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角子宫
概述
子宫先天发育异常的一种,表现为子宫两侧各有一角突出
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反复流产、早产和/或月经改变
主要因胚胎期副中肾管融合不全所致
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有不孕或不良孕产史,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定义
双角子宫是子宫先天发育异常的一种类型,表现为子宫两侧各有一角突出,子宫底部凹陷>1cm。
分类
根据两个角分开的位置,分为两种类型:
完全性双角子宫:从宫颈内口处分开。
不完全性双角子宫:在宫颈内口之上的部位分开。
发病情况
子宫发育异常较为少见,在育龄妇女人群中发病率约为4.3%,即100位育龄女性中约有4人患病。
双角子宫约占子宫发育异常的四分之一。
病因
致病原因
女性的生殖系统由胚胎期两侧的副中肾管,又称苗勒管,发育而来。两侧副中肾管头端形成两侧输卵管,中段发育融合成子宫体,尾端发育融合成宫颈及阴道上段。
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内源性因素,如染色体异常;或外源性因素,如药物、化学、辐射等影响,导致两侧副中肾管子宫底部融合不良,形成双角子宫。
症状
主要症状
相当一部分双角子宫的患者可能无任何自觉症状,或于体检时被发现。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改变和妊娠相关问题。
月经异常:可出现月经量过多及经期延长,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
就医
就医科室
妇产科
出现月经周期、经量异常的患者,有不孕问题或不良孕史的患者,均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和评估,排查生殖器异常的病因。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门诊就诊尽量避开经期,以方便医生进行妇科查体。
对于持续异常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就诊,不必等待出血停止。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经量过多,月经后是否有心悸、乏力等贫血表现?
经期是否延长?
有无腹痛?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
病史清单
月经史:初潮年龄,两次月经间隔时间,经期天数,经量大小,有无痛经。
孕产史:有无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有无既往遗传学检查结果?不孕患者应提供相关检查结果,如精液情况、输卵管造影结果、排卵监测结果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盆腔超声、盆腔核磁共振检查报告。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不良孕产史,如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孕。
临床表现
症状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扪及子宫底部有凹陷。
影像学检查
二维超声是首选的初始影像学检查方法,相对便宜、普及性好。超声下可见两个分开的子宫腔,以及一个凹陷的宫底轮廓。
在超声诊断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诊断标准
宫底凹陷>1cm,宫底浆膜层内陷>宫壁厚度50%。
鉴别诊断
纵隔子宫
是最常见的子宫畸形。
一般无症状,可影响育龄女性的妊娠结局,包括反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表现,其中反复流产最常见。
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与双角子宫进行鉴别。表现为子宫凹陷<1cm,宫底浆膜层内陷<宫壁厚度的50%,且宫腔内隔厚度>宫壁厚度的50%。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治疗原则:治疗需依从患者意愿,对于无临床症状或不需要解决生育问题的患者可不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一般情况下,双角子宫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临床症状,妊娠结局接近于正常人群,因此绝大多数双角子宫患者无需特殊的治疗。
对于有生育要求、既往无不良孕产史的患者,可以先试孕。
手术治疗
对于有生育要求,存在不孕、不良孕产史的患者,可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进行子宫整形术。
预后
治愈情况
目前缺乏充分的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双角子宫患者的妊娠结局。
日常
日常管理
对于无症状的双角子宫患者,与其他正常人群一样,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即可。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当在备孕期尽早就诊评估,在妊娠中、晚期应关注有无宫缩、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形态的变化、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
对于不孕患者,应尽早全面进行不孕的相关评估,明确是否存在导致不孕的其他因素。
对于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全面的反复妊娠丢失相关因素的排查,如果确实未发现其他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因,建议到有经验的妇产科医生那里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预防
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一般无法进行预防。孕期应注意避免接触致畸相关的危险因素。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