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
简介
具有清热养阴、益肾、平肝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脾胃虚寒及肾阳不足者慎用。有枸骨叶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
中药介绍
枸骨叶(Ilicis cornutae folium)取自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干燥叶。
用于治疗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等。
主要药性
味苦,性凉。归肝、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
秋季采收,去除杂质,晒干。以叶大、颜色绿者为佳。
性状特征
枸骨叶呈类似长方形,或矩圆状的长方形,偶有长卵圆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
前端有3枚较大的硬刺齿,顶端有1枚硬刺齿常反向弯曲,基部平截或呈较宽的楔形,两侧有时各有刺齿1~3枚,边缘稍微反向卷曲;长卵圆形叶常无刺齿。
上表面呈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呈灰黄色或灰绿色。叶脉为羽状,叶柄较短。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有皮革的质感,质地硬而厚。气微,味微苦。以颜色绿、无枝者为佳。
储存方法
放置干燥处。
古籍记载
《本经逢源》:“治劳伤失血痿软,以其能调养血气。”
《本草从新》:“生津止渴,祛风。”
《药性切用》:“入肝肾而益阴祛风。。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热养阴,益肾,平肝。
主治病证
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
作用分析
养阴清热
本品味苦,性凉,入肾经,既能清退虚热,同时还能补益肝肾之阴,用于治疗肺肾阴虚引起的劳嗽咳血,症见咳嗽长久不愈,气短乏力,痰中带血。
还可治疗骨蒸潮热,表现为发热像潮汛一样有固定的时间,热度像是从骨髓内向外蒸发出来。
益肾,平肝
本品入肝、肾经,可以补益肝肾,抑制偏旺的肝阳。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偏旺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临床应用
肺虚咯血,骨蒸潮热
治肺阴虚引起的咳嗽、咯血(血从气管或肺组织,通过咳嗽排除口腔,常见于肺痨,相当于西医的肺结核)、骨蒸潮热(发热向潮汛一样有固定的时间,热度好像是从骨髓内向外蒸发出来),可用枸骨叶泡茶饮用。
还可以配伍沙参、白及麦冬地骨皮仙鹤草百部、旱莲草、知母、川贝等。
头晕目眩
治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常配伍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熟地黄、怀牛膝续断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枸骨叶有抗氧化、抗菌、抗生育、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用法用量
枸骨叶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
炮制方法
将药材除去枝梗等杂质,喷潮,略润,切丝,干燥,筛去灰屑。
常见配伍
枸骨叶配地骨皮
枸骨叶能清热养阴;地骨皮擅长凉血,消除骨蒸(自我感觉身体发热,热度好像是从骨髓里蒸发出来)。
二者配伍,可以增强清退虚热,消除骨蒸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肝肾阴虚,骨蒸潮热(发热向潮汛一样有固定的时间,热度好像是从骨髓内向外蒸发出来),虚劳咳嗽(肺肾阴虚引起的劳嗽咳血,长久不愈,气短乏力,痰中带血)。
枸骨叶配白及
枸骨叶能清热养阴;白及能补肺止血。
二者配伍,共同发挥清肺润燥,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肺痨引起的咳嗽,咯血,症见血从气管或肺组织,通过咳嗽排出口腔。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肺结核。
枸骨叶配枸杞子
枸骨叶能补益肝肾,抑制偏旺的肝阳;枸杞子擅于补肝肾,益精血。
二者配伍,可以滋补肝肾,强健腰膝,抑制旺盛的肝阳,适用于治疗肝肾阴虚,阳气偏旺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软弱无力。
制成中成药
清身饮颗粒
药物组成:枸骨叶、玄参、地骨皮、龙骨(煅)、太子参地黄糯稻根甘草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热,益气敛汗。用于功能性低热,体虚盗汗,症见入睡后异常汗出、醒后汗出停止等。
滑膜炎颗粒
药物组成:夏枯草女贞子、枸骨叶、黄芪防己薏苡仁土茯苓丝瓜络泽兰丹参当归川牛膝豨莶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用于湿热闭阻、瘀血阻络引起的肢体筋脉麻木疼痛,症见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急、慢性滑膜炎及膝关节术后见上述证候者。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及肾阳不足者慎用。
鉴别用药
枸骨叶与功劳叶
二者都能清虚热,补益肝肾,都可用于治疗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发热像潮汛一样有固定的时间,热度好像是从骨髓内向外蒸发出来),头晕耳鸣,腰酸腿痛等。
枸骨叶擅长益肾,又能抑制偏旺的肝气,多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阳气偏旺引起的眩晕。
功劳叶既能止咳化痰,又能燥湿解毒,多用于治疗久咳有痰,湿热黄疸,痢疾,带下病,湿疹瘙痒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