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蔓菁
简介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咳化痰的功效
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水蔓菁过敏史的人禁用
中药介绍
水蔓菁取自玄参科植物水蔓菁的干燥全草。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热毒蕴结皮肤引起的疖肿,痰热蕴肺所致的支气管炎、肺脓肿,下焦湿热所致的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苦、性微寒。归肺、膀胱经。
产地选材
主要分布于甘肃至云南以东、河北、山西以南各地。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干燥。以色绿、带花果者为佳。
性状特征
长20~100厘米,根呈须状,浅灰褐色,地上部分被细绒毛;茎圆柱形,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
叶对生或互生,无柄或有柄,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狭卵形或宽铍针形,长2.5~6厘米,宽0.6~2厘米,黄绿色或暗绿色,基部渐狭,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顶生,蒴果扁圆形,种子细小,气微,味苦。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的地方。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止咳化痰。
主治病证
支气管炎,肺脓肿,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疖肿。
作用分析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水蔓菁味苦、性微寒,可以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毒蕴结皮肤引起的疖肿,常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有发热、口干、便秘、苔黄等症状。
水蔓菁入肺经,可以清热、止咳化痰,用于痰热蕴肺所致的支气管炎、肺脓肿,常见表现为咳嗽声重、咳痰量多等。
利尿
水蔓菁入膀胱经,并且可以清热、利尿,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急性肾炎、尿路感染,常见表现为小便频数、尿道灼热刺痛等。
临床应用
肺痈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水蔓菁有抗菌、止咳、抗炎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水蔓菁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水蔓菁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
外用时适量,煎水外洗患处。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取原药,除去杂质,切段,晒干。
制成中成药
勒马回注射液
药物组成:水蔓菁。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尿。用于痈肿疮毒、肺痈、咳嗽气喘、久咳不止、热淋涩痛、小便不通畅等。
复方勒马回颗粒
功能与主治:止咳,祛痰。用于咳嗽多痰及支气管炎咳嗽。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水蔓菁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水蔓菁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有水蔓菁过敏史的人禁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水蔓菁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