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草
简介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慎用
中药介绍
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干燥全草。
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肺痈、乳痈、皮肤的疔疮肿毒,治疗湿邪导致的泄泻、湿疹、脚癣、皮肤瘙痒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辛、酸,性凉;有小毒。归肺、膀胱、大肠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夏、秋两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特征
茎近圆柱形,长15~50厘米或切成2~6厘米的段,直径1~3毫米。表面黄褐色或浅棕红色;质脆,容易折断,断面中空;地上部分被长粗毛。
根细长而弯曲。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叶片椭圆状卵形或略近菱形,长1~4厘米,宽0.5~1.3厘米;绿褐色,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有3条较明显的叶脉。
聚伞花序密集成头状,腋生。蒴果卵状三棱形。无臭,味淡、微涩。
储存方法
放置在干燥处。
古籍记载
《生草药性备要》:“治浮游虚火,敷牙肉肿痛。”
《岭南采药录》:“煎水洗疥癞。。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
主治病症
用于肺痈,乳痈,疔疮肿毒,牙疳,痢疾,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产后少乳。
作用分析
清热解毒
飞扬草性凉,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治疗肺痈,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及发生于体表、四肢,以红、肿、热、痛等为特征的皮肤疮疡疾患,牙龈红肿,溃烂疼痛等症。
利湿止痒
飞扬草味辛、酸,能利湿止痒,可以用于治疗痢疾,泄泻,小便淋漓涩痛,尿中带血,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通乳
飞扬草味辛,具有通乳的功效,治疗产后乳汁较少。
临床应用
痢疾
治疗痢疾可单用,也可配伍火炭母凤尾草治疗。
湿疹
治疗湿疹,常配伍黑面叶、毛麝香等煎汤外洗。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飞扬草具有解热、抗炎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飞扬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飞扬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9克。鲜品可用30~60g。
飞扬草外用适量,捣敷,或者煎水洗。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干净,稍微浸润到质地较软,切断,干燥。
制成中成药
灵源万应茶
药物组成:飞扬草、木香广藿香、紫苏、枳壳(麸炒)、前胡苍术(糠炒)、荆芥川木通金银花赤芍车前子、肉豆、大黄(酒炙)、麦芽茵陈甘松白芷、山楂、天花粉、小茴香、香薷、槟榔、野甘草等。
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调胃健脾,祛痰利湿。用于感冒发热,中暑,痢疾,腹痛呕吐、泄泻。
飞扬肠胃炎片
药物组成:飞扬草、火炭母救必应
功能与主治:泻火解毒,除湿止痢。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胃炎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飞扬草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飞扬草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飞扬草暂无配伍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飞扬草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脾胃虚寒者慎服。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
鉴别用药
大飞扬草与小飞扬草
两者都能清热、利湿,用于皮肤湿疹、皮肤瘙痒等病症。
大飞扬草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的功效,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肺痈,乳房红肿疼痛,以红、肿、热、痛等为特征的皮肤疮疡疾患,也可治疗湿邪导致的泄泻、湿疹、脚癣、皮肤瘙痒等疾病。
小飞扬草为大戟科植物千根草的全草,味酸、涩,性凉。可以清热利湿,收敛止痒。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痔疮出血等,也可外用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