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简介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入药,常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内,还可用于保健食品中
气虚大便稀者慎用
中药介绍
牛蒡子(Great Burdock Achene)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邪毒导致的风热感冒,麻疹,风疹等。
主要药性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等地。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性状特征
牛蒡子
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果皮较硬,富含油性。气味微弱。味苦,有轻微的辛味,而且稍有麻舌感。
炒牛蒡子
炒牛蒡子是牛蒡子的炮制品。本品形如牛蒡子,略鼓起。色泽加深,呈深灰色,微有光泽和香气。
储存方法
储存于干燥容器内,密闭,干燥处。防蛀。
古籍记载
《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疮,时行疹子,皮肤隐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本草正义》:“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主治病证
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
作用分析
疏散风热
牛蒡子味辛,能宣散邪气;味苦性寒,能清热;入肺经,能疏散风热。虽然发散的药力不及薄荷等药,但本品更擅长宣通肺气,祛痰,清利咽喉。
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症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咳痰不顺畅。
宣肺透疹
牛蒡子能够清泄并向外透散邪气,既可疏散风热,又可使疹毒向外透发。
能够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顺畅;还可治疗风疹、湿疹等,具有疏散风邪,止痒的作用。
解毒利咽
本品还擅长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能用于治疗热毒邪气引发的咽喉疼痛、痄腮、痈肿疮毒等。
本品药性滑利,还有滑肠通便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上述热毒引发的病症兼有便秘者。
临床应用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咽喉肿痛等,常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等。
治风热引起的咳嗽,痰多,咳痰不顺畅,可配伍桑叶、桔梗、前胡等。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治麻疹初起,出疹不顺畅,或透疹后再次出疹,可配伍薄荷、蝉蜕、柽柳、葛根荆芥等。
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可配伍荆芥、蝉蜕、苍术防风、生地黄等。
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痄腮,丹毒
治风热之邪侵袭肌肤表面,火热毒邪结聚体内引起的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可配伍栀子、连翘、薄荷、大黄芒硝等。
治热毒引起的痄腮,喉痹等,可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
治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配伍金银花、栀子、瓜蒌等。
治风热之邪引起的咽喉肿痛,可配伍蝉蜕、薄荷等。
治体内火热邪毒旺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可配伍板蓝根、山豆根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降血糖、解热、利尿、镇静、镇痛等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一切药效、药性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会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牛蒡子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保健品等。
用法用量
牛蒡子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常规用量为6~12克。入煎剂宜打碎。
本品多炒用,可降低其寒性,使苦寒、滑肠的药性稍减弱。
外用适量,可煎水含漱。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牛蒡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炒牛蒡子
取干净牛蒡子,放在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略微鼓起,微有香气,断面呈浅黄色。用时捣碎。
常见配伍
牛蒡子配桔梗
牛蒡子擅于疏散风热,宣通肺气,清利咽喉;桔梗擅于宣通肺气,利咽开音,祛痰止咳。
二者配伍,共同发挥疏散风热,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咳痰不顺畅等。
牛蒡子配连翘
牛蒡子能够疏散风热,解毒消肿;连翘善于清热解毒,消除痈肿,疏散结块,疏散风热。
二者配伍,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增强,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疡等。
牛蒡子配白芷
牛蒡子能清热解毒消肿;白芷能消肿排脓。
二者配伍,能增强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痈肿痛,或脓已成但尚未破溃等。
组成方剂
银翘散
药物组成:牛蒡子、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苦桔梗、竹叶、生甘草
功能与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治疗温病初起,表现为发热,微微怕冷,无汗,或汗出不顺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
消风散
药物组成:牛蒡子、荆芥防风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胡麻、生地、木通、甘草。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邪,祛除湿邪,清热养血。适用于治疗风疹、湿疹,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疹子遍身呈片状、斑点状分布,抓破后渗水等。
普济消毒饮
药物组成:牛蒡子、黄芩、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薄荷、僵蚕升麻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适用于治疗大头瘟,表现为发热怕冷,头面红肿热痛,眼睛睁不开,咽喉不适,舌燥口渴等。
制成中成药
羚羊感冒胶囊(片)
药物组成:羚羊角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淡豆豉、桔梗、淡竹叶、薄荷素油、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表。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怕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等。
小儿清咽颗粒
药物组成:炒牛蒡子、玄参、蒲公英、连翘、薄荷、蝉蜕、板蓝根、青黛牡丹皮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表,解毒利咽。适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等。
清肺消炎丸
药物组成:牛蒡子、麻黄、石膏、地龙苦杏仁葶苈子、人工牛黄、羚羊角。
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治疗痰热阻滞肺部,症见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咳吐黄稠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部感染的患者,见上述证候亦可选择本药进行治疗。
药膳食疗
红眼病,见风流泪,眼眵多、黄稠,白眼球发红肿胀
菊花10克,牛蒡子5克。
牛蒡子略炒成焦黄色,研细末,与菊花装入纱布袋中,开水冲泡,10分钟后代茶饮用。
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灼热疼痛
牛蒡子200克,用小火炒至微鼓起,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研成细末。
每次服用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2次。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牛蒡子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牛蒡子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牛蒡子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大便稀者慎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牛蒡子与炒牛蒡子
炒牛蒡子是牛蒡子的炮制品。
牛蒡子生用寒性较强,擅长疏散风热、解毒散结,多用于治疗风温初起,热毒太盛导致的痄腮丹毒、痈肿疮疡等。
经过炮制后的炒牛蒡子寒性减轻,能避免伤及脾胃之气,而且气味香,宣散作用更强,擅长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多用于治疗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嗽等。
牛蒡子与薄荷
两者均属于辛凉解表药,均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的功效,常合用治疗外感风热表证、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咽喉肿痛等。
牛蒡子性味苦寒,主入肺、胃经,清热解毒疗效较强,可用于治疗热毒壅滞于头面、颈项导致的诸多病证,如大头瘟、痄腮、咽喉肿痛等;还可通行二便,可用于治疗体内热毒积聚,兼有大便干结者。
薄荷性味辛凉,主入肺、肝经,除了能宣透肺经风热之邪,还能宣散肝经风热,可治疗肝经风热向上攻冲头目引起的头痛目赤等;薄荷还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治疗肝气郁滞,胸闷不舒,胁肋胀痛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