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
概述
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
多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痛经
发病多与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
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子宫腺肌病是什么?
定义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
子宫体的壁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到外分别是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和浆膜层。
分类
病理学分类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子宫肌层弥漫性生长,累及后壁居多,子宫呈均匀性增大。
局灶性子宫腺肌病:少数异位内膜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似肌壁间肌瘤,称为子宫腺肌瘤。
发病情况
好发于30~50岁有生育史的女性,约15%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
有子宫腺肌病,怀孕了怎么办?
有子宫腺肌病,怀孕了应严密观察腹痛、阴道流血情况。
子宫腺肌病患者怀孕后流产的发生风险会比一般健康孕妇高。子宫腺肌病患者一旦确认怀孕,就要严密观察腹痛、阴道流血情况,如果出现腹痛、阴道流血,应该及时就诊,必要时服用安胎药物保胎。
子宫腺肌病能用中药调理吗?
子宫腺肌病能用中药调理。
子宫腺肌病常表现为月经过多、逐渐加重的痛经。中医药在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的痛经、月经过多等方面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如果症状较轻,可尝试单纯中药治疗。如果症状较重,可以尝试西药配合中药一起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时,要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放环会得子宫腺肌病吗?
没有研究表明放环会得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目前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
放环一般不会引起子宫腺肌病。相反,节育环中的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于子宫腺肌病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病因
致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内膜基底层缺乏黏膜下层或高水平雌孕激素有关。
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
多次妊娠及分娩。
诊断性刮宫。
人工流产。
内膜基底层缺乏黏膜下层
内膜直接与肌层接触,使得在解剖结构上子宫内膜易于侵入肌层。
高水平雌孕激素刺激
子宫腺肌病常合并有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提示高水平雌孕激素刺激,也可能是促进内膜向肌层生长的原因之一。
易患因素
家族中有患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者。
曾接受妇科宫腔手术的操作或手术者。
生殖道畸形者。
症状
主要症状
子宫腺肌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进行性痛经、月经改变,轻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痛经
疼痛呈进行性加重。
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
月经改变
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月经前后点滴出血。
月经过多最常见,表现为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量增多,一般大于80毫升。
其他症状
性交疼痛。
慢性盆腔痛,腹痛位于下腹部。
不孕,妊娠后出现流产、早产和死产的概率显著增高。
贫血,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
压迫膀胱可引起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等。
压迫肠管可引起肠刺激症状,如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等。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93
子宫腺肌病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妇科
如有下列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出现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腹部压痛、腹部包块等。
未采取避孕措施、有正常性生活1年仍未怀孕。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携带以前就诊资料,供医生参考。
建议记录月经来潮时间、持续时间及月经量情况,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下腹疼痛,在下腹部是否可以摸到包块?
是否有痛经,有没有痛经持续加重的情况?
是否有月经量增多、月经淋漓不尽或经期较前时间延长?
是否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正常性生活后1年仍未怀孕?
病史清单
是否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是否有妇科炎症、流产等病史?
是否有放置宫内节育器?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CA125、血生化
影像学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盆腔磁共振检查
其他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芬必得
避孕药:屈螺酮炔诺酮片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93
子宫腺肌病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妊娠及分娩史。
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
有宫腔操作史,包括人工流产、诊刮、宫腔镜手术等。
子宫手术史(如子宫肌瘤剔除术等)。
生殖道畸形导致生殖道梗阻的病史。
临床表现
出现痛经、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限性隆起、质硬且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贫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下降。
肿瘤标志物检查: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升高,有助于疾病诊断。
血常规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前无须空腹。
影像学检查
超声:经阴道及经腹部超声均可,为子宫腺肌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可见子宫增大,子宫前后壁不对称性增厚,子宫肌层回声明显不均、粗糙等。
磁共振成像:有助于了解病变的位置及范围,对诊断与治疗有较大帮助。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利于子宫腺肌病确诊。
一般在手术切除治疗后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
相似点:均出现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
不同点: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与大小、位置、数目及有无变性相关,较大肌瘤可在下腹部扪及实质性肿块。子宫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两者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点:均出现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月经改变、不孕。
不同点: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妇科检查可扪及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或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结合影像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点:均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和促进生育。
治疗原则:对于没有症状且没有生育要求者持续观察即可;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进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育要求,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期间,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切勿相信土方、秘方、偏方等未经确定的治疗方法。
非甾体抗炎药
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减少月经量。
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异常。长期应用要警惕胃溃疡的可能。
避孕药物
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减少月经量。
不良反应较少,偶有消化道症状或肝功能异常。40岁以上或有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史及吸烟的患者,要警惕血栓栓塞的风险。
孕激素类药物
可缓解疼痛,减少月经量。
包括地诺孕素、孕三烯酮等。
不良反应主要是子宫不规则出血,其他少见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头痛、乳腺胀痛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可以有效、快速缓解疼痛、治疗月经过多以及缩小子宫体积。
不良反应主要是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绝经相关症状如潮热、阴道干燥、性欲降低、失眠及抑郁等。
长期应用有骨质丢失的可能,可以给予反向添加治疗和钙剂补充。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放置于子宫腔内,可以持续缓释左炔诺孕酮5年。
对子宫腺肌病痛经、慢性盆腔痛和月经过多均有效,可作为月经过多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首选治疗。
不良反应主要为月经改变,如淋漓出血及闭经;也可有脱落和下移的情况发生。
可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时间如下。
可于月经来潮的7天内,避开月经量多时放置。
对于子宫过大、重度痛经或严重贫血患者,可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处理后再放置。
手术中放置。
手术治疗
保留子宫的手术
对于无法耐受长期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失败的生育年龄患者,可以选择保留子宫的手术,即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可选择局灶性子宫腺肌病的腺肌瘤切除术、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病灶减少术以及子宫内膜消融或切除术。
术后有复发风险,为了延缓或减少术后的复发,医生会考虑尽可能多地切除病灶。
子宫全切除术
适用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可以经腹腔镜、开腹或经阴道完成,手术路径的选择基于子宫大小、盆腔粘连情况等多种因素的考虑。
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通过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导致异位内膜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吸收,从而达到减小病灶及子宫体积、减轻临床症状的治疗作用。
适应证
子宫腺肌病导致大量急性子宫出血时。
非手术治疗失败者、拒绝手术治疗者、有多次手术史而再次手术治疗难度大者、难以耐受手术治疗者。
禁忌证
月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合并急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者。
已知或可疑子宫恶性病变者。
病灶主要由双侧卵巢动脉供血者。
造影剂过敏者。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
对妊娠及生育的影响
子宫动脉栓塞术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粘连,可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应慎重选择。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
一种新型的无创治疗方法,应用超声波良好的穿透性、方向性和可聚焦性的特点,以达到不损伤周围组织但破坏病灶的效果。
适应证
有症状的子宫腺肌病。
绝经前女性。
病变处肌壁厚度>3厘米。
禁忌证
盆腔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
月经期、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已知或可疑子宫恶性病变者。
下腹部多次手术史或腹壁抽脂术史致瘢痕形成严重者。
无法耐受治疗者。
无法正常交流或无法耐受俯卧位者。
对妊娠及生育的影响
若患者有生育要求,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损伤子宫内膜、影响生育。
微波(射频)消融治疗
为一种热消融治疗方法,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较少,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慎重选择。
辅助生殖技术
一般情况下,推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衍生技术。
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需结合患者意愿、年龄、卵巢储备功能、病情严重程度、输卵管通畅性、男方因素等因素综合考虑。
预后
治愈情况
子宫腺肌病经过治疗后,一般恢复较好,但复发率较高。
部分患者绝经后,随着子宫逐渐萎缩,病情可能会缓解。
危害性
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可能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及工作。
如果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生育功能。
子宫腺肌病可出现性交疼痛,导致患者不愿意进行性生活,造成夫妻关系不和,出现情绪低落、自卑等负面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日常饮食应注意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如酒、浓茶、咖啡、辣椒等。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000毫升。
生活管理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走、跑步、瑜伽等。
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注意个人卫生
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部。
内裤勤换洗,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可用开水烫洗。
选择舒适、透气、宽松的内衣裤。
避免经期、产褥期(通常指产后42天内)进行性生活。
手术部位注意保持清洁、干燥,配合医护人员更换伤口辅料。
戒烟
严格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
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与家人、朋友诉说内心感受。
家属应给予充足的关怀和安慰,多说一些积极、正面、鼓励性话语。
随诊复查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复诊。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须及时就诊。
预防
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保持良好乐观的生活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在正规医院进行剖宫产或引产等手术,避免产伤、宫腔感染等。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尤其是性生活、经期、产褥期(通常指产后42天内)卫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