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中毒
概述
氰化物进入体内引起的中毒反应,严重程度与摄入剂量相关
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皮肤樱桃红,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最常见于火灾、职业暴露、不当使用硝普钠、自杀服用氰化物等
通过呼吸循环支持、镇静、抗癫痫等一般治疗,使用​​​羟钴胺​等药物解毒
定义
氰化物中毒是指吸入、口服、皮肤接触或者注射等途径导致氰化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反应。
氰化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行业,常见的包括氢氰酸、氢氟酸、氰化钾、氰化钠;桃仁、杏仁、白果仁等蔷薇科植物的果仁中,都含有生氰糖苷,分解后可生成氢氰酸。
氰化物是已知致命速度最快的毒素,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致死。工业生产中接触、误服氰化物,或者食用大量含氰化物的食物,都可能引起中毒。
分类
按照病程长短
急性中毒:氰化物中毒绝大部分是急性中毒,是通过不同暴露途径接触到氰化物引起的全身中毒反应。
慢性中毒:少数氰化物中毒是慢性中毒,包括抽烟者、长期小剂量接触氰化物等,可能出现慢性中毒表现。
按照暴露途径不同
经静脉:往往是因为不当使用硝普钠,硝普钠含有氰化物,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氰化物蓄积即可导致中毒。
经口:因自杀、误服或者食用大量含氰化物的食物如桃仁、木薯、白果等。
经皮肤接触:多为职业暴露,氰化物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可因操作不当导致皮肤直接接触氰化物引起中毒。
经呼吸道:火灾或者爆炸现场,在燃烧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氰化物,毒烟吸入导致中毒。
氰化物中毒的机制是什么
氰化物中毒的机制主要是氰化物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后,与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阻断细胞电子传递,使机体缺氧产生中毒效应。
氰化物急性进入人体后,释放出的氰离子迅速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断电子传递及氧化磷酸化,抑制细胞内氧的利用,导致细胞内窒息,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头晕、胸闷、头痛、呕吐,严重者引起口唇发紫、呼吸困难、抽搐、昏迷、死亡等。
平时应严禁食用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类。从事特殊行业时,应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毒物的密闭管理以及室内通风。
如有氰化物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病因
致病原因
氰化物中毒是指吸入、口服、皮肤接触或者注射等途径导致氰化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反应。引起氰化物中毒的常见情况包括:
火灾或者爆炸
在工业化国家,家庭火灾最常引起氰化物中毒。
同时含有碳和氮的物品可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氰化物,例如羊毛、丝绸、聚氨酯(绝缘材料/家具饰面)、聚丙烯腈(塑料)、三聚氰胺树脂(家庭用品)和合成橡胶,从而使受害者接触氰化物。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在氰化物中毒中占有很大比例。
采矿业中的金属提炼、珠宝制造中的电镀、摄影、塑料和橡胶制造、皮革脱毛以及杀鼠剂和熏蒸剂,均与氰化物中毒有关。
皮肤接触氰酸盐会导致灼伤,增大皮肤对氰化物的吸收。
联用氰酸盐和酸(例如电镀)会产生氰化物气体,其可导致致命性吸入暴露。
氰化物溶液飞溅,可导致皮肤和黏膜吸收。
不当使用硝普钠
硝普钠使用不当,可能引起氰化物中毒。
在长时间输注硝普钠的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或儿科患者中,氰化物可能会达到毒性水平。
误服大量含氰食物
蔷薇科类植物如桃、杏、枇杷、李子、杨梅、樱桃等的核仁及木薯等,都含有氰苷,分解后可生成氢氰酸。大量食用这些食物可引起中毒。
另外,自杀或者投毒、误服,也是氰化物中毒的重要原因。
高危因素
常见易发生氰化物中毒的情况:
从事金属提炼、电镀、塑料和橡胶制造、皮革脱毛生产。
火灾现场。
大量食用桃、杏、枇杷、李子、杨梅、樱桃等果仁。
发病机制
氢氰酸中毒机制是氰化物阻断细胞内线粒体的内呼吸功能,使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细胞内窒息)。
细胞缺氧导致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堆积,最终导致细胞坏死。
发生氰化物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最早受累,严重中毒时患者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症状
主要症状
急性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焦虑、意识模糊、眩晕、失去意识和癫痫发作。
心血管系统:首先出现心动过速和高血压,随后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以及各种心律失常。
呼吸系统:首先出现咳嗽、呼吸急促,随后变为呼吸过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肺水肿、呼吸困难。
胃肠道:呕吐和腹痛。
皮肤:潮红、发绀(皮肤、黏膜因缺氧而青紫),以及刺激性皮炎(皮肤暴露局部发红、瘙痒和水疱)。
呼出气体有苦杏仁味。
慢性中毒
慢性氰化物暴露导致的症状比较模糊,可能有如下表现:
头痛。
味觉障碍(异常味觉)。
呕吐。
胸痛。
腹痛。
焦虑。
并发症
急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颈静脉怒张、不能平卧等。
休克:表现为肢体发冷、血压下降、全身花斑、青紫。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水肿等,发生尿毒性脑病时有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抽搐等。
中毒性肝功能衰竭:表现为乏力、食欲不佳、呕吐、皮肤黄染、出血等。
迟发性神经损伤:严重氰化物中毒的幸存者,可能会出现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或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氰化物中毒属于急危重症,大多在急诊科就医。
有明显的职业接触和进食史,静脉血色、口唇和皮肤颜色鲜红,根据呼出气体特有的苦杏仁味,应怀疑氰化物中毒,立即送急诊科或者拨打120求救。
使用硝普钠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精神异常、意识障碍、抽搐、酸中毒、休克,均要尽快排除氰化物中毒可能。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怀疑氰化物中毒,立刻脱离中毒现场,去除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皮肤伤口以防止进一步吸收。
躁动不安者,家属应安抚患者情绪。
经口摄入的中毒者,需协助用木筷或手指抠喉催吐。
意识丧失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
就诊应有家属陪伴,防止意外发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明确的氰化物吸入、接触或者口服病史?
是否可以在现场或者中毒者呼出气中闻到苦杏仁味?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是否有头痛、烦躁、头晕、注意力集中困难、惊厥抽搐、昏迷?
是否有心悸、呼吸深快?
口服者是否有腹痛、呕吐症状?
出现症状后做了什么处理?
病史清单
是否有长期使用硝普钠病史?
是否曾在火灾或者爆炸现场并大量吸入现场空气?
是否有口服苦杏仁、桃仁、白果、白薯等蔷薇科植物?
是否长期抽烟?
有无糖尿病、精神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病史?
有无长期服药史,用的什么药?
有无特殊饮食习惯?
目前从事工作是什么?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B型钠酸肽、动脉血气、血液毒检。
影像学检查:胸部CT、脑CT、脑MRI、腹部B超等。
心电图、心脏超声。
其他检查:静脉血气分析高铁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诊断
诊断依据
氰化物中毒的诊断依据是患者明确接触氰化物的病史,出现如头痛、呼吸困难,口唇、皮肤、静脉血呈鲜红色,呼出气体有苦杏仁味,甚至意识模糊等症状,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小于1%,以及血氰化物浓度明显升高,同时排除其他原因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史
明确的接触氰化物病史,包括:
职业暴露史。
口服含氰化物的物质。
长期使用硝普钠等。
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焦虑、意识模糊、眩晕、失去意识和癫痫发作。
心血管系统:首先出现心动过速和高血压,随后心动过缓、低血压,以及各种心律失常。
呼吸系统:首先出现咳嗽、呼吸急促,随后呼吸过缓,气道分泌物增多、肺水肿、呼吸困难。
胃肠道:呕吐和腹痛。
皮肤:潮红、发绀以及刺激性皮炎(皮肤暴露局部发红、瘙痒和水疱)。
其他:横纹肌溶解,眼底镜检查可见鲜红小静脉。呼出气体有苦杏仁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氰化物中毒血常规可能基本正常。
血生化检查
排除低血糖引起神志改变,碳酸氢根和二氧化碳结合率下降,肌酸激酶可能明显升高。
心肌损伤标志物: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清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的升高,因为氰化物中毒引起心肌缺氧导致心肌受损。
B型钠酸肽:急性心衰患者会出现B型钠酸肽的明显升高。
乳酸检测:氰化物中毒患者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升高。血浆乳酸浓度与氰化物中毒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连续乳酸浓度评估可用于监测氰化物中毒的治疗进展。
毒检:血液氰化物浓度可用于确诊,但一般无法及时获得结果。本检查可以排查​​​对乙酰氨基酚​和​​​水杨酸​盐浓度检测,以排除这些常见的共同摄入物。
动脉血气分析:氰化物中毒患者会出现重度阴离子间隙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除了对细胞呼吸的抑制作用,氰化物还能诱导心血管衰竭和癫痫发作,从而加重阴离子间隙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静脉血气分析:氰化物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静脉-动脉氧化压(PO2)梯度降低(即静脉高氧),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减少至1%以下。
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测定:主要针对怀疑同时存在其他毒物暴露者,如:
一氧化碳中毒(例如房屋或车辆起火)。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诱发性药物如氨基水杨酸、硝酸甘油、非那西汀、利多卡因等暴露的患者。
心电图/心脏超声
心电图:排除影响QRS或QTc间期的传导系统中毒。
心脏超声:了解心脏有无结构性改变,有无室壁运动节段性异常,观察流出道有无梗阻。
影像学检查
胸片/胸部CT:氰化物中毒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
脑CT:脑CT主要排除脑部疾病引起的神志改变。
脑MRI:了解大脑缺血血氧情况,以便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可导致神志改变、癫痫发作、低血压、高乳酸血症的任何物质所致中毒,或表现与氰化物中毒相似的疾病,都应纳入鉴别诊断。以下仅列举常见情况的鉴别诊断。
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点:都可表现癫痫发作、意识改变、皮肤樱桃红、呼吸困难、静脉高氧、乳酸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停搏、呼吸停止等。临床上两者症状非常类似。
不同点:主要通过病史追查加以鉴别,在急性期一氧化碳中毒者,碳氧血红蛋白升高。
三环类抑郁药中毒
相似点:都可引起神志改变、癫痫发作、低血压和乳酸酸中毒。
不同点:三环类抑郁药中毒有明确的使用该类药物史,一般不会出现静脉高氧、皮肤樱桃红,动静脉氧分压不会下降,临床上主要依靠病史追查和相关检查加以鉴别,
心源性休克
相似点:均有喘憋、胸痛、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双肺可闻及满布湿啰音,有血压明显下降,甚至可以有心搏骤停。
不同点:心源性休克往往有心脏病病史,在感染、情绪激动、不规律服药等情况下诱发。
治疗
治疗目的:终止毒物作用,挽救患者生命,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通过现场救护、使用解毒药、对症支持进行治疗,救治患者同时应注意保护施救者。
一般治疗
一旦出现氰化物中毒,应脱离环境,口服者催吐,并进行紧急治疗。
稳定气道:不论脉搏血氧如何,都应按需保护患者气道并应给予高流量氧气,必要时高压氧治疗。氰化物中毒时禁止人工呼吸,以免施救者接触氰化物。可以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启动高级气道支持如气管插管、喉罩等。
稳定循环:需要通过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避免低血压。
神经系统稳定:意识障碍的患者,首先查指尖血糖排除低血糖引起的意识障碍,癫痫抽搐者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
去污染
吸入或局部暴露引起氰化物中毒,迅速使患者远离暴露源,去除其衣物并妥善弃置。
皮肤暴露中毒者,必须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以防止进一步吸收。
经口摄入后应迅速进行胃肠道去污染,建议催吐,不建议洗胃,推荐给予一次活性炭
在完成适当的去污染之前,施救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休克治疗
氰化物中毒很容易引起休克,需要大量补充晶体液。
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心搏呼吸骤停治疗
氰化物中毒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启动心肺复苏,给予胸外按压、呼吸机支持。
用药为肾上腺素、胺碘酮等。
癫痫/躁动治疗
针对氰化物中毒引起的躁动和癫痫,初始治疗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咪达唑仑、劳拉西泮等。
解毒治疗
结合氰化物
羟钴胺​:有条件时将其用作氰化物中毒的一线药物。因其起效迅速,对组织氧合没有不利影响,相对安全。
依地酸二钴:为起效迅速的氰化物静脉螯合剂。但依地酸二钴治疗氰化物中毒的案例有限,还需要更多数据来确定其安全性和疗效。
诱导高铁血红蛋白
氰化物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时,会形成毒性较弱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临床可使用​​​亚硝酸钠​或4-二甲氨基苯酚诱导高铁血红蛋白。
供硫剂
为硫氰酸生成酶提供硫剂增加其生成,将氰化物转化为硫氰酸盐随尿液排出从而解毒。
常用药物为硫代硫酸钠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和解毒治疗联合,可促进氰化物从组织转移到血液,理论上会增强解毒作用,同时改善呼吸状态,并减少脑部乳酸的激增。
预后
治愈情况
氰化物中毒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经及时治疗可恢复。
严重氰化物中毒经治疗幸存者,可能会出现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或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后因素
氰化物中毒死亡率较高,幸存者出现以下情况提示预后较差:
大量接触氰化物。
氰化物中毒后,组织细胞缺氧时间较长。
氰化物中毒引发心搏呼吸骤停。
氰化物中毒引起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氰化物中毒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系统中毒症状。
有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
高龄。
危害性
氰化物常引致“闪电样”猝死。患者在几分钟内即可能死亡。
氰化物中毒可以引起组织内呼吸抑制,导致细胞组织缺氧,造成组织不可逆损害。
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肝、肾的功能衰竭,休克,或神经系统后遗症等。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氰化物中毒患者应遵医嘱进行饮食恢复,注意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蛋、奶等。
适当补充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需求。
日常管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日常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不要做剧烈运动或使身体感觉疲劳。
心理管理
家属应安慰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避免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
随诊复查
根据心、脑、肾受损的情况安排复查,复查时间遵医嘱。
复查时可能需要进行心电图、CT检查、超声等检查。
预防
高危工作的操作人员,要注意环境通风,工作需佩戴好防护。
不要大量进食含氰化物的食物。
防火防爆。
戒烟。
严格遵医嘱使用硝普钠。长时间输注硝普钠的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或儿科患者,一旦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必要时停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