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蚕
简介
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
炮制后可以入药,常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对虫类过敏的人群,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以及肝性脑病患者慎用
中药介绍
僵蚕(Stiff Silkworm)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虫,因蚕染病而死,死后身体僵硬不腐烂,所以称为“僵蚕”。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风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浙江、江苏。
多在春、秋季生产,把因感染白僵菌而病死的蚕干燥。
以肥壮、质硬、色白、断面明亮者为佳。
性状特征
僵蚕
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灰黄色,表面覆盖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
气微腥,味道微咸。
麸炒僵蚕
麸炒僵蚕是僵蚕的炮制品,形如僵蚕,表面黄棕色或黄白色,偶有焦黄斑。
气微腥,有焦麸气,味道微咸。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防蛀。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癥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鳞体,一切金创,疔肿风痔。”
《本草求真》:“治中风失音,头风齿痛,喉痹咽肿。。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主治病证
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风,破伤风,中风口㖞,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作用分析
息风止痉
僵蚕味辛、咸,性平,入肝、肺经,具有平息肝风,制止痉挛的功效,还能化痰定惊。
擅长治疗肝风夹痰、风动抽搐、小儿惊风、破伤风,对惊风、头顶疼痛而挟有痰热的患者尤其适宜。
祛风止痛
僵蚕味辛,辛能行散,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可以治疗风邪侵入经络、口眼歪斜等。
僵蚕入肝、肺二经,具有祛散风热,止痛,明目,利咽,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肝经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眼睛发红肿痛、迎风流泪、咽痛、风疹瘙痒等症状。
化痰散结
僵蚕味咸,具有软坚散结、化痰的功效。
可以治疗痰火郁结导致的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和颈侧颌下、耳后皮下有豆子大小像珠串一样的肿块。
也可用于治疗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以及外形像粟米、根深坚硬像钉丁、麻木疼痛的皮肤肿物,和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灼热疼痛的皮肤肿物等。
临床应用
肝风内动证
治小儿痰热急惊风,可与全蝎、牛黄、胆南星等同用。
治破伤风、牙齿紧闭、后背高度强直、身体像弓一样仰屈的患者,可与生姜汁调服或局部外敷。
治中风手足不灵活、语言不清晰,可与制川乌蜈蚣没药同用。
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治风热头痛,可单用研末,葱茶调服;或与菊花石膏同用。
治风热眼睛发红肿痛,可与桑叶、菊花等同用。
治咽部红肿疼痛或异物梗阻不适感、喉底或有颗粒状突起,可与冰片硼砂等研末吹喉,或与牛蒡子同用。
治风疹瘙痒,可与地肤子蝉蜕赤芍等同用。
瘰疬痰核,发颐痄腮
治痰火郁结引起的颈侧颌下、耳后皮下有豆子大小像珠串一样的肿块,可与浙贝母、牡蛎、玄参等同用。
治外形像粟米、根深坚硬像钉丁、麻木疼痛的皮肤肿物,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可单用为末调敷。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僵蚕具有镇静、抗凝血、抗血栓、抗惊厥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僵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僵蚕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研末吞服时,成人每次的常规用量为1~1.5克。
僵蚕更宜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僵蚕
取原药材,淘洗后干燥,除去杂质。
麸炒僵蚕
先用中火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等到起烟时加入净僵蚕,快速翻炒至僵蚕表面呈黄色时出锅,筛去麸皮,放凉。
每100千克僵蚕,用麦麸10千克。
常见配伍
僵蚕配白芷
僵蚕可以通过祛外风达到止痛的效果,且可以化痰散结;白芷辛散能够祛风,芳香能够通窍,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二药配伍,具有祛风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头痛、眉棱骨痛、牙痛、体表化脓感染、各种毒疮等。
僵蚕配蒺藜
僵蚕具有平息肝风,制止痉挛,化痰散结的功效;蒺藜具有平息肝风,调节情绪,祛风止痒的功效。
二药配伍,具有平肝息风、祛风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痰热壅盛引起的惊痫抽搐以及头痛眩晕、风疹瘙痒等。
组成方剂
僵蚕散
药物组成:僵蚕、制白附子、制半夏、制天南星天麻、蝉衣。
功效与主治:涤痰开窍,息风止痉。适用于孕妇中风痰多,牙齿紧闭,嘴不能张开等。
僵蚕丸
药物组成:白僵蚕、制川乌没药蜈蚣
功效与主治:息风止痉通络。适用于中风手足肢体活动不顺利,言语不通顺。
普济消毒饮
药物组成:黄苓、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适用于治疗大头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面红肿疼痛、怕冷发热、眼睛难以睁开,以及咽喉不舒服、舌头干燥口渴,舌红苔白黄等。
制成中成药
复方牵正膏
药物组成:白附子、地龙全蝎、僵蚕、白芷、防风、生姜、川芎当归赤芍、樟脑、冰片、薄荷脑、麝香草酚
功效与主治:祛风活血,舒筋活络。用于治疗风邪侵犯经络、口眼歪斜、肌肉麻木、筋骨疼痛。
小儿咳喘颗粒
药物组成:麻黄石膏黄芩、鱼腥草、苦杏仁(炒)、川贝母天竺黄紫苏子(炒)、莱菔子(炒)、桔梗、僵蚕(炒)、茶叶、细辛、山楂(炒)、甘草。
功效与主治:清热宣肺,化痰止咳,降逆平喘。用于治疗小儿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发热、痰多、气喘。
定搐化风丸
药物组成:全蝎、僵蚕、蝉蜕、防风、羌活、麻黄、桔梗、半夏、黄连、大黄、甘草、人工牛黄、朱砂、麝香、冰片。
功效与主治:清热镇惊,散风化痰。用于治疗小儿脏腑积热、关窍闭塞不通引起的急热惊风、神志不清、昏睡、牙齿紧闭、四肢抽搐、痰涎多,以及颈项强直、两眼直视等。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僵蚕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僵蚕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对虫类药物过敏的人,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以及肝性脑病的患者慎用僵蚕,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肝性脑病患者慎用。服用僵蚕后可能加重肝性脑病,甚则肝昏迷。
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僵蚕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对虫类药物过敏的人慎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僵蚕中毒会出现锥体外系和脑损害综合征,以头晕、头痛、乏力、口唇及四肢麻木、肌肉不规则痉挛、行走不稳等为主要症状。中毒重的人会出现发音困难、流口水、出汗、全身震颤、抽搐昏迷等。
鉴别用药
生僵蚕与麸炒僵蚕
二者为僵蚕的不同炮制品种,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功效有所偏重。
生僵蚕辛散的药力较强,适用于治疗风热所致的风疹瘙痒、惊痫抽搐、肝风头痛等病症。
麸炒僵蚕疏风解表的功效较弱,而化痰散结的功效较强,且腥味较轻,在汤药或丸药中起到矫正臭味的作用,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和颈侧颌下、耳后皮下有豆子大小像珠串一样的肿块、中风不能说话等病症。
僵蚕、全蝎与蜈蚣
三者都是平息肝风,制止痉挛的常用药。
僵蚕性平无毒,既能平息内风,又能祛散外风,并有化痰散结的功效,但平息肝风,制止痉挛的功效不如全蝎蜈蚣
全蝎性平,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攻毒散结的功效不如蜈蚣。
蜈蚣药力较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的功效较强;又能攻毒疗疮,通痹止痛。
僵蚕与地龙
二药都可平息肝风,制止痉挛,适用于治疗眩晕欲仆、抽搐、震颤、肌肉痉挛、中风口歪、同侧上下肢瘫痪。
僵蚕具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风热头痛、眼睛发红、咽痛、风疹瘙痒、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以及外形像粟米、根深坚硬像钉丁、麻木疼痛的皮肤肿物,和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灼热疼痛的皮肤肿物等病症。
地龙清热定惊,又有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关节酸胀疼痛、肺热气喘咳嗽,以及水肿尿少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