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
概述
子宫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无不适或有肿物从阴道口脱出、腰部疼痛或下坠感、排尿排便困难、腹胀等
发病与子宫相关韧带松弛、骨盆底托力减弱有关
首选非手术治疗,如盆底康复、子宫托和行为指导;脱垂严重者手术治疗
子宫脱垂是什么?
定义
子宫脱垂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着阴道下降,宫颈外口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
轻度子宫脱垂不会影响受孕、妊娠和分娩,轻度和重度子宫脱垂一般也不会影响月经。
发病情况
多发生于已婚、已产的女性。
由于城乡妇幼保健网的健全、专业接生员的培养、助产质量提高及围生期保健的加强,近年来子宫脱垂新发数量显著下降。
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没有治疗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最好的方法,子宫脱垂需要结合脱垂程度、症状轻重、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如果脱垂程度较轻,无明显并发症;年老体弱;有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慢性病,都先考虑保守治疗,如子宫托、盆底康复治疗等。
如果脱垂程度重、有明显并发症、没有手术禁忌证的,可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子宫脱垂不治会有什么结果?
子宫脱垂不治,脱垂程度会逐渐加重,最终子宫会脱垂出阴道,并且出现尿失禁、排便困难等症状。脱垂逐渐加重,宫颈和宫体会全部脱出阴道口外,会发生机械性摩擦,脱出的子宫会发生溃疡、继发性感染,常经久不愈。
另外,重度子宫脱垂往往伴有阴道前后壁的脱垂,会出现排便排尿困难、便秘、尿失禁等症状。
子宫脱垂能自己恢复吗?
子宫脱垂不能自己恢复,但是子宫脱垂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盆底肌肉锻炼促进恢复。
盆底肌肉锻炼对轻度子宫脱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加盆底肌肉群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可预防脱垂加重。子宫脱垂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以坚持盆底肌肉锻炼。
子宫脱垂程度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病因
致病原因
子宫脱垂与多种原因导致的盆底各韧带松弛及骨盆底托力减弱有关。
妊娠、分娩
妊娠期的盆底结缔组织为适应妊娠而过度延伸,腹内压增高引起盆底组织松弛、支持力量减弱而发生子宫脱垂。
分娩困难,尤其是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术的阴道分娩,会直接或间接破坏盆底肌肉和神经,削弱其支撑力量,导致子宫脱垂。
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影响盆底组织张力恢复造成子宫脱垂。
卵巢功能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减退,盆底支持结构发生萎缩,支持力减弱,可造成子宫脱垂。
营养不良
营养缺乏时体力衰弱、肌肉松弛及盆腔内筋膜萎缩,可造成子宫脱垂。
先天性子宫支持组织发育不良
先天性子宫支持组织发育较差,支持力量薄弱,缺乏张力,不能耐受一般体力劳动及抵抗腹腔内压增加,可造成子宫脱垂。
盆腔肿瘤
子宫肿瘤、卵巢肿瘤、骶前神经肿瘤等可压迫子宫支持组织,引发子宫脱垂。
腹腔内压力(腹压)增加
慢性咳嗽、腹腔积液(腹水)、腹型肥胖、持续负重或便秘等可增加腹压,压迫盆腔器官,从而导致子宫脱垂。
产后久坐、抱婴儿一般不会导致子宫脱垂,但是产褥期(通常为产后6~8周内)久抱婴儿,有可能增加腹压。
发病机制
盆底的肌肉、筋膜、韧带和神经共同构成了盆底支持系统,可以帮助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
当盆底支持系统变得薄弱,不足以支撑子宫的正常位置,即会发生子宫脱垂。
症状
主要症状
外阴肿物脱出
轻度脱垂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虽然外阴有肿物脱出,但卧床休息后外阴肿物可自行回纳。
重者外阴肿物脱出卧床休息后不能回纳。
腰痛及下坠感
中度脱垂的患者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腰部酸痛或下坠感,在站立过久或劳累后更加明显,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
脱垂程度越重,下坠感越强烈,有时会出现上腹部的不适甚至恶心。
发生急性脱垂时,可表现为下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
有的女性还会出现腹股沟疼、腿疼。
阴道分泌物(白带)增多
有的女性可有白带增多,呈脓性,甚至分泌物带血。
性交不适
重度患者有时脱垂子宫回纳不全时,可出现性交不适。
其他症状
子宫脱垂的患者可能还有其他脏器的下垂,并出现相应的症状。
泌尿系统症状
如果合并膀胱膨出,会出现排尿异常以及肾区疼痛、腰痛等。
排尿异常包括尿频(排尿增多,一般白天>6次)、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不净感、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
直肠症状
如果合并直肠膨出,可出现下腹部下坠感、腰酸、便秘、肠胀气(腹胀并停止排气)或大便困难等。
肾下垂、胃下垂
如果出现肾下垂,可表现为肾区疼痛,劳动和行走后出现,经期加剧。
如果导致肾下垂及胃下垂,还会出现便秘、腹胀、食欲减退、恶心、消瘦等。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047
子宫脱垂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妇科
有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阴道口有肿物脱出、腰部酸痛或下坠感。
尿频、排尿困难压力性尿失禁、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排便困难、便秘、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携带以前就诊资料,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阴道口肿物脱出?
阴道口脱出物休息后是否能够自行还纳?
是否有尿频、排尿困难、尿急、尿痛、憋不住尿的情况?
是否有排便困难、便秘、腹胀、恶心?
是否有腰部酸疼?
是否有慢性咳嗽?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是否有妇科炎症、流产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凝血、尿常规
影像学检查:经阴道或经腹妇科超声检查、盆腔MRI
其他:盆底肌肉组织的检查、尿道活动性测定、膀胱功能评估、尿流动力学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047
子宫脱垂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多次妊娠分娩或难产史。
盆腔手术史。
长期腹压增高,如慢性咳嗽、腹腔积液(腹水)、腹型肥胖、持续负重或便秘等。
产后早期负重等。
营养不良。
绝经。
临床表现
症状
轻度脱垂的患者没有明显不适。
中度、重度脱垂的患者可出现腰部酸痛或下坠感,阴道口有肿物脱出。
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
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排尿困难、排便困难、腹胀、恶心等。
体征
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前后壁或宫颈、子宫脱出阴道外,脱出组织可增厚、溃疡或出血;年轻女性可见宫颈延长、肥大。
接受妇科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在妇科检查期间,医生将戴手套的手指插入阴道(或直肠),同时将另一只手按在下腹部,以触诊盆腔器官。
医生还会目视检查外生殖器,用窥阴器扩开阴道,检查阴道和子宫颈。
检查时,医生会让患者向下屏气,以此判断子宫脱垂的程度。
检查过程中用到窥阴器,放入阴道时会有一些不适,患者应放松心情,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若有大便失禁,医生还会做肛门指诊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宫颈细胞学检查
对于有宫颈溃疡的女性,医生会建议进行宫颈细胞学的检查,有助于排除癌变。
盆底肌检查
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盆底肌肉组织的检查等,以评价盆底肌的功能,判断盆底组织有无损伤、撕裂及萎缩情况。
其他检查
包括尿道活动性测定、膀胱功能评估、尿流动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磁共振检查等)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检查,遵医嘱检查即可。
分度
子宫脱垂根据脱垂的程度分为3度。
Ⅰ度
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厘米,未达处女膜缘。
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
Ⅱ度
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子宫体仍在阴道内。
重型: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口。
Ⅲ度
宫颈与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鉴别诊断
子宫颈延长症
相似点:在阴道检查时,都可表现为阴道段宫颈较长。
不同点:子宫颈延长症没有阴道壁的膨出,子宫脱垂常可有阴道壁的膨出。
子宫黏膜下肌瘤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阴道有肿物脱出。
不同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脱出物无法找到宫颈口,沿肿物向上,可触及肿物蒂;子宫脱垂的肿物可见到宫颈口。
慢性子宫内翻症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阴道有肿物脱出。
不同点:慢性子宫内翻症降到外阴口的肿物表面为深红色,肿物触之易出血,牵拉肿物时宫颈不下降而是上移。
阴道壁囊肿或肿瘤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阴道壁膨出。
不同点:阴道壁囊肿的子宫位置正常。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
医生根据以下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选择治疗方法。
患者子宫脱垂发生的原因。
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
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程度、脱垂程度、症状的轻重。
有无合并症和身体健康状况等。
子宫脱垂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症状,增加盆底肌肉强度、耐力和支持力,预防脱垂加重,避免或延缓手术干预。
非手术治疗是子宫脱垂的一线治疗方法(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所有子宫脱垂患者都应该首先考虑。
盆底康复
轻度的子宫脱垂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经医生评估后可在家定期做盆底康复。
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可增加盆底肌肉群的张力,也可作为重度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方法。
具体操作:患者行收缩肛门运动,用力收缩盆底肌肉3秒以上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子宫托治疗
子宫托是一种用来支持子宫及子宫相关组织的器具,它就像一个隔膜,正好放置在宫颈处来阻止子宫下垂。
子宫托治疗的适应证:妊娠期和产后,患者全身状况不适宜做手术;手术前,用于促进膨出面溃疡的愈合。
注意事项:因为子宫托可能会造成嵌顿、出血、感染等,需要定期复查,隔一段时间取出、清洗、重新放置。
手术治疗
针对子宫脱出阴道、有症状的患者,医生会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证
严重子宫脱垂,伴有明显症状者。
子宫脱垂伴有重度会阴裂伤
子宫脱垂并有明显子宫颈延长、肥大。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手术禁忌证
外阴炎、阴道炎、盆腔炎者,须先治疗炎症然后手术。
子宫颈及阴道有溃疡者,治愈后再手术。
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肝功能损害、活动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等,病情稳定后再手术。
宫颈或子宫体有恶性病变者。
月经期、妊娠期不宜手术。
手术方法
封闭手术
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
分为阴道半封闭术(又称LeFort手术)和阴道全封闭术。
封闭手术会将阴道前壁和阴道后壁分别剥离,然后将两个剥离创面缝合,部分或全部封闭阴道,术后无法进行性生活。
重建手术
包括子宫/阴道骶前固定术、骶棘韧带固定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
重建手术,一般用吊带、网片(置入物)和缝线把阴道穹窿组织或宫骶韧带悬吊固定于骶骨前、骶棘韧带,子宫可以切除或保留。
曼氏手术(Manchester手术
适用于年轻、有子宫颈延长的患者。
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创口出血:手术过程血管结扎不牢固时可发生出血。
创口感染:手术时消毒不严密或术后不注意外阴和创口卫生,可发生感染。轻症者创口感染化脓,重症者可发热。
排尿困难:手术导致骨盆底神经受损或尿道括约肌痉挛。
泌尿道感染:术中或术后多次导尿等可增加感染机会。
性生活疼痛或困难:手术导致阴道狭窄或过短。
置入物的外露或侵蚀等:与个人反应、网片包埋的深浅及机体排异作用有关,多发生于术后半年。
术后注意事项
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尽量减少引起腹压增加的行为,如咳嗽、便秘等,可以使用药物等进行控制。
遵医嘱定期复查。
如果术后出现出血过多等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就诊。
复发后处理
复发程度较轻,无症状者,可以不用再次手术,但要注意避免体力劳动。
手术治疗后复发并表现为重度脱垂者,尤其是伴有压力性尿失禁、直肠子宫陷凹疝,可以考虑再次手术。
医生需要根据病情程度和上次手术方式,再次仔细制订手术方案。
中医治疗
在正规机构由中医师经过辨证论治,使用中药辅助治疗,如补中益气汤(丸)、大补元煎等加减。
中医也可采用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辨证治疗。
特别提示:本病可以遵医嘱采取中医自我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特别提示
子宫脱垂的治疗应该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不要相信所谓的偏方、特效药。
西医治疗子宫脱垂一般不使用药物。
中医治疗本病可使用药物,但需要请专业中医师经过辨证论治后遣方用药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子宫脱垂的预后与患者盆底损伤程度、脱垂的程度、年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等有关,可治愈、好转、无效或复发。
轻中度脱垂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盆底康复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可减轻脱垂的严重程度,能够避免或延缓手术。
重度脱垂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一般需要长期随诊,以及时发现复发和手术并发症。
预后因素
以下因素可以影响子宫脱垂的复发。
重度子宫脱垂且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患者,盆底肌损伤严重,提肛肌萎缩,手术无法缓解。
手术方式选择不当也有可能会引起复发。
手术后没有注意休息,过早从事体力劳动。
手术后发生慢性咳嗽、便秘等使腹压增加的情况。
手术后再次妊娠分娩者,复发率较高。
危害性
子宫脱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包括性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子宫脱垂的患者可能会合并其他脏器的脱垂,例如直肠膨出、膀胱膨出、胃下垂、肾下垂,出现一系列症状,为患者带来痛苦。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低糖、低盐、低脂),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芹菜、豆芽、苹果等。
避免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
生活管理
保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超重者科学减重。
尽量减少引起腹压增加的行为,如抬重物、干重活、长期咳嗽、便秘以及不适当的家务劳动体位等。
手术后3个月禁止性生活。
坚持盆底肌肉锻炼,如每天早晨进行提肛运动半小时或更长时间,有助于提高肛提肌的张力。
随诊复查
按医嘱定期复查。
术后如需使用药物治疗,请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用药治疗。
如果术后出现出血过多、阴道分泌物增多等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就诊。
预防
日常预防
超重者应科学减重,女性怀孕期间应控制体重,避免巨大儿引起的难产。
避免长时间重体力劳动、提重物,注意休息。
长期咳嗽、便秘等及时咨询医生,合理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
多吃芹菜、豆芽、玉米、燕麦、木耳、苹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喝水,保持排便通畅。
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
坚持6周以上的凯格尔运动可以提升盆底肌肉力量,预防盆腔脏器脱垂。
锻炼前需要先到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病症。
锻炼需要循序渐进,避免盆底肌肉损伤。
在锻炼中遇到任何问题,请教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士。
准备工作
锻炼前排空膀胱,锻炼过程中保持呼吸通畅,不要屏气。
锻炼方法
平躺、双膝弯曲。
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
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想象用阴道吸某种东西,从阴道入口开始上提,再逐渐沿阴道上升坚持3秒钟,然后放松5~10秒。
整个动作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3组以上;逐渐增加至每组25次,重复3组以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