓移植术等。
妊娠的发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须联合多科室进行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挽救母亲为主要原则。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在药物等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直视支架象鼻手术、Hybrid手术、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等。
预后
危急重症,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及时治疗和手术,长期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较好。
治愈情况
本病死亡风险较高。
如经及时治疗,可挽救生命,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危害性
死亡风险大
急性主动脉夹层未经治疗,65%~73%可在2周内死亡。
慢性主动脉夹层死亡风险比急性主动脉夹层低。
经院内治疗且存活者,发病后可存活10年的概率为30%~60%,存活20年的概率为30%。
可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
日常
本病无法预防,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建议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保持心态稳定等。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发现高血压及时诊治,定期随访。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手术后饮食
按医生要求进行膳食。
大手术后应给予肠内、肠外营养,维持代谢水平。
可经口饮食者,应根据身体恢复情况,按医生指导从流食或半流食向普通饮食逐步过渡。
流食可选择牛奶(低脂或脱脂)、米汤、藕粉、烂面汤、蛋花汤等。
半流食可选择稠粥、烂肉汤、面片汤、面条卧鸡蛋、蔬菜鱼泥羹等。
普通饮食中应增加禽肉类、鱼类、蛋类、豆制品、奶制品(脱脂)、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坚果等食物。
如果出现腹泻,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益生菌。
按照医生要求调整饮水量,疑为肾功能不全者,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控制高钾食物的摄入。
日常饮食
饮食应以高能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为主。合理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
低钠饮食,禁食腌制、卤酱等高盐食品。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生葱、生姜、生蒜、辣椒、芥末、咖喱等。
避免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等。
避免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的食物,宜采用水煮、清炖的方式。
避免过冷、过烫食物,少食多餐。
戒酒。
生活习惯管理
手术后或病情严重时须卧床休息。大小便通过使用便盆在床上进行。
可按照医生要求适量活动,避免活动过度或拒绝活动。
情绪管理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亲友聊天、读书、看剧情舒缓的影视剧等方式缓解压力。
严重时可到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手术创口管理
保持创口清洁,避免感染。
咳嗽、打喷嚏时应按住创口,避免创口裂开。
避免牵拉、撕扯创口。
定期复查
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换药。
不适就诊
如原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创口出现出血、红肿、剧烈疼痛,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预防主动脉粥样硬化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
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及足够的饮水量(1500~1700毫升),保证大便通畅。
避免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鱿鱼等软体动物、鱼子、动物油等高胆固醇食物应避免过量摄入。回避腌制、熏酱、烧烤、油炸的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或饮品,如咖啡、浓茶、辣椒等。
避免酗酒。
避免诱因
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劳累。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不良情绪,避免情绪激动。
定期体检
已发现主动脉结构异常者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和血糖等指标。有家族遗传史者应做好检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
积极治疗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