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结节
概述
肌肉结节是肌肉内出现质地异常的肿块或结节
常见于肌肉紧张、炎症、肿瘤、结核等疾病
出现肌肉结节常需到骨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就诊
针对不同病因,可采用物理治疗、消炎、手术切除、化疗等方法
定义
肌肉结节是肌肉组织出现异常,导致质地变硬实、出现肿块或结节,常伴随肢体活动受限、疼痛、肿胀等症状。
不同原因形成的肌肉结节需要到不同科室诊治,诊治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科室配合。医生会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物理治疗、消炎、手术切除、化疗等方法。
发生机制
肌肉结节是由于肌肉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出现异常增生或坏死的致密结节所致。
肌肉由肌纤维及结缔组织构成。肌纤维负责肌肉收缩,结缔组织提供营养和支撑。当结缔组织或肌纤维发生病变时,可引起异常增生或肌肉坏死,形成致密的结节或肿块,出现肌肉结节。常见病变机制如下:
炎症反应:如肌肉感染、自身免疫性炎症、外伤后出现局部炎症浸润和纤维化可导致肌肉结节。
肿瘤浸润:如肉瘤侵犯正常肌肉,直接破坏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形成肿块状结节。
坏死性病变:如细菌、结核感染可导致肌肉局部坏死和钙化,出现结节。
肌肉紧张:肌肉紧张、痉挛,可出现代谢和血液循环障碍,细胞肌肉结节。
类型
根据上述肌肉结节的形成机制,可分为炎症性结节、肿瘤性结节、坏死性结节和痉挛性结节四大类型。
表现
肌肉结节常见的表现包括肌肉肿块、疼痛、功能障碍等,患者在肿块质地、发作及持续时间、好发人群方面有明显差异。
症状特征
肿块质地
可表现为肌肉有致密结节或肿块,质地硬实,按压疼痛。也可表现为质地较软,有浮动感。
肿瘤早期、良性肿瘤按压时无疼痛。肌肉痉挛或炎症性结节按摩或运动可加重疼痛。
部分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肢体活动范围减小,甚至完全丧失运动能力。患肢体往往萎缩。伴发感染者可有皮肤红肿、发热及脓液排出。
发作时间、持续时间
从持续时间看,可分为暂时性和持续性两种。肌肉紧张、挫伤、血肿多为暂时性,结节可随着组织修复和治疗情况逐渐改善,甚至消失;持续性结节长期存在,如肉瘤、结核、钙化形成的结节。
好发人群
年轻人好发肌肉挫伤后结节和免疫性肌肉结节。
中老年人多见肿瘤性结节和坏死性结节。
伴随症状
肌肉结节常累及周围组织,出现神经、关节、皮肤症状和部分全身症状。
神经症状:当结节压迫周围神经或引起神经病变时,可见肌力减退、感觉异常及肌肉痉挛等。
关节症状:关节周围大范围的肌肉结节可引起关节畸形、疼痛和活动限制。
皮肤症状:炎症性、坏死性和肿瘤性结节常并发皮肤溃疡、出血、脓肿。
全身症状:多发性肌炎、恶性肿瘤晚期可并发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性症状。
原因
肌肉由肌纤维及结缔组织构成。肌纤维负责肌肉收缩,结缔组织提供营养和支撑。当结缔组织或肌纤维发生病变时,可引起异常增生或肌肉坏死,形成致密的结节或肿块,出现肌肉结节。
炎症、肿瘤等疾病因素,肌肉紧张、劳损等非疾病因素均可形成肌肉结节。
疾病因素
肌肉结节是由于肌肉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出现异常增生或坏死的致密结节所致。常见病变机制如下:
坏死性病变:最典型的是结核感染,此外还有包虫病等寄生虫病。
非疾病因素
主要的非疾病因素包括紧张性结节和劳损。
紧张性结节:肌肉长期紧张和保持不适姿势可导致局部肌肉收缩性结节。常与生活压力和情绪引起的肌张力增加有关。
劳损:反复过度使用某些肌肉群可导致肌肉劳损和代谢异常,出现结节。常见于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
就医
偶发的肌肉结节可能无需特殊处理,但持续肌肉结节或伴发其他症状,则常常需要就医进行处置。
就医指征
出现局部症状加重、肢体功能损害、皮肤脓肿和血管异常、骨关节损害或全身症状等情况时,均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就诊科室
出现肌肉结节症状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风湿免疫科、骨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于相应科室就诊:神经外科、肿瘤科、皮肤科等。
由于导致肌肉结节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结节出现在什么时候?
有无变大或形状、触感等其他变化?
结节处疼痛严重吗?疼痛性质如何?按压或运动能缓解吗?
肢体活动受限吗?举手或走路明显困难吗?
有无全身症状如发热、疲乏或体重减轻?
结节处有红肿、溃疡或见到明显血管吗?
注意到骨头或关节变形吗?
病史清单
之前有无类似病史或病变肢体有无外伤?
工作性质是否需要长时间体力劳动?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遗传性肌肉病?
相关检查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出现肌肉结节症状的患者做详细的体格检查。
首先观察结节处皮肤是否有红肿、溃疡、血管瘤,检查周围关节是否有畸形或肢体是否有姿势畸形。
然后触诊结节的大小、形状、质地及边界,判断其性质。良性肌肉结节较软,边界清晰;恶性者硬度较大,边界不清。
检查肢体对称性肌力,判断结节是否压迫神经,出现肌力减退。
针刺或敲击结节处,观察肌肉收缩反应及疼痛反应,判断结节与神经、肌肉的关系。
检查其他肌肉及关节活动度,判断是否全身性肌肉疾病。
此外,还包括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如体温及体重变化。
辅助检查
以下各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结节的部位、性质、范围及功能影响,为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肌酐激酶等以监测炎症反应及肾脏功能,判断肌肉损害程度。
影像学检查:包括肌肉超声、CT、MRI、PET-CT检查等。
超声检查可观察结节内部回声,判断性质。
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结节大小、部位、边界及周围组织关系,有助判断良恶性及确定病变范围。
PET-CT检查通过放射性核素注射,更精确显示结节代谢活性变化及浸润范围,对判断良恶性非常敏感。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检查可检测结节处及周围肌肉的电活动变化,判断神经肌肉功能是否受损;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可测试对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与运动神经功能,判断结节是否压迫周围神经,引起功能障碍。
肌肉活检:是最直接确定结节性质的方法,可通过穿刺抽取结节内组织细胞或组织块,以明确诊断。
缓解与治疗
治疗原则:注重症状控制与病因消除。
治疗目的:在于全面改善患者的疼痛、活动、形态,控制基础病变,提高体质,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功能。
缓解措施
出现肌肉结节症状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在生活中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以下事项有助恢复。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如健步走、游泳等以活动肢体,改善肌肉营养和活动范围;锻炼量和力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通过自我按摩、热疗等,放松肌肉。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睡眠姿势,减少结节处压力,防止病情加重。
注意休息睡眠,保持良好心态。
注意饮食营养,尤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为修复损伤组织提供营养支持。
避免过度使用病变肢体,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劳动,防止再次损伤。
专业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医生常选择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消炎镇痛药:帮助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
肌肉松弛药:如乙哌立松、替扎尼定、巴氯芬等,以缓解肌肉紧张、痉挛。
免疫抑制剂:用于自身免疫性肌肉病变,如泼尼松、甲基泼尼松等。
非药物治疗
出现肌肉结节症状的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进行以下非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推拿按摩、物理因子治疗、运动训练等。
推拿按摩通过软组织手法松解肌肉,消除扭曲和粘连,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物理因子治疗则使用电疗、射频、红外线等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缓解痛苦。
运动训练通过主动、被动的肢体活动,拉伸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手术治疗
用于切除坏死、肿块或恶性肿瘤,修复和重建病损组织,矫正畸形,减压神经血管,恢复活动功能。
常用手术方式包括肌肉或肌腱松解术、肿瘤切除术、神经血管减压手术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