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
概述
子宫受损时,在修复过程中可形成瘢痕,称为瘢痕子宫
多无明显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淋漓不净、闭经、不孕、慢性腹痛等
子宫体上进行的各种手术均可导致瘢痕子宫
一般无需治疗,有症状时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定义
子宫受损时,在修复过程中可形成瘢痕,称为瘢痕子宫(scarred uterine),瘢痕子宫的瘢痕处,不是正常的肌组织,而是结缔组织和瘢痕组织。
分类
狭义
狭义的瘢痕子宫主要是指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或子宫肌瘤剔除病史,对子宫肌壁的损伤较大,形成的瘢痕范围宽,不能承受妊娠子宫胀大和宫缩时的张力,更容易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
广义
广义的瘢痕子宫包括子宫畸形矫形术、子宫角部切除术、子宫破裂修补、子宫穿孔等所有手术操作对子宫造成的损伤。
病因
致病原因
导致瘢痕子宫形成的原因包括剖宫产术分娩、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角部楔形切除术、子宫穿孔修补术等。
症状
主要症状
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淋漓不净、闭经、不孕、慢性腹痛等症状。
月经淋漓不净
有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剥除手术病史者,子宫瘢痕愈合不良时会形成子宫憩室,表现为月经后阴道流血淋漓不尽。如果手术中进入宫腔,损伤内膜面积较大时,可能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不孕
子宫内膜瘢痕宫腔粘连易出现不孕。
慢性腹痛
子宫浆膜面瘢痕易与腹腔腹膜或其他器官形成粘连,可出现反复慢性下腹部隐痛。
并发症
子宫癜痕妊娠:妊娠时胚胎组织着床于子宫的癜痕位置形成癜痕妊娠,为特殊的异位妊娠,易发生严重出血、子宫破裂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妇科
如发现下腹部疼痛、月经量明显减少或闭经、出现月经淋漓不尽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妇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注意清洗外阴,但应避免阴道冲洗和用药。
就医前一晚避免性生活。
就医时避开月经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月经淋漓不净、腹疼等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病史清单
是否有子宫部位的手术史?
是否有孕产史?顺产还是剖宫产?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超声、磁共振检查、宫腔镜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剥除史、子宫畸形矫正术、人流手术史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月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净以及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超声
检查目的:观察子宫等盆腔深部器官,同时还可观察到子宫表面的术后疤痕。
检查意义:如有子宫瘢痕会在超声下表现为子宫肌层回声减低、局部变薄。
检查时注意事项:经腹部超声需要憋尿。
磁共振检查
检查目的:观察患者剖宫产术后子宫颈下段肌层的信号变化,其他疤痕相应位置是否薄弱,以及疤痕的愈合状态。
检查意义:如有瘢痕子宫可出现瘢痕处呈低信号。
检查时注意事项:检查时不可穿戴金属物件,如有心脏起搏器请提前告知医生。
宫腔镜检查
检查目的:明确瘢痕位置。
检查意义:宫腔镜检查既可以直观看到瘢痕情况,也可以取组织标本做病理检查。
检查时注意事项:检查一般在月经干净后的3~7天进行检查,术后禁止性生活。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改善再次妊娠结局,避免并发症。
治疗原则:无明显症状和生育需求的患者可不治疗;症状严重或有生育需求,主要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
没有特殊症状及再次生育需求,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者,无需特殊治疗。
无生育要求者应严格避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避孕药
常用药物:复方炔诺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
适用人群:无生育要求的人群。
药物作用:减少月经淋漓不净症状。
用药注意事项:乳腺癌、生殖器官癌、阴道有不规则出血、肝功能异常或近期有肝病黄疸史、深部静脉血栓、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病、精神抑郁症及40岁以上的妇女禁用。
手术治疗
宫腔镜手术
目的:减少疤痕的凹陷程度,达到改善淋漓出血的症状,同时可以取内膜活检,排除内膜病变的可能。
适应证:子宫切口憩室。
并发症:可能会出现子宫穿孔膀胱损伤及子宫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腹腔镜或开腹疤痕修补
目的:切开并重新缝合疤痕,以便于增加子宫肌层的厚度,适用于需要怀孕但疤痕菲薄的患者。
适应证:子宫切口憩室。
并发症:可能会出现切口愈合依然不佳。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瘢痕子宫对妇女的再次妊娠及生育有一定的影响,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或在妇女妊娠、分娩期间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胎盘或盆腔粘连、子宫破裂或胎盘前置,严重者可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
治疗后
若出现月经异常的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多数可缓解病情。若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癜痕妊娠大量出血等急症情况,及时给予抢救、紧急手术等相应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日常
日常管理
注意饮食均衡,可适当多补充优质蛋白质。
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疾病,减少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预防
平时注意避孕,减少意外妊娠,减少人流等宫腔操作。
初次妊娠分娩时阴道分娩条件尽量阴道分娩,减少初次剖宫产。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