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梗
简介
具有宽中理气、止痛、安胎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中成药中
气虚及表虚的人慎用,有紫苏梗过敏史的人禁止使用本品
中药介绍
紫苏梗(Perilla Stem)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胸膈痞闷,胃脘疼痛,暧气呕吐,胎动不安等疾病。
主要药性
性辛,味温。归肺、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省区。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性状特征
呈类方形厚片,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切面部黄白色,有细密的放射状纹理,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
以外皮色紫棕、有香气者为佳。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密闭,放在阴凉干燥处。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宽中理气,止痛,安胎。
主治病证
胸膈痞闷,胃脘疼痛,暧气呕吐,胎动不安。
作用分析
宽中理气
紫苏梗性辛散味温,能够宣通人体上下的气滞,所以可以治疗气滞引起的胸部、胃部的胀满、不舒,嗳气,呕吐等病证。
止痛
紫苏梗能够行气滞而止痛,又因为它归肺、脾经,所以可以治疗气滞引起的胃部疼痛和胸胁胀痛(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胀痛不适)的病证。
安胎
紫苏梗可以宣通人体上下的气滞,可以用于妇女怀孕时胎动不安引起的呕吐。
临床应用
气滞诸证
治疗脾胃气滞,胸部、胃部的胀满不舒,胃部疼痛,呕吐等表现,可与陈橘皮、半夏等同用。
治疗食积引起的胃部胀痛、消化不良,可与山楂、莱菔子等同用。
治疗脾胃寒邪凝聚引起的疼痛,可与生姜同用。
治疗妇女怀孕胎动不安引起的呕吐,与陈皮、砂仁等同用
治疗气血逆乱而引起的咳血、吐血,可与白茅花配伍 [4-6]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紫苏梗具有兴奋胃肠、降血糖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紫苏梗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
用法用量
紫苏梗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以适量的水浸润药材,使水分缓缓进入药材内部,直至药材完全吸收水分后,切厚片,静置干燥。
制成中成药
搜风理肺丸
药物组成:荆芥穗、紫苏梗、薄荷、前胡、陈皮、苦杏仁桔梗枳壳旋覆花竹茹、法半夏瓜蒌子黄芩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酸软,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闷,喘气,呼吸急促。
理气定喘丸
药物组成:紫苏子、紫苏梗、紫苏叶、陈皮、法半夏、茯苓芥子莱菔子、苦杏仁、川贝母桑白皮款冬花紫菀黄芪白术、百合、麦冬天冬知母地黄当归何首乌、阿胶。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补肺定喘。用于肺虚痰盛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胸膈及上腹部的胀满、不舒、心悸气短,口渴咽干。
胃苏颗粒
药物组成: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等。
功能主治: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用于胃脘胀痛,引起两胁疼痛,打嗝或者放屁后会舒畅一些,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没有食欲,排便不畅。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风梅颗粒
药物组成: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广东土牛膝、紫苏梗、薄荷脑。
功能主治:镇咳祛痰。用于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
祛浊降脂茶
药物组成:荷叶、车前草番泻叶、紫苏叶、紫苏梗、绞股蓝、茶叶。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泻热通便。用于减肥,降脂。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紫苏梗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紫苏梗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有紫苏梗过敏史的人群禁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本品辛温耗气,气虚及表虚的人慎用。
有紫苏梗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紫苏梗与紫苏叶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片入药称紫苏叶,其茎入药称紫苏梗。
紫苏叶和紫苏梗均味辛,性温,归肺、脾经,二者均有理气、和中、安胎的功效。
紫苏梗偏于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多用于胸部、胃部的胀满不舒,胃中气体上逆、冲出咽喉而发出声音的病证,呕吐,胎动不安等病证。
紫苏叶偏于发表散寒,多用于风寒表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