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简介
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
常见中药材,既是中药又可当作食物。炮制后可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阴虚血热者忌用
中药介绍
白芷(Dahurian Angelica Root)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由于感受寒湿而引起的带下病等疾病。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白芷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道地产区为河南长葛、禹县,浙江余杭、永康,以及四川遂宁、达县。
夏、秋间叶枯萎时,晴天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以粉性足、棕色油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产于浙江余杭、永康者,称为“杭白芷”;产于四川遂宁、达县者,习称“川白芷”。
性状特征
白芷呈长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
断面灰白色或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近方形或近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1/3(杭白芷形成层环略呈方形,木质部约占断面1/2)。
气芳香,味辛,微苦 。
储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食疼痛。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牙痛,鼻鼽,鼻渊,带下,疮疡肿痛。
作用分析
解表散寒
白芷味辛、性温,祛风、解除表邪、外散表寒的力度较温和,还能上通鼻窍,常用治风寒感冒,因为止痛、通鼻窍的疗效较佳,所以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导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祛风止痛
白芷辛温散寒,芳香走窜,擅长止痛,尤其适用于风、寒、湿邪阻滞导致的孔窍不通及疼痛,常用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牙痛以及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等多种痛症。
因白芷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经络循行所过的前额以及牙龈部位的痛症也​可以使用白芷治疗。
宣通鼻窍
白芷祛风、散寒、燥湿,可助于宣通肺气,所以可以通鼻窍而止疼痛,常用于治疗鼻窦炎,鼻出血,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等症状,是治疗鼻渊、鼻鼽的常用药。
燥湿止带
白芷辛温香燥,善于祛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常用于治疗寒湿下注,表现为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也可配伍其他药物治疗湿热下注、带下黄赤等。
白芷性辛温,可以祛除风湿、润泽肌肤,可用治疗皮肤风湿瘙痒等症状。
还可用于清阳不升、湿邪内盛、中焦湿热不能运化导致的呕吐、长时间泄痢、肠风痔漏等。
消肿排脓
白芷辛散温通,对于痈疽、疮疡初起、毒蛇咬伤、红肿热痛者,可起到消肿止痛、托毒排脓、除湿止痒、生肌等功效 [2,3,5,7]
临床应用
风寒感冒
治疗风寒表证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等,常与防风羌活川芎等药同用。
其兼能燥湿,治疗风寒夹湿之鼻塞头痛,常与羌活、细辛独活等药配伍。
鼻渊、鼻鼽、鼻塞流涕
常与苍耳子辛夷等同用。
多种疼痛
治外感风寒所致的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可单用,或与防风、细辛、川芎等同用。
若为外感风热所致上述疼痛,可与蔓荆紫、荆芥穗、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止痛药配伍。
治风冷牙痛,可与细辛、全蝎、川芎共同研为细末,少许擦牙痛处;风热牙痛则可配伍蔓荆子、荆芥穗等。
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可与苍术草乌、川芎等同用。
带下病
治疗寒湿下注,带下清稀,量多色白,多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配伍。
若治湿热带下,色黄量多,则与车前子黄柏等配伍。
疮疡肿毒
治疗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常与金银花当归连翘等清热解毒的药物同用。
若脓成难以破溃,常与人参、黄芪、当归等益气补血药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白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制病原微生物、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寻常痤疮、黄褐斑等。
使用方法
白芷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白芷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
白芷可入丸、散。外用时也可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捣敷。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晾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常见配伍
白芷配细辛
白芷与细辛都性辛温,均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宜通鼻窍。
两药配伍,则药力更强,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以及鼻鼽、鼻渊、头痛、眉棱骨痛、牙痛等。
白芷配黄柏、秦皮
白芷辛温,具有燥湿止带的功效;黄柏秦皮苦寒,擅长清热燥湿止带。
三者配伍使用,更加增强祛除湿热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导致白带色黄稠、气味异常(如秽臭等)者。
白芷配车前子
白芷气味芳香,能燥湿止带;车前子能清利下焦湿热。
两药配伍,既有芳香燥湿的功效,又可以利水渗湿,有清利湿热,化浊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黄稠、阴痒肿胀。
白芷配桔梗
白芷与桔梗均有排脓作用,白芷兼能消肿,桔梗兼能补益气血。
两药配伍,消肿排脓效果更好,适用于疮疡脓成而不易溃破者。
组成方剂
九味羌活汤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功能与主治:发汗祛湿,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伴脖子僵硬,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
都梁丸
药物组成:白芷。
功能与主治:祛风止痛,适用于头风眩晕及妇女胎前产后,伤风头痛。
川芎茶调散
药物组成: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细辛、甘草、防风、薄荷叶。
功能与主治:疏风止痛。适用于外感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头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寒发热等。
苍耳子散
药物组成: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
功能与主治:散风寒,通利鼻窍。适用于治疗鼻渊,主要症状为流黄浊鼻涕,鼻塞不通。
仙方活命饮
药物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适用于热证的疮疡肿毒初起,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或身体内部觉得发热,外在却感到怕冷等。
表实感冒颗粒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防风、白芷、紫苏叶葛根、生姜、陈皮、桔梗、苦杏仁(炒)、甘草。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感冒风寒表实证,表现为明显怕冷,发热轻,无汗,头和脖子僵直疼痛,鼻流清涕,咳嗽,有色白清稀的痰。
通窍鼻炎片(颗粒、胶囊)
药物组成:炒苍耳子、黄芪、炒白术、防风、白芷、辛夷、薄荷。
功能与主治:散风固表,宣肺通窍。用于风热蕴肺、表虚不固所致的鼻塞时轻时重、鼻流清涕或浊涕、前额头痛;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天麻头痛片
药物组成:天麻、白芷、荆芥、川芎、当归、乳香(醋制)。
功能与主治:养血祛风,散寒止痛。用于外感风寒、瘀血阻滞或血虚失养所致的偏正头痛、恶寒、鼻塞。
药膳食疗
头风、头痛或四肢拘挛痹痛
鳙鱼头500克,川芎、白芷各3~9克,葱、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
鳙鱼头去鳃洗净后,与川芎、白芷以及葱、胡椒、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煮沸后文火炖煮30分钟,加入适量食盐调味。
每日早晚吃鱼喝汤。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之效。
血瘀证导致面部晦暗、眩晕等
桃花250克,白芷30克,白酒1000毫升。每年春季采摘桃花后与白芷、白酒共同密封浸泡30日即可。
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次服用15~30毫升,可同时倒出少许于掌心中摩擦至手掌热后,涂擦在面部患处。有活血通络,祛斑润肤之效。不能饮酒者忌服。
气血两虚证
甜瓜子、白芷、当归、川芎、炙甘草各60克,松子仁30克,糯米150克,黑芝麻500克。
白芷、当归、川芎、炙甘草煎煮取汁。再用此汁液浸泡糯米、甜瓜子、松子仁,晒干,再浸,直至汁液用完。再将糯米、瓜子、松子仁和芝麻一起炒香,研为细粉。
每服30g克,用沸水冲成糊食用,每日2次。有活血补血,养发润肤之效。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白芷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白芷与旋覆花同用可能导致彼此药效降低,使用时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及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用药禁忌
白芷辛香温燥,血虚有热者、阴虚阳亢者禁服。
如果有白芷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临床有少量白芷导致中毒、全身过敏反应和流产的相关报道。
药食同源
白芷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做药粥、泡酒等,日常用途广泛。
特点介绍
白芷药食两用性质的双重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其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
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白芷作为中药时,用量为3~10克。
白芷作为食物时适量,可熬粥、做茶、泡酒等。
药膳应用
粥类
白芷粥
材料:白芷10克,黄芪5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白芷、黄芪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成稀粥,每日服用一或两次,连续服用两至三天。
功效:祛风解表,益气补虚,宣通鼻窍。
茶类
白芷菊花茶
材料:白芷、菊花、薄荷各5克。
做法:上药共研细末,放在保温瓶中,用开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止痛。
天麻川芎茶
材料:川芎10克,明天麻、雨前茶、白芷各3克。
做法:上4味药放进500毫升黄酒中,煎到剩250毫升,倒出;取出药物,新加黄酒500毫升,重新煎至剩250毫升,两份药液混匀。每次饮用30~60毫升,一日2~3次。不可服用天麻或不适应饮酒患者忌服。
功效:养血祛风,清窍止痛。
黄芩白芷茶
材料:黄芩(酒浸炒),白芷,茶叶适量。
做法:取黄芩(酒浸炒)、白芷各30g,共研细末,混匀。每次取茶叶6g,放进保温瓶中,冲人沸水泡闷10分钟。取清液趁热兑入药末6~12克,摇匀,分次代茶饮用。1日内饮完。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痛。
酒类
黑料白芷酒
材料:黑豆(炒)250克,桑椹100克,黄精100克,白芷30克,黄酒1.5升。
做法:将药捣碎,用白纱布袋盛装后放进干净容器中,加酒浸泡,密封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装瓶备用。每日适量饮用。不可饮酒者忌服。
功效:补肾填精,祛风止痛。
营养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并含有铁、铜、锌、钙、镁、钡等营养元素。
食用注意
白芷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用。
临床上有白芷导致中毒、全身过敏反应以及引起流产的相关报道,故服用白芷宜咨询医师后使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
药食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