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
简介
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脾胃虚寒者禁用
中药介绍
秦皮(Ash Bark)取自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本品在古代最早称为“梣皮”“岑皮”,本意是指这种树木高大,但经过讹传,其名演变为了“秦皮”;也有记载称,本品出产于秦地,因此得名“秦皮”。
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等。
主要药性
味苦、涩,性寒。归肝、胆、大肠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陕西、河北、吉林、辽宁。
春、秋二季剥取,晒干。切丝。
以外表皮色灰白、味苦者为佳。
性状特征
枝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
外表面呈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有分枝痕。
内表面呈黄白色或棕色,平滑。
质地硬而脆,断面具有纤维性,呈黄白色。
香味轻微,味苦。
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
外表面呈灰棕色,具有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质地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饮片
为长短不一的丝条状。
外表面呈灰白色、灰棕色或黑棕色。
内表面呈黄白色或棕色,平滑。切面具有纤维性。质地较硬。
香味轻微,味苦。
储存方法
放置通风干燥处。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
《药性论》:“主明目,祛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治小儿身热,作汤浴。”
《汤液本草》:“主热利下重,下焦虚。。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主治病证
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作用分析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
秦皮味苦,性寒,入大肠经,能清热燥湿,而且略有解毒的作用;其药性收涩,能治疗痢疾和白带异常。
常用于治疗湿热、热毒壅滞大肠引起的腹泻痢疾,症见下腹不适,很想解大便,但便后又有排便不爽的感觉。
秦皮还可治疗湿热侵犯下焦引起的白带中混有血丝,或有血性白带。
明目
秦皮味苦,性寒,擅于清泄火热;入肝、胆经,能清肝泻火,明目退翳,多用于治疗火热之邪郁滞肝经引起的目赤肿痛,眼球表面有遮蔽物、视物不清。
临床应用
湿热泻痢,赤白带下
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外用可单用秦皮煎取汁液洗眼或滴眼。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秦皮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利尿、促进尿酸排泄、抗氧化、保护血管、保肝、祛痰、止咳、平喘、镇静、抗惊厥、解痉等药理作用。
秦皮的功效有什么
秦皮有清热燥湿(清除热邪,干燥湿邪)、止带、明目、收涩止痢的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湿热泻痢(感受湿热邪气引起的腹泻)、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等多种病症。
首先,秦皮有很好的清热燥湿、收涩止痢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里急后重(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感)、大便赤白脓血、大便不爽等病症。
其次,秦皮还有一定的止带的功效,湿热下注出现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等症状时,可以选用秦皮进行治疗。
另外,秦皮还有泻肝火、明目退翳(提高视力,改善视物模糊)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火旺引起的目赤肿痛、眼生翳膜等病症。
秦皮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正确用药,但由于秦皮性味苦寒,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寒冷)者要忌用本药;脾胃虚寒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胃脘不适的症状。
秦皮和秦艽可以治疗痛风吗
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秦艽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的功效,秦皮和秦艽可以缓解痛风症状,但还需要辨证配伍其他药物共同治疗。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生成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致血中尿酸浓度增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急性发作期表现为下肢小关节猝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期中医辨证为湿热阻痹证,可选用秦皮、秦艽等治疗。
1.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痢疾(因湿热邪气导致的痢疾)、带下阴痒、肝热引起的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病证,其可以用于湿热型痛风症状。
2.秦艽: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不遂、骨蒸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感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而来)、湿热黄疸等病证。可以用于湿热型痛风症状。
秦皮和秦艽的不良反应尚未明确,对于秦皮、秦艽过敏者禁用,如出现痛风的表现,应咨询临床医师,遵医嘱用药。
使用方法
秦皮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秦皮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2克。
外用适量,煎水洗眼,或取汁点眼。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去除杂质,洗净,以定量的水或其他溶液浸润药材,使水分缓缓进入药材内部,直至药材完全吸收水分,切丝,干燥。
常见配伍
秦皮配黄连
秦皮擅于清热燥湿,止痢疾,清肝明目;黄连擅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二者配伍,可增强清热燥湿止痢,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湿热壅滞肠胃引起的痢疾,以及肝火旺盛,向上攻冲头目引起的目赤肿痛。
秦皮配白头翁
秦皮能清热燥湿,还能收涩肠道,止痢疾;白头翁能清热解毒,清凉血热,止痢疾。
二者配伍,适用于治疗热毒深陷血分(热毒引起的温病发展至最深入的阶段或病位),下迫大肠引起的热毒痢疾,腹痛,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的感觉,肛门灼热,粪便中有脓血。
秦皮配地榆
秦皮能清热燥湿,收涩肠道,止痢疾;地榆能清凉血热,收敛止血。
二者配伍,可增强收涩肠道,止痢疾,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湿热蕴积大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中有黏液和脓血,大便带血且长期不愈者。
组成方剂
白头翁汤
药物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治疗热毒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的感觉),肛门灼热,粪便有黏液脓血、脓血较多黏液较少,口渴总想饮水。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药物组成:白头翁、甘草、阿胶(烊化)、秦皮、黄连、黄柏。
功能与主治:清热止痢,益气养血。用于治疗产后腹泻痢疾,身体极度虚弱。
制成中成药
泻痢宁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止泻止痢。用于治疗大肠湿热,血热毒盛,腹泻腹痛,便后有排便不尽的感觉;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秦皮接骨胶囊
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瘀,疗伤接骨,止痛。用于治疗跌打,筋骨扭伤,瘀血肿痛。
金利油软胶囊
功能与主治:可宣肺气而平喘,且温补肾阳,收敛气机,还可改善小便淋漓不尽、小便量少不通。
八味秦皮丸
药物组成:秦皮、针铁矿、草莓、多刺绿绒篙、寒水石(制)、美丽风毛菊、朱砂、人工麝香。
功能与主治:接骨,消炎,止痛。用于治疗骨折,骨髓炎。
妇阴康洗剂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止白带,止痒。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阴部瘙痒、疼痛,白带量多,尿频、尿急、尿痛;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有上述证候者。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秦皮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秦皮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本品应按照医生叮嘱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秦皮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脾胃虚寒者禁用,主要表现包括胃脘及腹部寒冷疼痛,喜温暖喜按揉,腹胀,进食减少,怕冷,四肢发凉,大便稀等。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秦皮与黄连
二者都是清热燥湿的中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都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粪便夹杂黏液脓血等。
然而秦皮还具有收涩的作用,可以治疗腹泻和白带异常,尤其擅于治疗热毒引起的腹泻痢疾,白带中混有血丝或有血性白带。
秦皮还能清肝泻火,明目退翳(消散眼球表面的遮蔽物,提高视力,改善视物模糊),常用于治疗火热之邪郁滞肝经引起的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即眼球表面有遮蔽物、视物不清。
黄连味苦性寒,擅于清脾胃的湿热,泄心胃的实火,并擅于解热毒,又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神志昏迷,心烦失眠,胃中灼热,烦躁口渴,吃得多且容易饿,痈肿疔疮。
秦皮与菊花
二者都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然而秦皮擅于清肝泻火,明目退翳,多用于治疗火热之邪郁滞肝胆,向上攻冲头目引起的眼睛红肿热痛,或目生翳膜。
秦皮还有收涩的作用,擅于止痢疾,止白带,多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白带中混有血丝或有血性白带。
菊花擅于疏散风热,清肝火,明目,适合治疗肝经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怕光流泪;还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痈肿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