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耳菊
概述
药物介绍
羊耳菊是菊科植物羊耳菊干燥的全草。
羊耳菊药性凉,味辛。归肺、肝、胃、脾经。
羊耳菊的主要成分是黄酮、蒽醌、甾醇、三萜、有机酸、倍半萜、苯丙素、挥发油等。其中,黄酮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作用
用途
羊耳菊具有散风清热、解毒消肿、行气止痛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羊耳菊具有抗炎、抑菌、镇痛等作用。
羊耳菊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胃痛、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疮痈疔毒等症。
羊耳菊的作用
羊耳菊具有散风清热,解毒消肿,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病症,需要遵医嘱用药。
羊耳菊味辛,性凉,归肺、肝、脾、胃经,具有散风清热,解毒消肿,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胃痛,疮痈疔毒(一种皮肤病,指程度严重的疔疮)等病症。部分患者服药后会出现胃痛的情况。
临床上羊耳菊和草果、槟榔、厚朴、黄连、白术等一起使用可用于治疗胃痛;与牛蒡子、马勃、板蓝根、连翘一起使用可用于治疗咽喉疼痛。
若需使用羊耳菊,建议使用前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羊耳菊可以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5~30克。
羊耳菊可以配合其他药物泡酒。
跌打风湿药酒:和五加皮、红花、生地黄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积瘀肿痛、风湿骨痛等。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羊耳菊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羊耳菊。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服用羊耳菊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羊耳菊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羊耳菊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没有发现报道显示羊耳菊有毒性作用,也未发现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羊耳菊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报道。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羊耳菊,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功效对比
羊耳菊是菊科植物羊耳菊的干燥全草,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两者功效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
羊耳菊和菊花都具有散风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疮痈肿毒。
羊耳菊还具行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痛、风湿痹痛等。菊花还具有平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眩晕、眼目昏花、目赤肿痛等。
用药误区
误区:感冒都可以用羊耳菊治疗
羊耳菊有散风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之邪引起的感冒发热,但是羊耳菊性凉,如果是风寒之邪引起的感冒应该谨慎使用羊耳菊,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不要自己随意用药,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羊耳菊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江西、福建、广东、浙江等地。越南、马来西亚、緬甸、泰国、印度等地也有出产。
羊耳菊具有如下特征:
羊耳菊的根深褐色,大致为圆柱形,长有分枝,断面为黄白色,部分中间为黑色。茎为圆柱形,有较少的分枝,表面颜色为黄绿色或黄棕色,覆盖有绒毛。叶有短柄,互生,叶片为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基部为楔形,先端逐渐变尖,边缘长有稀疏的锯齿;上表面为深绿色,下表面覆盖有灰白色绒毛,头状花序排成圆锥形,花为淡黄色。羊耳菊气味轻微,品尝时味道苦、微甜。
好的羊耳菊根多、茎叶颜色是绿色的。
羊耳菊存放于干燥的地方。
相关中成药
正骨水:具有活血袪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骨折脱位、跌打扭伤以及体育运动前后消除疲劳。
双羊喉痹通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用于急乳蛾、急喉痹引起的咽喉肿痛。
中华跌打丸: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生肌、舒筋活络、活血祛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挫伤筋骨、新旧瘀痛、创伤出血、风湿瘀痛。
雅叫哈顿散: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喉炎、胸腹胀痛、虚劳心悸、月经不调、产后流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功效作用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注意事项
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