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
简介
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多汗、滑精以及阴亏血虚、阴虚阳亢的人慎用
中药介绍
石菖蒲(Grassleaf Sweetflag Rhizome)取自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因其生长于水石之间,属于蒲类中昌盛的植物,因此被称为“石菖蒲”。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痰湿秽浊、邪气蒙蔽清窍引起的神志昏乱、舌强不语,心肾两虚引起的健忘、失眠、耳鸣、耳聋,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部痞塞胀满疼痛。
主要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厚片。以切面色类白、香气浓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厘米,直径0.3~1厘米。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间长0.2~0.8厘米,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
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
储存方法
放在干燥处,防止霉变。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本草纲目》:“治中恶猝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
《本草从新》:“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
主治病证
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
作用分析
开窍豁痰
石菖蒲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有通关开窍醒神的作用,并且有化湿,豁痰,辟秽的作用,擅长治疗痰湿秽浊、邪气蒙蔽清窍引起的神志昏乱、舌强不语。
醒神益智
石菖蒲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常用于治疗心肾两虚引起的健忘、失眠、耳鸣、耳聋等。
化湿开胃
石菖蒲辛温芳香,归胃经,善于化湿浊、醒脾胃、消胀满,是治疗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部痞塞胀满疼痛等的佳品。
石菖蒲若与清热燥湿、行气导滞的中药同用,可以用于治疗湿浊热毒蕴结肠中引起的噤口痢。
临床应用
闭证神昏
治中风痰迷心窍引起的神志昏乱、舌强不语等,常与半夏天南星橘红等同用。
治癫痫风痰闭阻、痰火扰心引起的神昏抽搐、口吐涎沫,常与僵蚕胆南星全蝎等同用。
心神不宁,耳鸣耳聋
治心血不足、虚火内扰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常与丹参五味子等同用。
治心肾两虚引起的耳鸣、耳聋,可与磁石骨碎补等同用。
湿阻中焦证
治湿阻中焦引起的胃脘部痞塞不通、不想吃饭,常与广藿香厚朴苍术等同用。
治湿热毒盛引起的噤口痢,可与黄连、陈皮、石莲子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石菖蒲具有镇静、抗惊厥、抗抑郁、抗缺氧、抗疲劳、抗脑损伤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石菖蒲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石菖蒲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鲜品用量加倍;或入丸散,每次1~2克。
外用时适量,水煎外洗或研末调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常见配伍
石菖蒲配香附
石菖蒲温中化浊,开胃消胀;香附疏肝行气止痛。
二药配伍具有温中行气、消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中寒气滞引起的胃脘部、腹部胀满疼痛。
石菖蒲配郁金
石菖蒲开窍宣气,解郁化湿;郁金解肝郁,清心热,凉血消瘀。
二药合用,能开窍解郁、清心醒神,适用于热病痰蒙心窍引起的神志不清等。
石菖蒲配厚朴
二药都能化湿,石菖蒲又能辟秽;厚朴还可以行气宽中。
两药合用,有健脾胃、行气、化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湿浊中阻引起的的胃脘部痞塞、胀满,食欲差、不想吃饭。
石菖蒲配佩兰
石菖蒲芳香开窍,温化湿浊,调和中焦;佩兰芳香辟浊,化湿和中,醒脾开胃。
两药合用,共同发挥芳香开胃、行气和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阻中焦以及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部满闷,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胁痛,舌苔腻等。
组成方剂
定痫丸
药物组成:天麻川贝母半夏茯苓、茯神、胆南星、石菖蒲、全蝎甘草僵蚕琥珀、陈皮、远志丹参麦冬、朱砂等。
功能与主治:涤痰息风,开窍安神。适用于风痰蕴热引起的痫病,常见表现为忽然发作,头目眩晕跌倒在地,眼睛上视,口吐白沫,喉中痰鸣,叫喊作声,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也可以用于癫狂。
桑螵蛸散
药物组成:桑螵蛸、远志、石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
功能与主治:调补心肾,涩精止遗。适用于心肾两虚证,常见表现为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精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甘露消毒丹
药物组成:藿香、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
功能与主治:利湿化浊,清热解毒。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常见表现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体酸困,咽喉红肿,口渴,身体、眼睛发黄,小便量少、颜色深,腹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萆薢分清饮
药物组成:益智、川萆薢、石菖蒲、乌药
功能与主治:温肾利湿,分清化浊。适用于下焦虚寒引起的膏淋、白浊,常见表现为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制成中成药
脑脉泰胶囊
药物组成:红参三七、当归、丹参、鸡血藤、红花、银杏叶葛根、制何首乌、山楂、菊花石决明、石菖蒲。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息风豁痰。适用于中风气虚血瘀、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常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话说不清、头晕目眩、半身麻木、气短乏力;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急性期轻症见上述证候的人。
萆薢分清丸
药物组成:粉萆薢、盐益智仁、乌药、石菖蒲、甘草。
功能与主治:分清化浊,温肾利湿。适用于肾不化气、清浊不分引起的白浊、小便频数。
药膳食疗
痰蒙心窍引起的癫痫
猪心,石菖蒲,陈皮,料酒,食盐,味精,姜片。
将猪心洗净,去内筋膜,挤净血水,切成小块。 石菖蒲、陈皮洗净,同猪心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调好料酒、食盐、味精、姜片等,炖盅加盖,放在大锅中,用小火炖4小时,即可食用。
肝胆湿热引起的耳聋耳鸣
磁石30克,木通、石菖蒲各15克,白酒500毫升。
将磁石打碎,石菖蒲用米泔水浸一到二日;与木通一起装入纱布袋中,用酒浸泡,冬季浸泡7天,夏季浸泡3天。
每次饮用30~50毫升,每日2次。
痰湿阻窍引起的记忆力减退、胸闷恶心
白术、石菖蒲各250克,山药1000克,米粉、白糖各适量。
白术、石菖蒲用米泔水浸泡1天,切片,加石灰1小块共同煮熟,以减去苦味,去掉石灰不用。然后加入山药共研为末,再加米粉适量和少量水,做成饼,蒸熟食用。服用时可佐加白糖。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石菖蒲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石菖蒲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多汗、滑精等人群慎服,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多汗、滑精的人慎服。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石菖蒲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阴亏血虚、阴虚阳亢的人慎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石菖蒲与麝香
两药均为辛温开窍醒神的中药,可以治疗窍闭神昏证。
石菖蒲擅长豁痰化湿,常用于治疗痰浊蒙闭清窍引起的神昏证;又能化湿浊而开窍,治疗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胃脘部痞满、不想吃饭,噤口下痢。
麝香辛香走窜力强,是回苏醒神重要中药,寒闭、热闭都可以应用。此外,麝香辛香走窜入血分,可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用于治疗痈肿疮毒、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经闭、难产死胎等。
石菖蒲与苏合香
两药均为芳香辛温、开窍醒神的中药,共同用于治疗痰浊寒湿闭阻清窍引起的中风等。
石菖蒲辛开苦泄,善于温化湿浊、祛痰开窍,适用于痰阻清窍引起的神志昏乱、癫痫抽搐;此外,石菖蒲尚可醒神益智、化湿和胃,用于治疗耳聋、健忘,以及脘腹痞满、不想吃饭、噤口痢等。
苏合香辛散温通,主要用于治疗寒邪痰浊内闭神明证;此外,苏合香又有温通止痛的作用,上入心经,中归脾经,可治疗寒凝气滞、痰阻血瘀引起的胸痹心痛、脘腹冷痛。
石菖蒲与竹沥
两药均具有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疗痰蒙心窍、窍闭神昏,或肝风挟痰、癫痫抽搐、中风等证。
石菖蒲辛苦温,可化痰湿通窍闭,治疗痰浊上蒙引起的窍闭神昏;又可以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用于治疗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胃脘部痞满 、不想吃饭,噤口痢等。
竹沥甘寒,擅长清热化痰,常用于治疗肺热痰盛引起的咳嗽、痰黄、胸闷。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