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
概述
习惯性流产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主要症状为反复的自然流产
病因有遗传因素、解剖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
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定义
习惯性流产,指的是同一性伴侣的女性连续出现3次及3次以上自然流产。
分类
习惯性流产和一般流产分类大致相同,可按照时间和阶段分类。
按照阶段分类
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
按照时间分类
早期流产:妊娠12周以内的流产。
晚期流产:妊娠大于12周但小于28周的流产。
发病情况
临床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25%,而其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者约占1%。
病因
致病原因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其它不良因素等,妊娠不同时期发生的习惯性流产病因有所不同。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所致的习惯性流产多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包括夫妇染色体异常及胚胎染色体异常。
夫妇染色体异常
有2%~5%的习惯性流产的夫妇中至少一方存在染色体易位、嵌合体、缺失或倒位等染色体结构异常,以染色体平衡易位和罗氏易位最为常见。
胚胎染色体异常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习惯性流产最常见的原因。
目前研究发现流产发生越早,其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越高。
解剖因素
相关研究显示,习惯性流产妇女中子宫异常发生率可达1.8%~37.6%,包括各种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
解剖因素所致的习惯性流产多为晚期流产或早产。
未经治疗的子宫异常妇女若再次妊娠,流产率或早产率将显著升高。
内分泌因素
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母体内分泌紊乱可导致习惯性流产;内分泌因素所致的习惯性流产多为早期流产。
多囊卵巢综合征
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习惯性流产可能与其导致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高雄激素血症相关,但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仍存在争议。
高催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可通过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引起黄体功能不全从而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其它
孕妇存在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可能会导致习惯性流产。
感染因素
任何能够造成菌血症或病毒血症的严重感染均可以导致偶发性流产。
感染因素所致的习惯性流产多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的妊娠中晚期。
需要注意的是生殖道各种病原体感染以及TORCH(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其他病毒感染的总称)感染与习惯性流产的发生虽有一定相关性,但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免疫功能异常
研究认为,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半数以上与免疫功能异常相关,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型及同种免疫型两类。
自身免疫性型
组织非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如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等。
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如抗精子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
同种免疫型
固有免疫紊乱∶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及活性升高、巨噬细胞功能异常、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补体系统异常等。
获得性免疫紊乱∶包括封闭抗体缺乏、T、B 淋巴细胞异常、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异常等。
血栓前状态
目前血栓前状态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现认为是由于妊娠期血栓前状态使子宫胎盘部位血流状态呈现高凝改变,易形成局部微血栓甚至引起胎盘梗死,使胎盘组织的血液供应下降,导致胚胎或胎儿缺血缺氧所致,包括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类型。
先天性血栓前状态
由于V因子和Ⅱ因子(凝血素)基因突变、蛋白S缺乏等与凝血和纤溶有关的基因突变所造成。
获得性血栓前状态
主要包括抗磷脂综合征(APS)、获得性高半胱氨酸血症以及其他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
孕妇的全身性疾病
孕妇患严重感染、高热疾病、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血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肝肾疾病或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均可能导致习惯性流产。
其它不良因素
习惯性流产还与不良环境因素、不良心理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
不良环境因素
如有害化学物质(砷、铅、甲醛、苯、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的过多接触、放射线的过量暴露等。
不良心理因素
如孕妇精神紧张、情绪消极抑郁以及恐惧、悲伤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都可以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使得机体内环境改变,从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习惯性流产。
不良生活习惯
过重的体力劳动、吸烟、酗酒、饮用过量咖啡、滥用药物及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
其它
部分患者病因不明。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为习惯性流产的高危人群。建议在孕前接受全面检测,妊娠期间定期孕检。
既往自然流产史:曾有3次以上连续自然流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后胚胎丢失率接近40%。
年龄:孕妇的年龄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流产的发生率。
肥胖:肥胖也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
症状
主要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自然流产:停经、阴道流血及腹痛,很多早期流产的妇女可没有任何症状,仅在B超检查时被发现。
停经
多数有明显的停经史。
根据停经时间的长短可将流产分为早期流产(停经12周以内)和晚期流产(停经12周以上)。
阴道流血
早期流产的全过程均伴有阴道流血,而且出血量往往较多。
晚期流产者,一般出血量不多。
腹痛
呈阵发性下腹痛。
早期流产腹痛的特点是阴道流血往往出现在腹痛之前。
晚期流产则往往先有腹痛,然后出现阴道流血。
其它
可伴有妊娠物排出。
并发症
习惯性流产可能会导致以下并发症[2-3]
大出血
习惯性流产易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大出血。
可出现阴道出血不止、血压下降、肢端湿冷等表现。
继发感染
习惯性流产易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继发感染。
可出现发热、腹痛、白带异常等表现。
不孕
习惯性流产的多次手术操作或感染易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宫腔粘连、继发不孕。
表现为规律性生活,未避孕未孕1年。
月经不调
习惯性流产的多次手术操作或感染易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月经不调。
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少,甚至出现闭经等表现。
就医
就医科室
妇科
若先前已出现习惯性流产,建议及时在备孕前去妇科查明病因,积极治疗。
产科
若在妊娠期间出现习惯性流产早期症状,建议及时就诊,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可以继续妊娠。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平躺。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怀孕时间多久?
阴道出血时间多久?出血量多少?
是否有组织排出?
下腹疼痛持续多久?疼痛情况如何?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有夫妇染色体异常及胚胎染色体异常病史?
有无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子宫异常病史?
有无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栓性疾病、高热疾病、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肝肾疾病或高血压等病史?
有无不良环境因素(害化学物质的过多接触、放射线的过量暴露等)、不良心理因素(孕妇精神紧张、情绪消极抑郁以及恐惧、悲伤等)、不良生活习惯(过重的体力劳动、吸烟、酗酒、饮用过量咖啡、滥用药物及吸毒等)等不良因素?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hCG测定、血清孕酮测定糖代谢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甲状腺药:丙基硫氧嘧啶。
甲状腺激素:左甲状腺素。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孕激素:黄体酮地屈孕酮
抗凝药: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夫妇染色体异常及胚胎染色体异常病史。
有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子宫异常病史。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栓性疾病、高热疾病、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肝肾疾病或高血压等病史。
有无不良环境因素(害化学物质的过多接触、放射线的过量暴露等)、不良心理因素(孕妇精神紧张、情绪消极抑郁以及恐惧、悲伤等)、不良生活习惯(过重的体力劳动、吸烟、酗酒、饮用过量咖啡、滥用药物及吸毒等)等不良因素。
临床表现
习惯性流产临床表现和一般自然流产类似,常见症状如下:
停经。
阴道出血。
下腹疼痛。
宫口扩张。
妊娠物排出。
实验室检查
血、尿hCG测定
目的:明确是否妊娠,并可进一步判断妊娠转归。
意义:正常妊娠6~8周时,若48小时增长速度<66%,提示妊娠预后不良。
遗传学检查
目的:了解是否为遗传学因素所致。
意义:早期流产约有超过半数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此后随着孕周的增加,该因素所致的流产率下降,到晚期流产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多数正常,流产原因多为胎儿以外的因素所致。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但检查前因避免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免感染检查结果。
血清孕酮测定
目的:评估黄体功能情况,还可在妊娠早期用于监测流产。
意义:若P<10ng/ml,提示黄体功能不全,妊娠早期P≥25ng/ml提示妊娠状况良好,若P值急剧下降或<15μg/L,则提示死胎或异位妊娠
血清泌乳素(PRL)测定
目的:评估血清泌乳素水平。
意义:PRL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黄体功能不全。
注意事项:建议在早上8~9时采血,最好能够每间隔15分钟连续抽血3次,混匀后再测PRL值。
其它性激素测定
目的:了解是否存在性激素代谢紊乱。
意义:对于月经失调者,应在月经周期第3天抽血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雄激素(T);对疑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必要时予以检查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测定。
注意事项: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避孕药。
甲状腺功能测定
目的:了解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
意义: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有TSH、T3和T4等一项或多项异常,必要时行甲状腺抗体的测定。
注意事项:检查前避免暴饮暴食、饮酒及过多食用海产品,同时避免熬夜、劳累。
糖代谢检查
目的:了解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
意义:存在糖代谢异常时可有血糖、胰岛素等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
注意事项:需空腹检查,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等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的药物。
感染因素检查
目的:了解是否为感染因素所致。
意义:有不良妊娠史如早产、胎膜早破等,或找不到其他病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应行宫颈分泌物、TORCH等感染相关检查。
注意事项:有研究认为,感染导致早期习惯性流产的情况较少,且大部分患者在进行了感染相关因素的普查后病情并未得到明显的缓解。
免疫学检查
目的:了解是否为免疫学因素所致。
意义:存在免疫学因素时可有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6.9%)、抗ENA抗体等相关抗体阳性。
注意事项:建议空腹检查;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可能。
血栓前状态检查
目的:了解是否为血栓前状态所致。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目的:可了解是否存在子宫异常。
意义:可发现子宫先天性畸形、宫腔粘连、子宫肌瘤等子宫异常病变。
注意事项:需避开月经期。
其他检查
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
目的:了解子宫情况。
意义:可在直视下观察子宫及宫腔情况,不但能明确诊断宫腔粘连、子宫纵隔、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也可以获取标本送检病理或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属于有创检查,通常作为继发不孕症的检查。
子宫内膜活检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情况。
意义:月经第23天(黄体末期)行子宫内膜活检,若内膜发育落后于月经周期2天以上,或子宫内膜菲薄、腺体稀疏、腺上皮含糖原少、螺旋动脉血管壁薄等,均可说明黄体功能不全。
注意事项:流产后前2次月经周期中尽量不行内膜活检。
基础体温测定(BBT)
目的:可反映卵巢的功能状态,可用于筛查黄体功能不全。
意义:如体温上升缓慢,超过2天以上或BBT上升不足12天者即可提示有黄体功能不足。
注意事项:每天测量晨起静息体温。
鉴别诊断
习惯性流产应与异位妊娠、葡萄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疾病相鉴别。
异位妊娠
相似点:均可出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症状,查hCG均可升高。
不同点:异位妊娠破裂患者腹痛更为剧烈,阴道流血较习惯性流产多,且更易出现血压下降、肢端湿冷等休克表现,完善彩超等相关检查有助于鉴别。
葡萄胎
相似点:均可出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症状,查hCG均可升高。
不同点:葡萄胎患者子宫大小多大于相对应的孕周,与习惯性流产不符,完善彩超检查后大多不难鉴别。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相似点:均可出现阴道流血症状。
不同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大多没有停经史,查hCG多为阴性,与习惯性流产不符。
子宫肌瘤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症状。
不同点:子宫肌瘤患者大多没有停经史,hCG阴性,与习惯性流产不符。
治疗
治疗目的:降低复发流产的风险。
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遗传因素所致
若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染色体异常的,应进行遗传咨询,为夫妇提供再次妊娠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情况以及临床上的选择,妊娠后,应行产前诊断,如发现胎儿存在严重染色体异常或畸形,应考虑终止妊娠。
精子畸形率过高者建议就诊男科治疗,若久治不育,可考虑行供体人工受精(AID)。
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可做AID,或赠卵IVF及种植前诊断(PGD)。
因同源染色体罗氏易位所致的,产生正常配子的几率很低,建议同源染色体罗氏易位携带者避孕,以免反复流产,或接受供卵或供精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解决生育问题。
解剖因素所致
子宫颈机能不全
子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主要手段,最好于妊娠14~16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定期随诊,提前住院,待孕37周或者分娩发动前拆除缝线,若环扎术后有流产征象,治疗失败,应及时拆除缝线,以免造成宫颈撕裂。
如宫颈环扎失败,可疑选择再孕时再环扎或者于妊娠前做腹腔内宫颈内口环扎术。
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
对于完全或不完全子宫纵隔可行纵隔切除术,但疗效尚存在争议。
对于双角子宫或鞍状子宫的患者,可行子宫矫形术子宫纵隔明显者可采用宫腔镜切除纵隔。
对于单角子宫患者无有效的手术纠正措施,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时发现并发症并予以处理。
其它子宫异常
对于宫腔粘连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可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3个月,防止再次粘连,或周期性使用雌激素及人工周期,以促进子宫内膜生长。
对于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宜在妊娠前行宫腔镜肌瘤切除术,体积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应行肌瘤剔除术。
内分泌因素所致
有内分泌异常的妇女应该在孕前及孕期积极监测及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
建议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的习惯性流产妇女在控制病情后方可受孕。
轻度患者在孕期可应用丙基硫氧嘧啶(PTU)等抗甲状腺药物,比较安全,不会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
甲状腺功能减退
凡是已经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习惯性流产妇女均需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建议当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个月后再考虑妊娠,孕期应坚持服用甲状腺激素。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应在医生指导下酌情补充左甲状腺素钠,使促甲状腺激素(TSH)控制在正常水平,并可适当补充碘剂。
黄体功能不全
主要采用孕激素补充疗法。
孕时可使用补充孕激素治疗。
其它
如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时,均应在孕前进行相应的治疗。
感染因素所致
建议在孕前根据病原体的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感染控制后方可受孕。
免疫性因素所致
需要根据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自身免疫型
多采用抗凝剂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常用的抗凝剂有阿司匹林肝素,有导致出血的可能,应严格遵医嘱使用,用药期间需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
免疫抑制剂以糖皮质激素(主要采用泼尼松)为主,有导致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可能,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切勿自行调整剂量及停药;也可使用人体丙种球蛋白治疗,但疗效尚存在争议。
同种免疫型
目前有研究采用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治疗。
主动免疫是采用丈夫或无关个体的淋巴细胞对妻子进行主动免疫致敏。
被动免疫即使用人体丙种球蛋白。
血栓前状态所致
有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单独用药或联合阿司匹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目前临床应用指征尚不明确。
有研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用药时间可从孕早期开始,一般在检测血β-hCG诊断妊娠即开始用药。
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和凝血-纤溶指标,必要时维持整个孕期,一般在终止妊娠前24小时停止使用。
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过程中,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阿司匹林对胎儿的安全性目前尚处于研究之中,建议小剂量阿司匹林于孕前使用,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对于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通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取得一定疗效。
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
监测排卵后,可按黄体功能不足给以孕激素治疗,并卧床休息,禁忌性生活,补充维生素E并给予心理治疗,以解除其精神紧张,并安定其情绪。
在孕前和孕期尽量避免接触环境毒性物质。
此外,研究显示,环孢素A对防治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病人的再次妊娠失败可能有效,但是,尚缺乏对照研究。
其它治疗
习惯性流产妇女所怀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故应做好遗传咨询。
有免疫性流产史的妇女,孕晚期易并发胎盘功能损害,必须严密监测胎儿情况,必要时需适时终止妊娠。
预后
治愈情况
感染、解剖异常、内分泌紊乱、不良生活习惯等可治疗、控制及去除的因素所致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在经积极治疗后可有效降低流产率,预后良好。
免疫功能紊乱等难以治疗、控制及去除的因素所致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则可能导致不孕,预后较差。
危害性
习惯性流产可对引起产妇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习惯性流产可能会导致不孕、胎儿畸形。
习惯性流产可能会导致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当活动。
孕妇应勤洗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宜盆浴、泡澡、泡温泉等。
注意防止细菌感染。
饮食管理
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及各种必要的微量元素等,适当多吃蔬菜水果。
心理支持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刺激。
预防
夫妻双方在孕前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可有效预防遗传病造成的习惯性流产。
定期产检,可早发现可能引起流产的因素,并针对性的积极治疗,可有效预防习惯性流产。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