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
概述
HPV感染人体皮肤或黏膜引起鳞状上皮增生,导致的多种病理状态
表现为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等皮肤、黏膜病变,高危型HPV感染可引起宫颈癌
感染HPV病毒
需要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会引起全身的皮肤、黏膜病变。HPV感染会引起皮肤角化、上皮过度增生形成疣,严重者可导致上皮瘤变。
分类
按HPV病毒是否具有致癌性分为两个类型。
高危型:包括HPV16、HPV18、HPV31、HPV39、HPV45、HPV56、HPV66等,持续感染状态可能诱发癌变或者局部组织发生癌前病变。
低危型:包括HPV6、HPV11、HPV42、HPV44等,容易引起全身皮肤、黏膜的疣状改变。
发病情况
HPV感染最常见的是皮肤寻常疣,占HPV感染总数的50% 。
HPV所致的生殖器疣占全球性病的15%~20%。
在我国15~55岁妇女中HPV的感染率约为13.2%,其中20~24岁女性及45~49岁绝经前妇女感染率最高。
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与HPV感染有关,常见分型为HPV16、18。
病因
致病原因
HPV感染是由HPV引起,导致流行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
HPV是DNA病毒,有100多种亚型,不同亚型侵犯的部位及所致疾病不同,按感染部位分为生殖类与非生殖类感染,其中40多型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
人类是HPV的唯一天然宿主,感染者是HPV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性传播途径:是生殖类HPV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可造成感染。
母婴传播:少见,生殖道感染HPV的母亲通过阴道分娩传播给新生儿。
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携带HPV患者的毛巾、牙刷等私人物品,或者共浴、泡澡等都可能会导致HPV感染;医院消毒水平未达标,发生HPV医源性的交叉感染。
易感人群
皮肤HPV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性活跃的年轻女性HPV感染率较高。
初次性生活过早人群。
存在不洁性生活的人群,如多个性伴侣,存在冶游史等。
抵抗力下降人群,如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症状
HPV感染主要是损伤皮肤黏膜,导致不同病症可有不同表现,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也不同。
寻常疣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手背、手指、足部或甲周等处。
米粒大小的丘疹,粗糙不平,质地坚硬,可单个或多个,可自身接种而逐渐增多。
跖疣
起初足底出现细小丘疹,逐渐增大到黄豆大小,表面出现黄色斑块。
扁平疣
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在面部,躯干部位也比较常见。
出现大小不一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可因瘙痒而搔抓形成自身接种。
尖锐湿疣
男性好发于包皮、龟头、冠状沟、系带、阴茎、尿道口、肛周和阴囊等部位。
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口、会阴、阴道壁、宫颈以及肛周。
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瘙痒、异物感、压迫感或灼痛感,可因皮损脆性增加、摩擦而发生破溃、浸渍、糜烂、出血或继发感染而出现特殊气味。
皮损初期表现为局部细小丘疹,逐渐增大或增多,向周围扩散、蔓延,渐发展为乳头状、鸡冠状、菜花状或团块状赘生物。可单发或多发。
生殖道上皮内瘤变
无明显症状,宫颈外观可无异常,有时出现宫颈糜烂样改变、分泌物略增多的表现。
宫颈癌
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病程进展,可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
晚期:宫颈癌晚期可侵犯直肠、膀胱等器官,导致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肿瘤组织坏死、感染,伴随脓性分泌物等。
肛周癌
早期:肛周反复的慢性炎症,肛门瘙痒,可触及微小肿块,溃破后可有分泌物渗出,偶可见直肠出血。
晚期:出现淋巴结转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现贫血、身材消瘦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若皮肤出现丘疹或斑块,可能伴有瘙痒,可因搔抓而逐渐增多,建议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
妇科
若女性患者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建议及时到妇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穿着宽松衣物,便于病变部位的检查。
注意病变处的清洁卫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皮损出现?皮损有无变化?
皮损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
是否有私处瘙痒、疼痛等症状?
出现症状多久了?
私处有无特殊气味?
病史清单
家人是否有HPV感染病史?
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是否有多个性伴侣?
初次性生活时间是什么时候?
有无免疫缺陷性疾病?是否在治疗?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地塞米松、硫唑嘌呤、甲氨蝶呤
诊断
诊断依据
诊断HPV感染可通过患者自述病史,结合查体,最后通过辅助检查明确。
病史
患者免疫力下降,有多个性伴侣,存在不洁性行为或新生儿母亲为HPV感染者。
临床表现
患者皮肤表面出现疣状物。
患者皮肤黏膜改变,有疣状赘生物或菜花样改变,局部溃破、脓肿等。
核酸扩增试验
检查目的:利用扩增HPV特异性基因来检测皮损中的HPV,是发现HPV感染较为可靠的方法。
检查意义:检测出HPV DNA。
注意事项:采样部位不宜用药。
醋酸白试验
检查目的:可用于诊断是否存在HPV感染。
检查意义:在病损处用3%~5%醋酸涂搽或湿敷2~5分钟后,病损变白且稍膨隆则为阳性。
注意事项:若发白但显示界限不清和不规则为假阳性。肛周变白需要15分钟。
细胞学检测
检查目的:观察宫颈上皮、阴道黏膜、肛周黏膜改变情况。
检查意义:可见空泡细胞核角化不良细胞。
注意事项:有性生活史、非月经期时在妇科诊室内进行取样;保持检查部位清洁卫生,检查前两天禁止性生活,局部不宜用药。
鉴别诊断
HPV感染导致的病变与下列疾病存在混淆,需要鉴别诊断。
鸡眼
相似点:足部皮肤存在黄豆大小的角质化,呈黄色或者淡黄色。
不同点:鸡眼一般以单个存在,脚掌居多,直接触压,有明显痛感,跖疣以趾间居多,两边挤压时痛感明显。
扁平湿疣
相似点:皮肤黏膜出现米粒、黄豆大小的丘疹
不同点:扁平湿疣又称二期梅毒疹,多发生于肛周及外生殖器周围,外观扁平、疣面潮湿、光滑。HPV扁平疣皮损稍高出皮面,或呈斑丘疹状,表面有光泽。血清梅毒试验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清理原发病灶、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目前没有明确针对HPV病毒的药物)、提高免疫力为主。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低危型无症状感染的患者,可予以患者增强抵抗力药物,再密切关注,多数患者可自愈;若以伴随皮肤、黏膜的病变,可予以角质剥脱剂、细胞毒性药物等抑制细胞增殖、角化;继发全身性症状时,需要全身性的治疗。
低危型HPV感染(没有症状)
可以服用增强抵抗力的药物改善,同时密切监测病程进展。
可选药物:胸腺肽肠溶胶囊。
药物作用:增强T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力。
注意事项: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出现皮肤反应时及时停药。
出现皮肤黏膜改变
可观察到明显病变时,如皮肤角化明显时,可使用以下药物。
常用药物:水杨酸软膏维A酸软膏、氟尿嘧啶软膏、博来霉素注射液等。
药物作用:水杨酸软膏、维A素软膏可以促进角化皮肤剥脱,氟尿嘧啶软膏、博来霉素注射液抑制细胞增殖,防止角化。
注意事项:糖尿病、哺乳期、孕妇慎用,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女性生殖道感染
常用药物:干扰素栓剂、抗HPV生物蛋白敷料。
药物作用:抗病毒,抑制HPV病毒活性。
注意事项:用前需检查包装、儿童、孕妇禁用,局部出现瘙痒时停药。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手术目的:将主要疣体或者发生瘤变的病灶去除。
适应证:寻常疣尖锐湿疣、上皮内瘤变。
禁忌证:局部存在急性感染、红肿、溃破等。
并发症:感染、创面出血等。
手术刮除术
手术目的:将疣体全部刮除。
适应证:非面部的大部分疣。
禁忌证:局部明显感染、出血性疾病
并发症:感染。
其他治疗
激光治疗
常用二氧化碳激光,使疣体直接脱落,起效快。
适应证:疣体较小的皮肤疣。
禁忌证:局部出现溃破、渗出、感染等。
注意事项:治疗后创面不宜接触水、预防感染。
冷冻治疗
常用液氮冷冻疣体,使局部组织水肿,破坏病灶。
适应证:大部分的寻常疣、趾疣等。
禁忌证:年老、幼儿、雷诺病、重度感染等人群。
注意事项:治疗后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电灼治疗
高频电刀直接切除或者灼热疣体,起效快、彻底。
适应证:浅表寻常疣、趾疣。
禁忌证:无明显禁忌人群。
注意事项:预防感染、保持创面干燥、心脏起搏器人群不宜进行。
光动力疗法
适用于去除较小疣体以及物理疗法去除较大疣体后的基底治疗。可用于腔道内如肛管内、尿道口、尿道内、宫颈管内的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大多数女性一生都存在轻微的HPV感染,但通过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可以自愈。
仅有皮肤黏膜疣状改变的低危型HPV感染患者,通过治疗后,一般治愈率较高。
发生癌变或者癌前病变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多数需要手术治疗,但HPV转阴的周期长,可以治愈,但也容易复发。
预后因素
行为管理:不洁的性行为、不注重自身清洁卫生等会导致预后不佳。
身体状况:机体免疫力强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好。
病程进展:HPV感染持续状态、高危型HPV感染等患者预后一般不佳。
危害性
消化系统:HPV感染可导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排便困难等消化道症状。
呼吸系统:形成喉乳头状瘤时,可导致咳嗽、呼吸困难、气道梗阻等。
内分泌系统:HPV感染可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等。
生殖系统:会引起湿疣改变,甚至癌变,导致生殖道异物、出血等。
对皮肤黏膜等的损害,容易留下瘢痕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等,补充维生素、蛋白质,促进机体恢复。
生活管理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清洗外阴,规范性生活,避免多个性伴侣。
心理支持
对于HPV感染导致癌症的患者,予以心理支持,鼓励积极治疗,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多于患者沟通。
病情监测
定期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改变,是否有新的病变部位产生。
对于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要注意专科查体,观察有无湿疣及其变化,女性定期检查HPV及宫颈防癌刮片。
随诊复查
临床治疗后需要通过随访观察有无复发。
复查的具体时间可遵医嘱。
复查时要做的检查项目,如细胞学检查等。
预防
避免不洁性生活、拒绝多个性伴侣的行为。
女性初次性生活不宜过早。
做好个人卫生,进入公共环境需做好浴盆、浴巾及马桶盖的清洁及消毒。
可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如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