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
简介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
常见中药材,既是中药又可当作食物。炮制后可入药,常用于方剂、中成药内
虚寒精滑者忌服,脾虚无湿,大便燥结,津液不足者慎用,孕妇慎用
中药介绍
薏苡仁(Coix Seed)为禾本科植物薏米的干燥成熟种仁。
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食少泄泻、体倦无力,湿邪阻滞经络导致的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以及肠痈、肺痈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薏苡仁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福建浦城、莆田、建阳,河北安国、阜平,辽宁正阳、庄河等地。
于南方8~9月,北方9~10月采收,脱粒,晒干,碾去硬壳、果皮、种皮,筛净后晒干。以粒大、饱满、色白、无破碎者为佳。
性状特征
薏苡仁
宽卵形或长椭圆形,表面乳白色,光滑;背面圆凸,腹面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
质地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是薏苡仁的炮制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淡黄色,略带焦斑和凸起,气微香。
麸炒薏苡仁
麸炒薏苡仁是薏苡仁的炮制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微黄色,略有香气。
储存方法
储存于干燥容器内,密闭,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防蛀。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名医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主治病证
用于水肿,脚气(腿脚麻木酸痛肿胀),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湿邪引起的痹症、肢体拘紧挛缩),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作用分析
利水渗湿
薏苡仁味甘、性淡,可使体内湿邪经小便排出。
能够治疗水湿滞留或体内湿热导致的水肿脚气(腿脚麻木、酸痛肿胀)、小便不利等。
还可用于温病的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邪偏胜。
健脾止泻
薏苡仁入脾、胃经,味甘,能补益脾土但不滋腻;性淡,可渗除脾湿。因此是清补淡渗佳品,对于脾虚湿滞患者尤其适用。
能够治疗因湿邪困阻脾土导致的饮食减少、大便不成形等。
生用时偏寒,可治疗湿热蕴于体内,霍乱吐泻导致肌肉持续紧张、僵硬。
除痹
薏苡仁善于祛除肌肉筋骨的湿邪,能够渗湿除痹,舒通经脉,缓和拘挛,通利关节。
能够治疗湿邪阻滞经络,筋脉痉挛疼痛等;药性偏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治疗湿热下注导致的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清热排脓
薏苡仁还具有清肺肠热、排脓消痈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痈、肠痈。
解毒散结
薏苡仁可清热解毒散结,能用于治疗赘疣、癌肿等。
临床应用
水肿,脚气浮肿
治脚气(脚气病,主要表现为腿脚麻木、酸痛肿胀)水肿,可配伍防己、木瓜、苍术,或与赤小豆、冬瓜皮煮粥,或配伍鸡鸣散。
治疗水湿停于体内导致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可配伍黄芪白术茯苓泽泻猪苓等。
脾虚泄泻
治脾虚湿盛引发的饭量减少、泄泻,可配伍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白扁豆等。
治疗湿热蕴于体内,霍乱吐泻导致肌肉持续紧张、僵硬,可配蚕砂、木瓜、黄连等。
湿痹拘挛
治疗湿邪阻滞经络导致的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配伍羌活独活、苍术、防风等。
治疗湿邪郁于经络,身热身痛,出汗等,可配竹叶、滑石通草等。
治疗湿热邪气下注,热比湿重,双脚麻木,痿软疼痛,可与黄柏、苍术、牛膝等。
治疗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肌肉酸楚,可配防己、忍冬藤石膏、晚蚕砂、赤小豆等。
肺痈,肠痈
咳吐脓痰之肺痈,可单用,或与苇茎、冬瓜仁、桃仁同用。
治肠痈,可配伍附子败酱草
湿温病,暑湿邪在气分
治疗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可配伍苦杏仁、白蔻仁、滑石、半夏等。
赘疣,癌肿
治疗赘疣,可单用或研粉醋调外敷,或与大青叶、板蓝根、升麻同用。
治疗癌肿,临床可选“注射用薏苡仁油”。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本品具有调节胃肠道、抗癌、​降糖、降脂、抗肥胖、抑制溃疡、增强体液免疫、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一切药效、药性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会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薏苡仁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
用法用量
薏苡仁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常规用量为9~30克。
也可入丸剂、散剂,用量同上。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用于清利湿热、除痹消痈时,适合生用。用于健脾止泻时,适合炒用。
炮制方法
薏苡仁
原药材去除皮壳及杂质,筛去灰屑。
炒薏苡仁
取干净薏苡仁,置于炒制容器内,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略鼓起,表面有突起,取出放凉。
麸炒薏苡仁
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烟起后投入干净薏苡仁,炒至微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取麦麸。
每100千克薏苡仁,用麸皮10~15千克。
常见配伍
薏苡仁配冬瓜皮
薏苡仁擅长健脾利尿;冬瓜皮擅长利尿消肿。
两药合用,能够增强利尿消肿的疗效,适用于湿热盛而且脾虚造成的浮肿,小便短少。
薏苡仁配白术
薏苡仁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两药配伍,可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湿盛导致的饮食不消化、泄泻、身体倦怠乏力等。
薏苡仁配麻黄
薏苡仁擅长除湿通痹;麻黄擅长发汗解表利尿。
两药配伍,有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在肌表、浑身疼痛、筋脉不能伸展的痹症。
组成方剂
参苓白术散
药物组成:薏苡仁、人参、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砂仁桔梗、大枣。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虚湿盛证,饮食不消化,胸口、胃脘部满闷不适,肠鸣泄泻,肢体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
三仁汤
药物组成:薏苡仁、杏仁、白蔻仁、半夏通草滑石厚朴、竹叶。
功能与主治:宣畅气机,清利湿热。适用于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湿比热重等证,表现为头痛发冷,身体沉重疼痛,胸闷,无饥饿感觉,午后发热等。
制成中成药
四妙丸
药物组成:薏苡仁、苍术牛膝、盐黄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下注导致的痹证,表现为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三仁合剂
药物组成:薏苡仁、苦杏仁豆蔻、滑石、淡竹叶、姜半夏、通草、厚朴。
功能与主治:宣化畅中,清热利湿。适用于湿温初起,邪气仍在气分,或暑温夹湿,症见头痛身重,胸闷,无明显饥饿感,午后发热等。
注射用薏苡仁油(康莱特注射液)
药物组成:薏苡仁。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消癥散结。适用于不宜手术的气阴两虚、脾虚湿困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原发性肝癌。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有一定的抗恶病质、止痛的功效。
药膳食疗
皮肤浮肿,面色暗淡,面部扁平疣
薏苡仁200克,茯苓10克,粳米200克,鸡脯肉100克,干香菇4个。
薏苡仁用7倍清水武火煮沸,再文火慢煮到手能捏烂的程度;粳米用5倍清水煮1小时;将两粥合并,加入香菇、鸡肉丁、茯苓粉,再煮至粘稠。
寒湿泄泻,不思饮食
先用干姜高良姜各4.5克,白豆蔻3克,用水煎煮,过滤。
再将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加入,添适量水,共同煮粥,每日分2次食用。
风湿痹久,水肿,筋脉拘挛
薏苡仁粉末适量,粳米适量,共同煮粥,每日食用。
暑湿外感,头身困重
薏苡仁、白扁豆各30克,粳米100克,煮粥,每日分两次食用。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薏苡仁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薏苡仁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患者若有薏苡仁过敏史,禁止使用。
虚寒精滑者忌服;津液不足,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慎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薏苡仁与炒薏苡仁
二者属于薏苡仁的不同炮制品,功效各有偏重。
生薏苡仁药性偏凉,能清热利湿,除痈排脓,解毒散结,可治疗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等。
炒薏苡仁药性偏于平和,擅长健脾止泻,多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等。
薏苡仁与茯苓
两药均能利湿健脾,都归脾经,都适用于脾虚湿盛证,表现为食少体倦,大便不成形等。
薏苡仁作用缓和,常需要大剂量才能见效;且薏苡仁药性偏凉,有清热排脓的作用,擅长治疗肺痈、肠痈、痈肿等,还能够祛除筋骨肌肉之湿邪,可治疗风湿痹痛。
茯苓补益心脾,宁心安神,是利水渗湿的重要中药,健脾利湿的作用强于薏苡仁,适用于痰饮引起的眩晕、心悸、咳嗽,也适用于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等。
药食同源
薏苡仁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做熬粥、炖汤、代茶饮、泡酒等,日常用途广泛。
特点介绍
薏苡仁药食两用的性质决定了它用途的多样性,具体使用根据不同途径有所区别。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时有所不同。
比如,药用时使用量需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而作为食品时,可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熬粥、炖汤、代茶饮、泡酒、作为食用制品等),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或增或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薏苡仁作为药物时,成人每天用量为9~30克。
薏苡仁作为食物时可适量使用,可做粥、茶、汤和加工产品如薏苡乳精、薏米粉、薏米糕点及保健酒等。
药膳应用
粥类
薏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30克,茯苓20克,大米100克。
做法:加水3000毫升,大火煮沸,小火熬粥。
功效:健脾祛湿。
薏苡仁山药粥
材料:薏苡仁100克,山药50克,白糖适量。
做法:薏苡仁、山药加水煮至薏苡仁烂熟,加适量白糖。
功效:健脾止泻。
汤类
冬瓜薏苡仁瘦肉汤
材料:猪瘦肉250克,冬瓜(去皮)250克,薏苡仁60克,调料适量。
做法:冬瓜、猪肉洗净切块,全部原料放入锅内,加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汤2小时,适当调味。
功效:养血益阴,祛湿健脾。
茶类
薏苡仁木瓜茶
材料:薏苡仁100克,木瓜40克。
做法:将以上药物研为粗末,服用时取10~20克,放入保温瓶中,加入沸水300毫升,盖闷30分钟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酒类
黄芪薏苡仁酒
材料:黄芪100克,薏苡仁100克,杜仲50克,白酒1升。
做法:纱布包裹药物,置于酒中浸泡7天。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益骨,健脾祛湿。
相关食用制品
薏苡牛奶
材料:薏苡仁150克,牛奶100毫升,水200毫升,白糖适量。
做法:薏苡仁洗净浸泡,与水一同打浆,过滤,小火煎煮,加入牛奶搅拌均匀,晾凉,加适量白糖调味。
功效:除湿美白。
营养成分
含糖类,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铁、铜、锌、锰、钙、镁等人体必需营养元素,以及多种脂肪酸,黄酮类,内酰胺类等。
食用注意
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用。
根据中医体质学说,阴虚体质人群(主要表现为夜里烦热等症状)忌食或少食;气虚、湿热体质人群适宜食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
药食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