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简介
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嗽者忌用;细辛不宜与藜芦同用
中药介绍
细辛(Manchurian Wild Ginger)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因味辛而得名,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后一种习称“华细辛”。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痰饮咳喘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辛,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
产地选材
“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 黑龙江;“华细辛”主产于陕西。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切段。
以根多色灰黄、干燥,味辛辣麻舌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呈不规则圆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时可见环形的节。
根细,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有纵向皱纹。切面黄白色或白色。
储存方法
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防潮。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本草汇言》:“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作用分析
解表散寒
细辛辛温发散,入肺经,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以将体表寒邪除去。
一方面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等。
另一方面,细辛既入肺经又入肾经,能散在表之风寒,又能祛除在里之寒邪,常与助阳解表药配伍,用于治疗阳虚之人感受风寒之邪的情况,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脉搏需要重按才能感受到。
祛风止痛
细辛辛香走窜,可以调理气机,宣泄郁积阻滞之气,上达头顶部,通利九窍,祛风止痛。
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以及风寒性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因寒导致的疼痛。
通窍
细辛芳香透达,可以散风邪,化湿浊,通鼻窍。
能用于治疗鼻渊、鼻鼽等鼻科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等。
温肺化饮
细辛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散肺中的寒邪、化除肺中的痰饮,常与散寒宣肺、温化痰饮药同用。
可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咳喘证,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等;或寒饮内停咳喘证,表现为咳嗽、胸部胀满、气喘、呼吸急促等。
临床应用
风寒表证
治风寒表证,头身疼痛较甚者,常配伍羌活防风白芷等。
若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症见怕冷发热、神情疲惫昏昏欲睡、脉搏需要重按才能感受到等,常配伍麻黄附子等。
寒痛证
细辛止痛能力强,擅长治疗风寒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证。
治疗风寒头痛,当表现为手脚冰冷,脉像细线一样,需要重按才能感受到时,常配伍独活川芎等;当出现明显的一侧头痛时,常配伍川芎、白芷、羌活等;当表现为头痛剧烈、头痛如破,脉象又直又长像按住琴弦一样,紧绷弹指时,常配伍川芎、麻黄、附子等。
治疗风冷牙痛,可单独使用细辛或配伍白芷、荜茇等;治疗胃火牙痛,可配伍生石膏、黄连、升麻等清胃泻火;治疗龋齿牙痛,可配伍杀虫止痛的蜂房等。
细辛可以散少阴肾经在内里的寒邪,通阳散结,还可以搜筋骨之间的风湿,祛风湿除痹痛,常配伍独活、桑寄生、防风等。
寒痰饮停,气逆咳喘
治疗外感风寒的风寒咳喘证,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常配伍麻黄、桂枝干姜等。
治疗素有痰饮,复感外寒,寒饮相博,上犯于肺的寒饮咳喘证,表现为咳嗽、胸部胀满、气喘、呼吸急促,常配伍茯苓、干姜、五味子等。
水肿
细辛可以散水寒,可用于治疗肾炎引起的水肿,表现为腰部及下肢发冷,常配伍防己黄芪白术等。
五官病
治疗鼻渊、鼻鼽等鼻科疾病,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头痛等,常配伍白芷、苍耳子辛夷等。
治疗迎风流泪,眼生翳膜等眼部疾病,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睛红肿等,常配防风、地黄羚羊角等。
治疗口舌生疮等口腔疾病,可配黄柏为末敷。
治疗耳内闭塞,胀闷,听力下降等耳部疾病,可配伍石菖蒲木通等。
神昏窍闭
若将细辛研末后吹入鼻中,令人打喷嚏,则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可用于治疗中风或因情志刺激,风痰内动导致的痰阻气道,闭扰神明,表现为突然口闭气塞、昏迷不醒、失去知觉、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常配伍皂荚共研末。
若手足厥冷,可配伍当归、桂枝、通草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细辛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镇静、抗衰老、杀虫、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升高血糖及免疫抑制等作用。
使用方法
细辛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细辛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3克。
散剂每次服用0.5~1克。
外用适量。可以研末外敷、吹鼻或煎水含漱。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细辛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有小毒,不宜过量,过量易致中毒。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
常见配伍
细辛配川芎
细辛善于祛风散寒止痛;川芎善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两药配伍使用,既能活血祛瘀,又能祛风止痛,风祛则营卫和,血行则风自灭。适用于外感风寒导致的头身疼痛,又常用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细辛配附子
细辛外散风寒,内祛阴寒,温通肾气,开通诸窍;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两药配伍使用,温通宣散,既走膀胱经之表,又入肾经之里,相得益彰,共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祛痰化饮之功。适用于阳虚阴盛所致的胸痹心痛以及阳虚痰饮咳喘。
细辛配茯苓
细辛辛温,善于温肺化饮;茯苓甘淡平,善于健脾利水滲湿。
两药配伍使用,温化痰饮之功更为显著,适用于痰饮停肺所致的咳喘。
细辛配生石膏
细辛辛温而善于散寒止痛;生石膏辛甘大寒而善清胃热。
两药配伍使用,寒热同用,用生石膏制约细辛温热之性而取其止痛之用,具有清泻胃火、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胃火上炎所致的牙痛。
细辛配生地黄
细辛辛散温通,散寒止痛,易伤阴助热;生地黄性味甘寒,滋阴清热,寒热相制,刚柔相济,而有清热止痛之功,适用于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牙痛等证。
组成方剂
麻黄附子细辛汤
药物组成:麻黄、细辛、附子。
功能与主治:助阳解表。
适用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症见发热,怕冷明显,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能缓解,神情疲惫昏昏欲睡,脉搏需要重按才能感受到,脉象细软,时有时无;
或用于暴哑,症见突发声音嘶哑,甚则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情疲惫昏昏欲睡,舌淡苔白,脉搏需要重按才能感受到。
九味羌活汤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苓、甘草
功能与主治:发汗祛湿,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后颈部肌肉筋脉牵引不舒,身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象轻浮。
小青龙汤
药物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适用于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膈部胀满不适,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能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象轻浮。
苓甘五味姜辛汤
药物组成: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
功能与主治:温肺化饮。适用于寒饮咳嗽。症见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象又直又长像按住琴弦一样,且脉象圆滑,像珠子在盘中滚动。
独活寄生汤
药物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适用于痹痛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症见腰膝疼痛酸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像细线一样,摸起来软弱无力,需要重按才能感受得到。
制成中成药
辛芩颗粒
药物组成:细辛、黄芩荆芥、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白术、桂枝、石菖蒲等。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祛风通窍,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
滴通鼻炎水
药物组成:蒲公英、细辛、苍耳子、辛夷、麻黄、白芷、 黄苓、石菖蒲等。
功能与主治:祛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风热蕴肺所致的伤风鼻塞、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鼻渊(鼻窦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小青龙颗粒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等。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宽胸气雾剂
药物组成:细辛油、高良姜油、荜茇油、檀香油、 冰片等。
功能与主治:辛温通阳,理气止痛。用于阴寒阻滞、气机郁结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痛、形寒肢冷;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药膳食疗
痹症
独活、杜仲、牛膝、芍药、防风、地黄、秦艽各6克,细辛2克,肉桂1克,茯苓、桑寄生、人参、当归各10克,川芎、甘草各3克,当年成年雄鸡1只,葱50克,生姜20克,大蒜6瓣,食盐适量,食用油适量。
将上述草药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调料拌匀。雄鸡宰杀,净毛,去除内脏,洗净,沥干水。将调拌好的药物和调料装入鸡腹内,腌渍入味。在烧热的锅内放入食用油,七成热时,将鸡下油中煎制,待鸡泛黄至熟,捞出沥油。另起热锅加熟油少许,煸姜、葱,加入清汤,调好味后,将已煎好的鸡下汤内略煮,待汤沸后即可。佐餐食用。
脘腹胀痛、食欲不振、疝气疼痛
砂仁、丁香、檀香青皮、薄荷、藿香、甘松山柰、官桂、大茴香、白芷、甘草、菊花各12克,红曲、木香、细辛各8克,干姜2克,小茴香5克,烧酒1升。
以上药食以绢袋盛好,入烧酒中浸泡,10日后可用。每日早、晚各饮1次,每次20~30毫升。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细辛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细辛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细辛和不宜与藜芦同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细辛有小毒,不宜过量,以防中毒。
特殊人群
素有高血压史、肾功能衰退者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细辛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细辛与藜芦属于中药“十八反”的范畴,不宜同用。如果您正在服用藜芦或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阴虚、血虚、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及肺燥伤阴干咳者禁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大剂量细辛挥发油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随意运动和呼吸减慢,反射消失,最后由于呼吸麻痹而死亡。
细辛对于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过量使用可引起心律失常。
大剂量细辛可导致中毒,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出汗、颈项强直、口渴、体温及血压升高、瞳孔轻度散大、面色潮红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转入痉挛状态,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排尿困难、甚至无尿排出,最后死于呼吸麻痹。
鉴别用药
细辛与麻黄
二者均能发汗解表,同可用治风寒感冒,但功效偏重有差异。
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可散肺与足少阴肾经风寒,发汗之力虽不如麻黄,但散寒力胜,既治一般风寒感冒,尤善用于寒犯少阴,无汗恶寒、发热脉沉之阳虚外感;且长于通窍止痛、可以温散肺中的寒邪、化除肺中的痰饮,善治头面诸窍疾患、风湿痹痛及痰饮喘咳等证。
麻黄辛开苦泄,重在宣发卫气,开通腠理,透发毛窍,发汗解表,主散肺与膀胱经风寒,为作用较强的发汗解表药,主治风寒外束,肺气壅实,毛窍闭塞,表实无汗的风寒感冒重证;还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可用于肺气郁闭的喘咳息促及风邪袭表,一身尽肿的水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