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
简介
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禁用。脾胃虚寒以及无内热患者慎用
中药介绍
地龙(Earthworm)取自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本品来源于动物,其能在泥土、地穴中穿行,因此历史上先有“土龙”“地龙子”之名。但前者文雅不足,后者书写处方时不够方便,古代医家为了处方书写简便,因而多用“地龙”一名。又因其形态像鳝鱼,周身有较多弯曲,得名“曲鳝”。
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等。
主要药性
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广西、广东、浙江。
参环毛蚓也称为“广地龙”,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及栉盲环毛蚓也称为“沪地龙”。
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捕捉后及时剖开腹部,去除内脏和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切段。以条宽、肉厚者为佳。
性状特征
广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曲,长15~20厘米,宽1~2厘米。具有环节,背部呈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呈浅黄棕色。
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重量较轻,略带皮革质感,不易折断。气味腥,味微咸。
沪地龙
呈不规则碎段,形如地龙,长8~15厘米,宽0.5~1.5厘米。具有环节,背部呈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呈浅黄棕色,大多皱缩不平。
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重量较轻,质地脆,容易折断,肉薄。
酒地龙
酒地龙是地龙的炮制品。其形如地龙,呈棕色,偶尔可见焦斑。略带有酒味。
储存方法
放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
《滇南本草》:“祛风。治小儿瘛疭惊风,口眼歪斜,强筋,治痿软。”
《本草纲目》:“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主治病证
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
作用分析
清热定惊
地龙味咸,能进入血分(这里是指病情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的四种状态,依次为卫、气、营、血,血分的疾病就比较重了);其性寒,能清热;又入肝经,既可以清除血分的邪热,又能够祛除肝火、平息肝风,因此可以稳定受惊的精神状态、缓解痉挛。
常用于治疗肝经热盛,引动内风导致的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以神昏、抽风、惊厥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疾病),或癫痫、发狂等症。
本品性寒,入肝经,还用于治疗肝的阳气偏旺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等。
通络
本品来源于蚯蚓,其药性走窜,擅长通经活络,可治疗经络阻滞,血脉不畅引起的半身不遂,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功能障碍。
地龙性寒,尤其适合治疗热痹,即关节红肿热痛,屈伸功能障碍为典型症状的一种疾病。
平喘
地龙性寒,擅于清肺热,平喘息,常用于治疗热邪堵塞在肺中引起的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
利尿
地龙入膀胱经,能清热,通利小便,适合治疗邪热聚集在膀胱引起的小便不通畅,水肿尿少,甚至无尿。
临床应用
肝风内动证
治狂躁癫痫,可单用鲜地龙,加食盐搅拌化成水后服用。
中风偏瘫、痹证
治风湿痹证长期不愈,瘀血阻滞经脉,周身麻木疼痛,可配伍当归、川芎、秦艽等。
肺热喘咳
治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黄粘稠,可配伍麻黄、石膏、葶苈子等。
水肿尿少
治老年人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功能异常引起的小便不通畅,可配伍小茴香捣成汁服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地龙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抗血栓、降血压、抗炎、镇痛、平喘、增强免疫、抗菌、利尿、抗凝血、抗肝纤维化、抗心律失常、促进创伤愈合、兴奋子宫及肠平滑肌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地龙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地龙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可以入丸、散剂。研末吞服,每次1~2克。
本品味腥,内服容易引起呕吐,配少量陈皮一起煎煮,或炒香之后研末装胶囊服用,可减少此反应。
鲜地龙用量为10~20克。
外用适量,可以将鲜地龙捣烂取汁涂抹或外敷,研末外撒或调匀后涂于患处。
本品多饭后服用,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0.5-1小时,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炮制方法
地龙
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洗净,切段,干燥,筛去碎屑。沪地龙,碾碎,筛去土。
酒地龙
取干净的地龙段,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用缸、坛等容器,在基本密闭的条件下闷润药材,使药材内外湿度一致,等酒被吸尽后,放入炒制容器内,用小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色时,取出晾凉。
常见配伍
地龙配天麻
地龙味咸,性寒,可以凉肝定惊(清肝热,安定惊恐),息风止痉(平息肝风,缓解痉挛);天麻味甘,性平,主入肝经,可以息风止痉,平抑肝阳(抑制亢盛的肝阳)。
二者配伍,可增强平肝息风,凉肝定惊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肝经热盛,引动内风导致的痫证、惊风,症见神昏、抽搐、惊厥等。
还可治疗肝阳上亢(肝阳偏旺)或肝火上炎(肝火炽盛,上扰头目)引起的头痛,眩晕等。
地龙配夏枯草
地龙味咸,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凉肝,息风定惊;夏枯草味苦,性寒,入肝经,能清泄肝火,还可以平定和抑制过于旺盛的肝阳。
二者配伍,可增强清肝泄火,平降肝阳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
地龙配附子
地龙的药性走窜,擅于通经活络;附子可以散阴寒,通利关节,祛风除湿。
二者配伍,可以祛风通络,除湿止痛,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症见肢体麻木疼痛,身体难以转动,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等。
组成方剂
地龙散
药物组成:地龙、穿山甲、朱砂、紫草。
功能与主治:祛风止痒。适用于治疗小儿风热隐疹,发热,怕冷,耳尖及手足发冷。
小金丹
功能与主治: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适用于治疗寒湿痰瘀引起的流注(相当于发生在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痰核(相当于体表局限性包块),瘰疬(相当于颈部淋巴结结核),乳岩(相当于乳腺癌),横痃(相当于性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贴骨疽(相当于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病,初起肤色不变,肿硬而疼痛者。
补阳还五汤
功能与主治:补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舌头发硬,吐字不清,流口水,小便次数增多或遗尿失禁,舌体颜色暗淡,舌苔白,脉像缓慢而无力。
制成中成药
清肺消炎丸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治疗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消栓口服液
药物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功能与主治:补气,活血,通络。用于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头发硬,吐字不清,气短乏力,面色白而无光泽;缺血性中风见上述证候者。
复方蛇胆陈皮末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祛除风邪,缓解痉挛。用于治疗风痰内盛引起的痰多咳嗽、神昏、抽搐、惊厥。
双红活血胶囊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祛瘀通脉。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胸部闷痛及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及脑梗死恢复期属上述证候者。
地龙注射液
药物组成:广地龙。
功能与主治:平喘止咳。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致的咳嗽、喘息。
药膳食疗
气虚血瘀证引起的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后遗症
干地龙30克,红花20克,赤芍20克,当归50克,川芎10克,黄芪100克,玉米面400克,小麦面100克,桃仁、白糖各适量。
将干地龙以酒浸泡,去其气味,然后烘干研为细粉末。红花、赤芍、当归、川芎、黄芪等放入砂锅,加水煎成浓汁,再将地龙粉末、玉米面、小麦面、白糖倒入药汁中调匀,做成圆饼20个。将桃仁去皮尖略炒,均匀铺在饼上,入烤炉烤熟即可。
每次食用1~2个,每日2次。
瘀血引起的腰痛
当归15克,地龙15克,桃仁15~30克,羊肉100克。
将羊肉以外的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再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羊肉,即可食用。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地龙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地龙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本品应按照医生叮嘱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禁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地龙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高度过敏体质患者,应慎用地龙注射液。
本品性寒,脾胃虚寒以及无内热患者不宜服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地龙服用量过大,可能出现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心跳加快并伴有心慌、呼吸困难、血压先升高之后又突然降低,有时还可见胃肠道出血等。
鉴别用药
地龙与钩藤
二者都能清热,平息内风,缓解痉挛,可用于治疗邪热炽盛,引动内风,症见惊厥抽搐等,也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
地龙的药性走窜,擅长通经活络,适用于治疗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半身不遂;还能清肺平喘,利尿,用于治疗肺热喘咳,水肿尿少。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