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简介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的功效
野菊花是一种常见中药,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还可应用于保健食品中
有野菊花过敏史的人群应禁止使用本品
中药介绍
野菊花(flos chrysanthemi indici),取自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新疆、甘肃、内蒙、西藏、陕西、河南等地。
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以类球形、完整、色黄、体轻、气芳香、味苦而有清凉感者为佳。
性状特征
野菊花
呈类球形,直径在0.3~1厘米,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
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残留总花梗。
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
以花序完整、色黄香气浓者佳。
炒野菊花
炒野菊花是野菊花的炮制品。
呈类球形,直径在0.3~1厘米,焦黄色。
储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瘛(chì)。”
《本草求真》:“野菊花一名苦薏,为外科痈肿药也,其味辛而且苦,大能散火散气,故凡痈毒疔肿,瘰疬, 眼目热痛,妇人瘀血等症,无不得此则治。。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主治病症
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作用分析
清热解毒
野菊花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壅盛所导致的各种以皮肤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及咽喉肿痛等。
泻火平肝
野菊花入肝经,擅长泻肝火,同时可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适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导致的眼睛红赤肿痛。
野菊花还有平肝阳的功效,可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高血压等。
临床应用
疔疮痈肿
本品清热解毒、化脓消肿,用于治疗风热邪气聚集在皮肤,导致局部产生的以红、肿、热、痛甚至化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配伍蒲公英、 决明子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可内服,也可外用。
目赤肿痛
本品辛散苦降,功能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导致的眼睛红赤肿痛,常与决明子、密蒙花等同用。
咽喉肿痛
本品清热疏风,可治疗因风热上袭咽喉所致的咽部红肿疼痛,常与金银花桔梗马勃牛蒡子、银翘、蚤休等同用。
头痛眩晕
本品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可单味泡水代茶饮,常与夏枯草、决明子、钩藤等同用。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常与珍珠母龙骨、牡蛎等镇肝息风药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野菊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保肝、降压、调血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一切药性、药效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野菊花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野菊花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
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野菊花
取生野菊花,晒干,即得。
炒野菊花
取野菊花,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即得。
常见配伍
野菊花配蒲公英、紫花地丁
三药均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为治疗热毒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红、肿、热、痛及化脓感染等表现的重要中药。
野菊花泻火解毒力强;蒲公英善于疏肝解郁而行气滞;紫花地丁擅长凉血、散血热聚集。
三药相配,能增强泻火凉血解毒、行滞、消痈散结的力量。是治疗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化脓、发红成片的重要中药,还可以治疗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等热毒炽盛导致的疾病。
野菊花配桑叶
野菊花质轻气凉,善于疏风解毒、 泻火平肝;桑叶甘寒清润,擅长宣肺疏风、清肝、明目、平抑肝阳。
两药相配,疏风清热、平抑肝阳的药力增强。适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导致的眼睛红赤肿痛;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
组成方剂
七星剑
药物组成:野菊花、苍耳草、豨莶草半枝莲、地丁草、麻黄、草河车。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的初期,恶寒发热,心烦躁乱,甚至头脑糊涂,不明是非,苔白或黄,脉浮数。
制成中成药
野菊花栓
药物组成:野菊花
功能与主治:抗菌消炎。用于前列腺炎及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鼻咽清毒剂(颗粒)
药物组成:野菊花、重楼两面针苍耳子夏枯草、 蛇泡筋、龙胆、党参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痰热毒瘀蕴结所导致的鼻咽部慢性炎症,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物增多。
复方野菊感冒颗粒(片)
药物组成:野菊花、桑叶、一枝黄花、枇杷仁、南沙参芦根甘草、薄荷油
功能与主治:清热疏风,润燥止咳。用于风热、温燥之邪犯肺而致的发热、头晕咳嗽、咽干喉痛。
菊蓝抗流感片
药物组成:野菊花、人工牛黄、板蓝根、乙酰水杨酸、 水牛角浓缩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咽喉部的红肿热痛、干燥及异物感。
菊明降压片(丸)
药物组成:野菊花、决明子
功能与主治:降压。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性高血压。
药膳食疗
乳痈轻症,即西医学所说的乳腺炎
野菊花1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肝气郁结所导致的脸部的雀斑,黄褐斑等
玫瑰花25克,红花、鸡冠花凌霄花、野菊花各15克,大米粉、糯米粉各250克,白糖100克。
将上述食材做成粉糕,筛后放入糕模内,用武火蒸12~15分钟,当点心食用。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野菊花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野菊花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野菊花过敏史的人群,应禁止使用本品。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野菊花性寒,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如服用期间出现胃部不适、肠鸣、大便溏稀应停止服用。
鉴别用药
野菊花与菊花
两药均性寒,味苦辛,归肝肺经,既能清热解毒,治痈肿、疔疮、肿痛,又能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可以治肝火或风热导致的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
野菊花更擅长清热解毒,大多用于热毒引起的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及感染性疾病、咽喉肿痛。
菊花属辛凉解表药,解毒的作用不及野菊花,以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为主,还可以补益肝阴,多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引起的发热头痛、肝肾亏虚引起的视物不清及肝热引起的抽搐。
野菊花与金银花
两药均性寒,归肺经,能清热解毒。善于治疗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化脓、感染及成片发红等症状。
野菊花味苦辛,主要入肝经,又能清肝明目、泻火平肝,能治疗肝热导致的眼睛红赤肿痛及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
金银花甘寒,气味芳香,清透解毒力强,可以治疗各期的外感热病;同时可以治疗急性阑尾炎、肺脓肿及火热毒邪引起的痢疾便血等症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