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
简介
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炮制后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中药介绍
知母(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
主要药性
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须和泥沙,晒干,习惯称作“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习惯称作“知母肉”。切厚片。以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性状特征
知母
呈不规则类圆形厚片。
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色,可见少量残存的黄棕色叶纤维和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
切面黄白色至黄色。咀嚼口感带黏性。
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盐知母
盐知母是知母的炮制品。
形如知母片,色黄或微带焦斑,味微咸。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盐知母需密闭,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防潮。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本草纲目》:“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作用分析
清热泻火
知母味甘苦性寒,苦寒可降泄火,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生津润燥止渴,尤其擅长清肺胃气分实热。
是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的常用药。
滋阴润燥
知母甘寒质润,入肺、胃、肾经。擅长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是治疗阴虚内热的常用药。
入肺经能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燥导致的咳嗽;入胃经能泻胃火,滋胃阴,可用于阴虚内热导致的消渴;入肾经能泻肾火,滋肾阴,可用于肾精亏虚,阴虚火旺导致的骨蒸潮热、心烦、盗汗等疾病。
还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肠燥便秘。
临床应用
气分实热证
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肺热燥咳
常与川贝母相须为用,如二母宁嗽丸
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治阴虚内热之消渴,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同用,如玉液汤。治肠燥便秘,常与生地黄、玄参麦冬等同用。
骨蒸潮热
治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心烦盗汗等,常与黄柏地黄等同用,如知柏地黄丸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知母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抗应激性胃溃疡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知母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
用法用量
知母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2克。或入丸、散。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滋阴宜盐水炙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知母
取原药材,除去毛状物以及杂质,洗净,然后把药材用湿物遮盖或者喷洒适量清水,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的水分缓缓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切厚片,干燥,清除毛屑。
盐知母
取洗净知母片,放在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变色,喷淋盐水,炒干后取出晾凉。每100千克知母片,用食盐2千克。
常见配伍
知母配黄芩
知母擅长清肺热而润肺燥;黄芩善于泻肺火而解热毒。
两药同用,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的力量增强。适用于肺热壅滞导致的咳嗽、痰黄黏稠。
知母配黄连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两药同用,清热泻火的力量增强,而且一润一燥,可清热却不损伤阴液。适用于肺胃火热亢盛导致的咳嗽痰多,口臭牙痛以及内热津伤的消渴证。
知母配黄柏
知母性寒质润,擅长泻肾火,滋肾阴,退骨蒸;黄柏苦寒沉降,擅长泻肾火,退虚热。
两药同用,可以增强泻肾火,滋肾阴,退虚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导致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知母配天花粉
知母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止渴。
两药同用,善清肺胃实热而生津止渴。适用于热病伤津导致的口干舌燥、烦渴以及消渴证。
知母配酸枣仁
知母清热滋阴,泻火除烦;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
两药同用,清虚热,安心神的力量增强。适用于阴虚有热、虚烦不得眠、心悸健忘等。
组成方剂
白虎汤
药物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适用于气分热盛证,可见高热面赤,烦渴,汗出恶热。
知柏地黄丸
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可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
玉液汤
药物组成:山药、黄芪、知母、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功能与主治:益气滋阴,固肾止渴。适用于消渴气阴两虚证,症见口干口渴,饮水不解,小便数多,困倦气短。
制成中成药
大补阴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醋龟甲、盐知母、盐黄柏、猪脊髓。
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清肺抑火丸
药物组成:黄芩、栀子、黄柏、浙贝母桔梗前胡苦参、知母、天花粉、大黄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养阴降糖片
药物组成:黄芪、地黄党参枸杞子、葛根、玄参、知母、玉竹、五味子、牡丹皮、虎杖川芎
功能与主治:养阴益气,清热活血。用于气阴不足、内热消渴,症见烦热口渴、多食多饮、倦怠乏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清胃黄连丸
药物组成:黄连、石膏、黄芩、栀子、连翘、知母、黄柏、玄参、地黄、牡丹皮、赤芍、天花粉、桔梗、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
药膳食疗
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黄12克,知母6克,牡丹皮9克。
小火慢煨2~3小时,至鳖甲酥烂,吃鳖肉喝汤,每次 1小碗,日2次。
气管炎,咳嗽,肺结核
昆布500克,百部500克,知母(蜜炙)1千克。
用50%乙醇浸泡1周,回收乙醇,加蒸馏水至5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知母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知母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知母,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知母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如果有知母过敏史,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知母与盐知母
两者为知母的不同炮制品。均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知母苦寒滑利,擅长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泻肺胃之火,尤其适合生用,多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知母盐炙可引药下行,专于入肾,所以盐知母滋阴降火的力量更强,擅长清虚热,常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知母与石膏
两者同为清热泻火药,均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及肺热咳嗽。
知母味苦甘性寒,质地滋润,滋阴润燥的力量较强,重在清润,擅长滋润肺胃之燥,所以多用治阴虚燥咳及阴虚消渴证;知母兼归肾经,又善于滋肾降火,并能润肠通便,又可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以及肠燥便秘。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清热泻火的力量较强,重在清解,善于清泻肺胃实热,所以多用治肺热咳喘以及胃火上炎的头痛、牙龈肿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