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不孕
概述
未有过妊娠史,规律性生活且无避孕,超过12个月仍未怀孕
任何影响排卵、受精、着床的因素都可以致病
全面排查病因,针对性治疗
疾病严重程度、个人体质、生活方式等都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定义
不孕症是一种生育障碍状态,指生育期夫妻未分居、未采用避孕措施、超过12个月有正常性生活而未成功怀孕的情况。
若既往从未有过妊娠史,则称为原发性不孕。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女性因素原发性不孕症、男性因素原发性不孕症和原因不明原发性不孕症三类。以下对各类常见的因素进行举例:
原因不明相关因素:指男女双方因素均不能排除的情况,包括受精障碍、胚胎着床失败、遗传缺陷等,但是目前还缺乏针对性的检测方法,因此难以明确。
发病情况
我国不孕症发病率为7%~10%,由于晚婚晚育、社会心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病因
致病原因
女方因素
包括排卵障碍和盆腔因素两方面,通过影响卵母细胞的生成、发育、排出、运送、受精,或胚胎的早期发育、着床等过程,进而导致不孕。
排卵障碍
下丘脑、垂体和卵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能够控制垂体对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的释放,卵巢在LH和FSH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排卵并伴有雌、孕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
因此,当下丘脑、垂体和卵巢这三个器官中任何一个发生病变或因其他因素影响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时,都有可能对正常排卵造成不利的影响:
下丘脑性排卵障碍:可能由精神过度紧张、心理压力、肥胖、剧烈运动、下丘发育异常、颅内严重感染等引起。
垂体性排卵障碍:可能由药物、垂体肿瘤等引起。
卵巢性排卵障碍:可能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有关。
卵巢病变: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等。
其他:当甲状腺、肾上腺出现功能异常时,也会影响卵巢的正常排卵。
盆腔因素
盆腔因素主要会对精子卵子相遇、受精卵着床过程产生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如阴道部分闭锁、纵隔子宫、先天性输卵管发育异常等。
其他:宫颈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男方因素
精子生成或功能异常:可由睾丸发育不良、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发热、药物、吸烟、酗酒、长期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中工作等因素导致。
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性交频率过低、不射精等。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以及精神心理因素都可能与性功能障碍有关。
男女双方因素
夫妻缺乏性知识、精神过度紧张等也会导致难以怀孕。
不明原因不孕
可能的病因包括潜在的卵母细胞或精子异常、受精障碍、胚胎种植失败、免疫性因素等,但应用目前的检查手段无法确定。
症状
无法成功怀孕为就诊者的主要表现,此外,夫妻双方还可能伴有原发疾病的相关症状。
主要症状
女性以前没有怀孕过,夫妻双方未进行避孕,规律性生活1年以上仍未怀孕,是原发性不孕的主要症状。
其他症状
多数患者除怀孕失败外,没有其他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原发疾病的相关症状,举例说明:
女方
排卵障碍者可表现为月经量减少、两次月经间隔时间延长或者月经周期无规律性、甚至闭经。
子宫病变者可有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月经淋漓不尽、痛经、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盆腔感染者可有发热、腹痛、腹泻、阴道分泌物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表现。
男方
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时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阴囊坠胀不适、精液带血等症状。
就医
需要男女双方同时就诊,通常首先就诊于生殖医学科。
就医科室
生殖医学科
未行避孕的情况下,规律性生活1年以上仍未怀孕的夫妻,可至生殖医学科就诊。
妇科
女方伴有月经紊乱、痛经、慢性盆腔痛等症状可到妇科就诊。
泌尿外科/男科
男方伴有排尿改变、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可到泌尿外科或男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通常需要男女双方同时就诊,若有既往就诊病历或检查报告,可携带供医生参考。
女方首次就诊时通常应避开月经期,以便进行系统的妇科查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月经是否规律?两次月经间隔多久?每次持续几天?
最后一次月经时间?未采取避孕措施有多长时间?同房频率如何?
女方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痛经、发热、白带异常等?近期体重是否有明显的变化?
男方是否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精液异常等?
病史清单
以前有过什么疾病?如何治疗,是否做过手术等?
是否吸烟、饮酒?有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针对不孕问题,前期是否做过一些检查,项目有哪些?结果各是什么?
是否接受过辅助生殖治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如男方精液检查,女方激素检查、超声检查、输卵管造影等结果。
用药清单
诊断
原发性不孕的诊断要点在于病因诊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既往无妊娠史,未避孕情况下规律性生活一年以上仍未怀孕。
女方可有盆腔炎、盆腔手术史等。
男方可有吸烟、饮酒、高温环境暴露史等。
临床表现
就诊者可无明显异常症状,有时女方可伴有月经紊乱、痛经、盆腔痛等表现,男方可伴有排尿改变等异常。
体格检查
女方
一般检查:如身高、体重、有无甲状腺肿大等。
妇科检查:明确外阴发育、阴道有无异常分泌物、子宫颈是否光滑、子宫位置大小、附件区有无包块等。
男方
一般检查:如身高、体重、有无男性乳房女性化等。
生殖系统检查:明确有无包茎或包皮过长、有无尿道下裂、睾丸形状质地、有无阴囊肿块等。
超声检查
女方
推荐使用阴道超声,检查的内容包括:
观察子宫位置、大小、子宫肌层结构、子宫内膜的厚度。
进行卵巢基础状态的评估。
动态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
检查卵巢外有无异常回声及其性质、形状、大小等。
男方
体格检查中有可疑异常时进一步完善超声检查,明确前列腺、精囊腺、睾丸、附睾、精索等部位的状况。
激素水平检测
精液分析
是男性患者的常规检查,一般需进行2~3次精液分析,检查前需禁欲2~7天。
其他检查
其他非常规检查还包括:
女方:输卵管通畅度检查、基础体温测定、腹腔镜或宫腔镜、白带常规等。
男方:性高潮后尿液检查、精浆抗精子抗体的测定、遗传学筛查、诊断性睾丸活检等。
鉴别诊断
原发性不孕主要是通过症状诊断的,所以一般不需要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提高生育能力,使就诊者能够顺利怀孕。
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女方因素
治疗需充分考虑女方的年龄,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肥胖、消瘦、有不良生活习惯或环境接触史的患者需首先改变生活方式;治疗原发疾病;帮助其了解排卵规律,调整性交频率以提高受孕机会。
排卵障碍
生活管理
如过度减重或高强度体能训练、或压力所致的排卵障碍,治疗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改变。
注意作息规律,缓解精神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若伴有体重急剧下降、厌食或运动过量,应增加卡路里摄入量、改善营养或减少运动量。
对因治疗
如果由于疾病原因所致,还需要针对疾病进行治疗。
颅咽管肿瘤、垂体肿瘤、肾上腺肿瘤等经手术治疗后可恢复排卵并自然受孕。
多数单纯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等内分泌异常经过药物治疗纠正后,可恢复排卵和自然妊娠及改善促排卵治疗的结局。
染色体数目异常、基因突变或缺陷等尚不能进行病因治疗,需要进行详细的遗传学咨询后,再考虑促排卵治疗。
诱导排卵
指应用药物对排卵障碍患者进行促排卵,常用药物有:来曲唑、克罗米芬等。
辅助生殖技术
排卵功能障碍也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指征之一,对于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辅助生育。
盆腔因素
输卵管病变可根据输卵管病变程度、结合患者年龄、卵巢功能等选择治疗方案,首选腹腔镜整形手术,以创造自然妊娠的可能性。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对于早期病变而言,手术可显著提高其术后自然妊娠率,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辅助生育技术。
4cm以上的子宫肌瘤,尤其是影响宫腔形态的黏膜下肌瘤,无论大小都建议手术治疗。
男方因素
应在泌尿外科或男科医生指导下规范诊治,具体可参考相应词条。
预后
积极治疗能够提高怀孕的概率,治疗效果与疾病类型、个人体质、生活习惯、患者配合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愈情况
部分不孕症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后,可以成功自然受孕。
部分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可能仍无法自然怀孕,可以咨询医生的意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来提高怀孕成功率。
危害性
不孕症患者由于不能生育,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可能出现悲伤、孤独、内疚、自我否定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家庭和谐。
此外,引起不孕的疾病也会对身体健康和家庭经济情况带来一定的影响。
日常
健康饮食,保持运动,作息规律,放松心态。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高热量饮食,荤素搭配合理,尽量少饮酒,禁止吸烟。咖啡因对女性生育力是有害的,每天咖啡因类饮品摄入量不应超过两杯。
生活管理
要有充足睡眠,合理的运动: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保证每周至少三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控制体重。
适度调整工作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中,会导致女性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排卵障碍。有研究显示,紧张情绪还会改变阴道酸碱度,不利于精子存活。
远离电磁辐射:有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对女性性腺、生殖器官、生育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心理支持
放松心态,避免心理负担过重以及焦虑紧张的情绪。
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向亲人朋友倾诉的方式获得释放和缓解。
预防
原发性不孕没有明确的预防方法,以下建议可能会有一定帮助:
避免过早性行为。性行为过早可能会由于性卫生知识缺乏而增加生殖系统感染、生殖器官损伤等的风险,对生育能力产生影响。
注意保持生殖系统卫生,如有盆腔生殖道急性炎症,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治疗。
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心态,及时调整工作压力、负面情绪。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必要时在备孕前进行孕前检查和优生咨询。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