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
概述
药物介绍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天竺黄味甘,药性寒。归肝、心经。
天竺黄的主要成分包括蒽醌、氨基酸、多糖等。其中,蒽醌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天竺黄是什么
天竺黄是一种清热化痰的中药。具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的功效。
天竺黄,为禾本科大竹节属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其味甘,性寒;归心、肝经。主治小儿惊风(以神昏、抽风、惊厥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疾病),中风癫痫,热病神昏(由于热邪旺盛导致的神志昏迷),痰热咳喘。
无湿热痰火者慎服,脾虚胃寒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者禁服。与降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联用不宜用量过大。
如患者有任何不适,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需使用天竺黄,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功效作用
用途
天竺黄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
天竺黄可治疗中风癫痫、痰热咳喘、热病神昏、夜啼、小儿痰热惊痈、抽搐等。
天竺黄的功效
天竺黄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
天竺黄性味甘,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作用。本品性寒,长于清热豁痰。用于治疗小儿痰涎上壅,喘咳不休,可与胆南星、半夏、白附子等同用。
用于治疗痰热惊风(以神昏、抽风、惊厥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疾病),咳嗽痰盛,烦躁不安,昏睡神迷等,可与胆南星、牛黄、朱砂等同用。
药物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服药,如有不适及时停用就医,以防危害自身安全。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天竺黄可煎汁内服,也可研末服用。用药时需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服用,每日常规使用剂量为3~9克。
天竺黄怎么煎
在中医临床上,天竺黄在入汤剂煎服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包煎、先煎,以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正常析出。
天竺黄味甘性寒,主入心、肝、胆经,具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的功效,可与僵蚕等中草药配伍入汤剂煎服,用以治疗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病证;但是为保证天竺黄有效成分的正常析出,需要包煎、先煎,以免发生糊锅,有效药物疗效的正常发挥。
但是由于天竺黄性寒,不适宜无湿热痰火者、脾虚胃寒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者服用;若在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停药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切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加重患者病情。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天竺黄过敏史,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孕妇禁止服用。
哺乳期女性服用天竺黄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使用禁忌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腥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有需求,请在食用前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天竺黄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有资料显示天竺黄有毒性作用,也未见有按规定剂量服用天竺黄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如果有长期服用的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
功效对比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二者功效不同。
天竺黄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癫痫、痰热咳喘、热病神昏、夜啼、小儿痰热惊痈、抽搐等。
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吐血衄血、内热消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
用药误区
误区:天竺黄在储存时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有很强的吸湿性,在储存时,应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并置于干燥的地方。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我该如何选购天竺黄?
天竺黄主产于广东四会、阳江、广宁、环集,云南省西双版纳、麻栗坡,广西桂平。进口天竺黄主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天竺黄具有如下特征:
天竺黄为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表面为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部分为洁白色,半透明,有些许光泽。重量较轻,质地硬而脆,容易破碎,吸湿性较强。天竺黄气味轻微,味偏淡。
质量好的天竺黄干燥、块大、表面光亮、淡黄白色、吸水力强。
天竺黄应放于密闭容器中,并储存在干燥的地方。
相关中成药
七珍丸:能定惊豁痰、消积通便,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急惊风、昏睡、身热、烦躁、气粗、停乳停食、痰涎壅盛、大便秘结等。
琥珀抱龙丸:能清热化痰、镇静安神,主要用于治疗饮食内伤引起的痰食型急惊风,可缓解烦躁不安、发热抽搐、惊痫不安、痰喘气急等。
牛黄抱龙丸:能清热镇惊、祛风化痰,主要用于治疗小儿风痰壅盛引起的高热神昏、惊风抽搐。
小儿咳喘颗粒:能清热宜肺、化痰止咳、降逆平喘,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痰热壅肺所引起的发热、咳嗽、气喘、痰多等。
二十九味羌活散:能清热消炎、镇痛杀疠,主要用于治疗瘟疠疾病、白喉、痢疾、痘疹、疫黄、炭疽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功效作用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注意事项
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