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概述
概述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是指因过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而导致的中毒,以肝坏死为主要特征。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是目前较常用的镇痛药、感冒药的主要成分。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急诊科
临床症状
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甚至出现昏迷、呼吸抑制等症状。
危害
可引起肝损伤,甚至肝性脑病及爆发性肝衰竭危及生命。
并发症
低血糖、上消化道出血、肾损害、心肌损害、胰腺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检查
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检查、肝功能检查、凝血检查等。
诊断
根据过量服药史,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肝损害症状,结合药物血药浓度、肝功能检查、凝血检查等可诊断。
治疗原则
应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以清除毒物,特异性解毒剂及保肝药使用,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治愈性
轻度中毒患者可治愈,重度中毒患者预后差。
饮食建议
正常饮食。
病因
病因
本病是由误服、超剂量服用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或多种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联合应用所致。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服药数小时内,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和出汗,伴有右上腹疼痛,肝触痛。第3~4天出现黄疸。第4~6天可能出现爆发性肝衰竭,发生扑翼样震颤、惊厥,甚至呼吸抑制、昏迷。
其他症状
1.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严重贫血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眩晕等。2.因缺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可引起血压下降、体温降低、脉搏增快、心率不齐、呼吸浅快等休克表现。3.部分患者有肾脏衰竭的表现,如血尿、蛋白尿、无尿等。
诊断依据
1.有过量服药史。2.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嗜睡等临床表现。3.肝功能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谷丙与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4.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5.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治疗
治疗方针
应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以清除毒物、特异性解毒剂,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特异性解毒剂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但需早期应用。2.保肝治疗应用保肝药,减缓肝损害。3.对症支持治疗主要采取静脉补液,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低血糖,有出血倾向者应用维生素K1,积极治疗肝性脑病脑水肿等多器官功能损害。
其他治疗
1.清除毒物以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灌服50%硫酸镁导泻或先灌入20%甘露醇,再灌入生理盐水导泻。2.血液净化治疗可选用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方法清除毒物。
预后情况
轻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治愈。重症患者可因肝衰竭死亡。
护理
日常护理
1.加强防护意识,遵照说明书用药,防止误食或用药过量。2.对有黄疸及皮肤瘙痒的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3.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调理
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