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精草
简介
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的功效
谷精草是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阴虚血亏引起的眼部疾病不宜使用
中药介绍
谷精草(pipewort flower)取自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因其被李时珍称为“谷田余气所生”,因此被称为“谷精草”。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肝经风热引起的眼睛红肿疼痛,以及感受风热邪气引起的头部疼痛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辛、甘,平,归肝、肺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切段。
以花序大而紧密、色灰白、花茎短者为佳。
性状特征
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4~5毫米;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有光泽,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揉碎花序,可见多数黑色花药及细小黄绿色未成熟的果实。
花茎纤细,长短不一,直径不及1毫米,淡黄绿色,有数条扭曲的棱线,质柔软,无臭,味淡。以珠大而紧、灰白色,花茎短、黄绿色,无根、叶及杂质者为佳。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古籍记载
《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
《本草纲目》:“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
《滇南本草》:“为清热明目之品。退翳膜,散火热,疗疮疥。。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主治病证
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等疾病。
作用分析
疏散风热
谷精草性味辛平,轻浮升散,上行头目,擅长疏散头面风热,可用于治疗感受风热邪气引起的头痛、眼睛红肿疼痛等疾病。
明目退翳
谷精草除了疏散头面风热邪气,还可以清肝热,明目退翳,治疗肝经热盛引起的眼睛红肿疼痛、畏光,以及目生翳障等疾病。
临床应用
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目生翳膜
风热头痛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谷精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抑制a-葡萄糖苷酶及保护神经元等作用。
使用方法
用法用量
谷精草煎汁内服时(忌用铁器煎煮),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谷精草还可以适量外用,可以研末吸入鼻内,也可以调敷在患处。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切段。
常见配伍
密蒙花配谷精草
密蒙花善于清热泻火,养肝明目;谷精草善于疏散头部风热而明目退翳。
两药配伍使用,明目退翳的作用增强。适用于治疗肝血不足、风热上壅引起的目生翳障,视物不清,迎风流泪。
组成方剂
谷精草汤
功能与主治:泻火解毒,明目退翳。适用于小儿痘疹,蕴毒攻目而致的视物不清、流泪,眼睛红肿溃烂,眼生翳障,眼中有红血丝,畏光等眼部疾病。
煮肝散
药物组成:夜明砂、蛤粉、谷精草。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退翳。适用于小儿疳眼,症见眼生翳膜,畏光,视物不清或失明;也可治疗成人夜间视物不清等疾病。
制成中成药
疳积散
功能与主治:消积化滞。用于食滞脾胃所致的疳证,症见不思乳食、面黄肌瘦,腹部臌胀(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消化不良。
复明片
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清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羞明畏光、视物模糊;青光眼,初中期白内障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肠胃康颗粒
功能与主治:清热平肝,调理脾胃。用于肝热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精神烦扰、夜寐哭啼、腹泻、腹胀;小儿营养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谷精草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谷精草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谷精草暂无配伍禁忌,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谷精草过敏史,则禁止使用。
阴虚血亏引起的眼部疾病不宜使用谷精草。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谷精草与蝉蜕
二者均归肝经,皆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都可用治风热上扰引起的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但蝉蜕擅长疏散肺经风热,利咽开音,为治疗音哑的良药,故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以及风热上攻之咽痛音哑;又能透疹止痒,息风止痉,适用于麻疹不透、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及小儿惊痫夜啼、破伤风等。
谷精草轻浮升散,直上头面,擅长疏散头面风热而明目退翳,常用治风热头痛、齿痛或肝经风热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生翳膜。
谷精草与木贼
二者均甘平,归肝经,皆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主治风热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羞明多泪,常相须(互相搭配的一种情况)为用。
但谷精草清热泻火的功效比木贼强,也可用于风热头痛、齿痛以及急慢性咽炎引起的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的功效比谷精草强,并兼有止血作用,但药力薄弱,较少单独使用,宜与其他止血药配伍治疗血热便血、痔血等出血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