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寄生
简介
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中药配伍、中成药中
有槲寄生过敏史的人群禁用
中药介绍
槲寄生(Chinese Viscum Herb)取自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等。
主要药性
味苦,性平。归肝、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湖南、浙江、河南等地。
冬季至次春采割,用刀割下,除去粗枝,切断,干燥,或蒸后干燥。
性状特征
茎枝呈圆柱形,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节上有分枝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射线放射状,髓部常偏向一边。
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表面黄绿色,有细皱纹,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以枝细嫩,色黄绿者为佳。
饮片呈不规则的厚片。茎外皮黄绿色、黄棕色、棕褐色。切面皮部黄色,木部浅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叶片黄绿色或黄棕色,全缘,有细皱纹;革质。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以枝细嫩,色黄绿,叶未脱落、嚼之发黏者为佳。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放在通风干燥处,防蛀。
古籍记载
《新修本草》:“桑上寄生……寄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唯虢州有桑上者。”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主治病证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作用分析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槲寄生可以入肝、肾经,性平,不寒不热,味苦不燥,既能祛风除湿,又可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能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日久伤及精血,或肝肾不足、营血亏虚引起的筋骨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
安胎元
槲寄生可以入肝、肾经,补益肝肾,又可以固护冲任而发挥安胎的功效。
能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冲任不固引起的崩漏,妊娠期阴道出血,胎动不安等。
临床应用
痹证
筋骨痿软
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治疗肝肾亏虚、冲任不固引起的妊娠期阴道出血,胎动不安,可以配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槲寄生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炎、抗氧化、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槲寄生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槲寄生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厚片,干燥。
制成中成药
寄生追风酒
功能主治:补肝肾,祛风湿,止痹痛。用于肝肾两亏,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屈伸不利;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后期见上述证候者。
益脑宁片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活血通脉。用于气虚血瘀、肝肾不足所致的中风、胸痹,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或胸痛、胸闷、憋气;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及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复方羚角降压片
功能主治:平肝泄热。用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胀、头痛、耳鸣;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当归寄生注射液
药物组成:当归、槲寄生。
祛风止痛胶囊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血,强筋健骨。用于四肢麻木,腰膝疼痛,风寒湿痹等症。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槲寄生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槲寄生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槲寄生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槲寄生与桑寄生
两种药物的药用名称相似,药用功效类似,药物来源不同。
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味苦,性平,归肝、肾经。槲寄生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功效。
桑寄生是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桑寄生和槲寄生功效类似,也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功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