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核
概述
药物介绍
橘核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干燥的成熟种子。
橘核药性平和,味道苦。归肝、肾经。
橘核的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粗蛋白、矿物质、脂肪油、糖类等。其中,萜类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作用
用途
橘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橘核具有抗炎、抗氧化、镇痛等作用。
橘核可以用于治疗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癖、乳痈等。
橘核丸可以治疗附睾囊肿吗
附睾囊肿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中医㿗疝的范畴,橘核丸有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软坚散结(软化并消散坚硬的结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㿗疝,因此对于附睾囊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具体应就医后根据诊断进行治疗。
橘核丸出自《济生方》,主要由橘核、川楝子、桃仁、厚朴、枳实、木香等中药组成,具有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㿗疝,症见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甚则阴囊肿大,轻者时出黄水,重者成痈溃烂等。
因此,橘核丸对于附睾囊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患者有严重不适还应及时就医诊治,并严格遵医嘱治疗。
橘核丸治疗附睾炎吗
附睾炎的患者出现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等不适症状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橘核丸进行治疗。
橘核丸具有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软坚散结(软化并消散坚硬的结块)的功效。主治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甚则阴囊肿大,轻者时出黄水,重者成痈溃烂。
橘核丸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目前尚不明确,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患者有任何不适,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需使用橘核丸,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橘核的功效与作用
橘核具有理气,散结等功效,可用于乳癖(乳房部疼痛结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相当于乳腺增生病),疝气疼痛等病症的治疗。
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等疾病。
橘核可煎汤内服,或入丸、散,但体虚者应慎服。具体用药,建议患者在医师的辨证指导下配伍其他中药材进行,切勿自行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橘核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9克。
橘核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温馨提示
橘核煎汁时,要先捣碎,再放入锅中煎煮,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橘核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橘核。
身体虚弱者,请谨慎使用橘核。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忌用。
哺乳期女性使用橘核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降低橘核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橘核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未见文献报道橘核有毒性作用。
有报道显示,服用橘核可能会引起腹泻、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孕妇服用橘核还有可能导致滑胎、早产、胎儿畸形。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橘核,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功效对比
橘核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种子,荔枝核是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种子。两者的功效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橘核和荔枝核都有行气、散结、止痛的作用,都可用于治疗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不过荔枝核性温,主要用于治疗寒疝。
橘核还可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乳痈、乳癖等;荔枝核还可治疗肝气郁结、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疼痛,以及肝郁气滞血瘀引起的产后腹痛、痛经等。
用药误区
误区:煎汁内服时,橘核直接放入锅中煎煮即可
煎汁内服时,橘核应该先捣碎,再放入锅中煎煮,直接煎煮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橘核主要产于福建、四川、广东、广西及江西。
橘核具有如下特征:
橘核一般为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的卵形,表面光滑,一侧有种脊棱线,一端钝圆,一端逐渐变尖,成小柄状。外种皮比较薄,有韧性;内种皮菲薄,为淡棕色;有2枚黄绿色的子叶,富含油性。橘核没有明显的气味,尝起来味道苦。
盐橘核为橘核的加工品,一般为黄褐色或黄棕色,其他性状和橘核基本相同。
品质好的橘核比较饱满,子叶为黄绿色;品质好的盐橘核饱满,表面没有焦斑。
存放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防霉变。
相关中成药
济生橘核丸:有散寒止痛、行气软坚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疝气偏坠、睾丸胀痛。
茴香橘核丸:具有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凝气滞引起的寒疝,缓解睾丸坠胀疼痛。
乳核内消液:具有疏肝活血、软坚散结的作用,可以治疗经期乳房胀痛有块、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
小儿暖脐膏:可以散寒止痛,能治疗小儿胎寒、肚腹疼痛、疝气偏坠、胃寒腹胀、虚寒泻痢、积聚痞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功效作用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注意事项
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