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木瓜
简介
中药介绍
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的干燥带叶茎枝。
常被制成中成药,用于治疗风湿邪气侵袭人体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以及瘀血闭阻引起的跌打伤痛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微苦,性平。归肝、胃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
全年均可釆割,洗净,切段,干燥,以叶色棕绿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呈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0.2~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粗纵纹,可见小枝痕。
切面皮部狭窄,深棕色,木部宽广,浅棕黄色,有密集的放射状纹理和成形小孔,髓部明显。质硬或稍韧。
掌状复叶互生,小叶片长椭圆形,革质,长5~10厘米,宽2~4厘米,端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上表面深棕绿色,有光泽,下表面浅棕绿色,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5厘米。
储存方法
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福建药物志》:“止痛,祛风,散瘀。治胃痛,神经痛,风湿关节痛,牙痛,脱臼,跌打损伤。”
《浙江药用植物志》:“舒筋活络,解毒利尿,调经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水肿,脚气,痈肿,尿闭,月经不调,天疱疮。"
《广西植物名录》:“藤,止痛;藤及根,利尿。。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
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头痛,牙痛,痛经,跌打伤痛。
作用分析
祛风止痛
野木瓜味苦,药性平和,祛风湿止疼痛的力量缓和,是治疗风湿邪气侵袭人体引起的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及活动障碍的重要中药。
野木瓜还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闭阻引起的头痛,牙痛,痛经,腰膝疼痛,跌打伤痛等疾病。
野木瓜能化湿,利水消肿,可用于治疗湿邪下注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下肢胫骨附近水肿疼痛。
舒筋活络
野木瓜更擅长舒筋活络,是治疗筋脉拘挛的重要中药,可随证配伍,无论是风寒湿邪气还是风湿热邪气引起的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及活动障碍,都可应用。
临床应用
痹证
野木瓜治疗由较重的寒邪合并风邪和湿邪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疼势较剧,疼痛位置固定,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遇寒加重,得热减轻等症状时,可配伍乌头、防己等药物。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野木瓜有镇痛、抗炎、神经传导阻滞及放射增敏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野木瓜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野木瓜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
野木瓜也可以浸酒,外用时适量,捣烂敷在患处。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采摘后除去杂质及泥上后,洗净,切段干燥后备用。
制成中成药
野木瓜片
药物组成:野木瓜。
功能与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邪阻络型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
野苏颗粒
药物组成:野木瓜、陈皮、白矾、碳酸氢钠。
功能与主治:理气调中,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寒凝所引起的胃脘疼痛、腹胀、打嗝。
祛伤消肿酊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 皮肤青紫瘀斑,肿胀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急性扭挫伤见上述证候者。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野木瓜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野木瓜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孕妇慎用,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孕妇慎用。
用药禁忌
有野木瓜过敏史,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野木瓜与木瓜
两者都是祛风湿药,都能够舒筋活络,治疗风湿邪气侵袭人体引起的肌肉、骨关节疼痛。
野木瓜祛风止痛,作用较广,用于头痛,牙痛,痛经,跌打伤痛等。
木瓜舒筋活络作用良好,是治疗风湿邪气侵袭人体引起的肌肉、骨关节疼痛以及筋脉拘挛的重要药物;并且能和胃化湿,用于治疗呕吐、腹泻以及肌肉痉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