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留热
概述
指体温维持在39-40°C以上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幅低于1°C的症状
可伴寒战、咳嗽、胸痛、周身酸痛、皮疹等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等感染性疾病
药物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查明病因,对因治疗是治愈关键
定义
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一般而言,通常伴有其他不适,如寒战、咳嗽、胸痛、周身酸痛、皮疹等。
稽留热是许多不同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见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与服用药物(如抗菌药、抗癫痫药)、精神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注重个人卫生)等有关。
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若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会引起发热。参与发热的主要因素包括发热激活物(如细菌感染)、内生致热原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致热性细胞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等。
在发热激活物刺激下,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即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造成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即出现稽留热。
表现
稽留热患者一般表现为体温恒定维持高水平数天或数周,可伴寒战、咳嗽、胸痛、周身酸痛、皮疹等症状。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其发病程度及伴随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特征
稽留热程度较轻时,患者仅表现为持续发热,症状是暂时性的,通常无其他明显不适,可因服用药物(如抗菌药、抗癫痫药)、精神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注重个人卫生)等因素所致,去除诱因后症状能缓解或消失。
稽留热程度较重时,症状持续存在,通常不会自行缓解。可伴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头痛、皮疹、周身肌肉疼痛、关节痛、腰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伴随症状
伴咳嗽、胸痛、周身酸痛、皮疹、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肝脾大等,可见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等。
伴一过性皮疹、关节炎、关节痛、咽痛等,可见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成人斯蒂尔病
伴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可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盂肾炎
原因
疾病因素
稽留热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导致稽留热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疾病因素所致,也可能是服用药物(如抗菌药、抗癫痫药)、精神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注重个人卫生)等非疾病因素所致。
通常需要结合稽留热的特征,如诱因、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并结合各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稽留热的原因。以下为稽留热的常见病因,并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感染性疾病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等临床症状典型的疾病,也可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感染等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
以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是一种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渗出性炎症。起病多急骤,通常先有寒战,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常呈稽留热,数日(5-10天)后体温下降。可伴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咳铁锈色痰等症状。
斑疹伤寒
多急性起病,典型症状为体温在1-2日内迅速升高,2-4日可达高峰(39-40℃),持续2-3周,第1周呈稽留热,第2周有弛张热(体温大于39℃,24小时内波幅超过2℃)趋势。可伴剧烈头痛、出血性皮疹、周身肌肉疼痛、结膜充血等症状。
伤寒
可见于伤寒高热期,起病大多缓慢,发热多为首发症状,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高达39℃-40℃,一般持续10-14天,长者可达3-4周。可伴表情淡漠、腹部不适、相对缓脉(即体温升高与脉搏增快不成比例)、玫瑰疹、肝脾大等症状。
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感染,热型可见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急性发病,常先有畏寒或寒战,继而出现高热、头痛。可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败血症
结核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低热与中等热,当病灶急剧进展扩散时则出现高热,多伴畏寒,但很少寒战。可见于肺结核、结核毒血症、结核性腹膜炎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成人斯蒂尔病,热型以弛张热多见,也可呈稽留热。
发热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一般在午后或傍晚达最高值(39-40℃),早晨降至正常。1-2周热退后如常人,间歇数周后复发,可绵延数月至数年。热程虽长,病情一般尚好。可伴一过性皮疹、关节炎、关节痛、咽痛等症状。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盂肾炎,热型不一,一般呈弛张热,也可出现间歇热或稽留热。
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生寒战、高热,体温多在38℃以上,甚至高达40℃,汗出后体温下降,后又上升,持续1周左右。可伴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
非疾病因素
药物因素
通常药物热在首次用药1-2周后出现,再次用药则发病时间缩短。体温多高于38.5℃,发热都集中在下午或者夜间。热型多表现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可伴皮疹、相对心动过缓(即心率不随体温的升高而加快)等症状。
临床上引起药物热最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菌药(如万古霉素)、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抗肿瘤药(如巯嘌呤)和心血管药物(如地尔硫䓬)等,通常停药2-3天后可自行恢复至正常。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如过度紧张、焦虑、抑郁),而且没有及时进行缓解,有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稽留热,可伴有心慌、失眠等表现。
生活因素
不注重个人卫生,若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在传染病流行或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容易罹患疾病,从而出现稽留热。
受凉、平素不注重保暖等因素皆可加重稽留热症状。
就医
如稽留热明确因服用药物(如抗菌药、抗癫痫药)、精神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注重个人卫生)等非疾病因素所致,且除去上述因素后症状消失,一般可无需特殊处理。
如稽留热症状明显,且持续不缓解,同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诊疗。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稽留热症状较重,且持续不缓解,自查未能明确诱因。
伴咳嗽、胸痛、周身酸痛、皮疹、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肝脾大等症状。
伴一过性皮疹、关节炎、关节痛、咽痛等症状。
伴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
出现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出现高热不退(体温大于39℃),甚则发生惊厥时。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甚至意识障碍时。
出现头部、胸部、腰部剧烈疼痛难忍时。
出现排尿困难,甚至无尿时(即24小时尿量<100ml)。
就诊科室
出现稽留热时,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发热门诊、全科医学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咳铁锈色痰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呼吸内科。
出现剧烈头痛、皮疹、周身肌肉疼痛、结膜充血、表情淡漠、肝脾大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感染内科。
出现一过性皮疹、关节炎、关节痛、咽痛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出现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肾内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儿科。
由于导致稽留热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发热出现时有无诱因(如服用抗菌药、精神压力过大、不注重个人卫生)?
发热是何时开始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发热出现的急缓程度(是突然出现,还是慢慢出现加重的)?
发热的发作频率如何?有无时间规律。
发热持续多长时间?
什么情况下会诱发症状出现或加重?什么情况下症状会缓解?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头痛、皮疹、周身肌肉疼痛、关节痛、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既往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如成人斯蒂尔病急性肾盂肾炎等?
是否有上述感染性疾病接触史?
近期是否采取针对性药物治疗?是怎么服用的?效果怎么样?
家族成员是否存在发热的症状?是否有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成人斯蒂尔病、急性肾盂肾炎等病史?
相关检查
在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检查,以及如有必要应补充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检查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
视诊:医生会观察患者表情是否淡漠;面色是否潮红,有无鼻翼扇动;皮肤黏膜颜色有无改变,皮肤有无发红,有无出现丘疹、玫瑰疹;结膜有无充血。
触诊:医生会用手触诊皮肤温度有无改变;脉率是否异常;肺部语音震颤语音共振是否增强;腹部有无包块;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是否可触及肝脏、脾脏;肌肉、关节有无疼痛。
叩诊:胸部叩诊有无叩击痛;肺部叩诊有无叩诊音变化(清音变为浊音或实音);腹部叩诊判断是否有腹水;双侧肋脊角叩诊有无肾区叩击痛;肝脾等脏器叩诊判断其大小是否异常。
听诊:必要时医生会用听诊器聆听患者呼吸音是否正常,是否可闻及湿啰音、支气管呼吸音;心音有无异常、有无心脏杂音肠鸣音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用于检测患者体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确是否存在炎症反应。若检查结果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或消失,提示可能存在斑疹伤寒、伤寒。
尿常规:可用于观察尿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管型和细菌情况,明确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或病变是否累及肾脏。若白细胞、细菌数量增多,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若尿蛋白呈阳性,偶见管型尿,提示可能存在斑疹伤寒、伤寒,病变累及肾脏。
肝肾功能:用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害情况。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常,可能存在肝功能受损;如出现血肌酐升高,可能有肾脏损害,常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炎症性疾病活动程度和病情缓解的指标。若血沉或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性疾病。
血清铁蛋白检测:铁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反应时浓度明显增加。若铁蛋白>1000ng/ml(正常值上限的3倍),提示可能存在成人斯蒂尔病。
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解剖结构是否异常。若结果示肾盂壁增厚、肾实质回声减低,有利于协助诊断急性肾盂肾炎。
胸部X线:可观察肺叶、肺段及肺纹理情况。若结果示肺纹理增粗、肺叶或肺段呈大片均匀密度增高影,有利于协助诊断大叶性肺炎。
CT:包括胸部、腹部CT等。胸部CT可全面观察肺部结构,若结果示均匀的高密度阴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征,有利于协助诊断大叶性肺炎;腹部CT可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若结果示局部楔形低密度灶、排泄期条纹状低强化等,有利于协助诊断急性肾盂肾炎。
其他常见检查
外斐反应:即变形杆菌凝集实验,可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若抗体效价>1∶160或病程中有4倍以上增高,提示可能存在斑疹伤寒。
伤寒沙门菌培养:是伤寒诊断的“金标准”,可以从血液、骨髓液、粪便、尿液等基质中进行培养。其中,血培养是最常用的方法。若培养出伤寒沙门菌,提示可能存在伤寒。
肥达试验:即伤寒血清凝集反应,应用伤寒杆菌O、H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若“O”抗体效价在1∶80及“H”抗体效价在1∶160或以上时,提示可能存在伤寒。
缓解与治疗
出现稽留热,需明确诱因。如与服用药物(如抗菌药、抗癫痫药)、精神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注重个人卫生)相关,去除诱因即可缓解。
如稽留热症状较重,且持续存在,并伴有其他表现,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头痛、皮疹、周身肌肉疼痛、关节痛、腰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通风,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鼓励卧床休息,避免熬夜,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保暖,适当增减衣物。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饮食方面
建议清淡饮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忌食肥腻、刺激性食物。
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饮食不洁,尽量不要多吃路边摊等卫生状况没有保证的食物。
多饮温水,每日饮水量建议维持在2000ml-3000ml。
心理护理
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调整情绪,注意避免紧张及情绪过度波动。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可给予对症药物治疗。以下治疗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降温退热,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热原因,亦可能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故不应随意应用。
抗菌药:如青霉素、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等,可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是控制感染、降低体温的关键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临床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能抑制致热源的释放,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达到降温退热的目的。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列常见疾病为例:
大叶性肺炎
主要措施包括抗菌药治疗和支持治疗。其中,抗菌药是治疗的关键。此外,不需要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发生过度出汗、脱水等情况。
一旦确诊即用抗菌药治疗,首选青霉素,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可选用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
鼓励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多饮水,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剧烈胸痛者,给予少量镇痛药(如可待因);呼吸困难者应及时给予吸氧。
成人斯蒂尔病
主要治疗目标是降低体温,控制炎症反应,并尽可能地缓解关节疼痛。若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并且减少复发。
治疗措施以药物为主,目前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及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其中,非甾体抗炎药可首选用于轻型病人,糖皮质激素是本病治疗的最有效的药物。
急性肾盂肾炎
以清除致病菌和防止复发为目标,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和抗菌治疗。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一般治疗即对症、支持治疗,可服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抗菌治疗应尽早施行,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等。若72小时显效者无需换药,否则应按药敏结果更改抗菌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