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草
简介
具有明目、愈伤、止血的功效
炮制后可以入药,常在药物配伍中使用
孕妇禁服
中药介绍
通经草取自蕨科粉背蕨属植物银粉背蕨的全草。
常用于治疗眼结膜充血、眼睑干性糜烂等眼疾,胸伤、骨折等外伤。
主要药性
味微苦、性平。归肺、肝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山西、浙江、陕西等地。
夏、秋季采收。以棕黑、断面绿色为佳。
性状特征
通经草
根茎呈椭圆形,稍弯曲,长0.5~1厘米,表面棕黑色,密被具光泽的鳞片,上端残存叶柄痕。须根众多,棕黑色,纤细,毛状,长可达20厘米;质稍硬。
叶柄细长,紫褐色或褐棕色,光滑,具光泽,似铜丝;易折断,断面中心浅棕色或绿色。
叶片多卷曲破碎,完整叶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叶缘微锯齿状;叶脉较细,棕褐色,向背面凸出;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孢子成熟时叶缘呈棕色,下表面密被黄白色或白色粉;叶缘有棕色孢子囊群,味淡。
通经草粉
通经草粉为深棕绿色粉末,味淡。
储存方法
通经草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通经草粉密封保存。
古籍记载
《河南中草药手册》:“活血调经,祛湿,散寒,止痛。”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调经活血,补虚止咳。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肺结核咳嗽,吐血。。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明目,愈伤,止血。
主治病证
目赤,视力减退,胸伤,骨折,肺痨咳嗽,吐血。
作用分析
明目
通经草具有明目的作用,能用于治疗眼结膜充血、眼睑干性糜烂、视物模糊、眼前昏暗等。
愈伤、止血
通经草具有愈合伤口、止血的作用,能用于治疗胸伤、骨折等。
通经草归肺经,又能止血,可以用于治疗肺痨咳血等。
临床应用
目赤等眼疾
创伤化脓,骨折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通经草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镇痛、利尿、止血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通经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通经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9克,也可以入散剂、丸剂。
通经草粉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0.5-1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通经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通经草粉
取净通经草,研成细粉,过筛后而得。
制成中成药
通经草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目前较少应用于中成药中。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通经草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孕妇禁服,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禁服,哺乳期妇女、老人等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执行。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通经草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