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上包块
概述
脚背组织或间隙所发生的异常肿胀、膨大或隆起
常见于皮肤囊肿、腱鞘炎,也见于脂肪瘤、痛风、化脓性关节炎等
当脚背包块明显增大,影响活动时,应及时就医
通过药物、物理及手术治疗病情可缓解症状,但明确病因才是治疗的关键
定义
脚背上长包块可表现为大小形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质地坚实或柔软,活动或固定于皮肤表面,可出现单个或多个,并可伴有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发生机制
脚背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正常情况下,脚背皮肤光滑,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当病原菌感染、出血、异常组织增生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脚背皮肤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时,可导致局部皮肤异常隆起,表现脚背局部包块形成。除此之外,长期居住于潮湿环境、脚背局部长期受压等,也可导致皮肤组织受损,并最终出现脚背包块形成。
表现
脚背上长包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疾病或原因引起脚背长包块有各自的特征;因此,其病情程度及伴随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特征
不同人脚背上长包块在包块的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缓解或加重的因素等特征上,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脚背包块的数目为单个,少数情况下为多个包块;较大者可覆盖于整个脚背皮肤表面,较小者可无察觉;质地可坚硬或柔软;活动度较差者无法推动,较好者可推向四周;按压时可出现剧痛,或无明显压痛。
脚背包块常在系统治疗后症状缓解,当再次剧烈活动、饮酒等时,可再次诱发脚背包块的发生。
伴随症状
伴骨折、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常见于足部损伤,如腱鞘炎、足部创伤等。
原因
脚背上长包块是一个症状而非疾病,导致脚背上长包块的原因众多,可能是疾病导致,也可能是环境因素、生活因素等所致。
疾病因素导致的脚背上长包块可见于各种皮肤疾病、足部损伤、足部肿瘤、风湿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以下仅举例引起脚背上长包块的部分疾病,不代表您一定患此种疾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疾病因素
皮肤疾病
皮肤囊肿
该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尤以儿童及青年多见。多发于头皮、颈、臀及背部,也可见于足背部。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肿呈圆形,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质较硬而具囊性感,基底可移动,与皮肤常有粘连。
瘢痕疙瘩
好发于前胸,也可见于颈、肩、耳、下肢等部位。
皮损初起为小而硬的红色丘疹,逐渐增大,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高起皮面,往往超过原损伤部位,呈蟹足状向外伸展,表面光滑发亮。多无自觉症状。常继发于烧伤、烫伤者,可形成大面积皮损,严重者可影响受累肢体功能。
足部损伤
常见疾病如腱鞘炎、足部创伤等。
腱鞘炎
腱鞘炎患者可出现脚部肌腱附近水肿形成,脚背局部包块形成,常由于过度行走、劳累引起,可表现为两侧包块形成,伴足内侧疼痛,并可向足底放射,行走时有不适或疼痛。
足部创伤
足部肿瘤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足部无痛性肿块,一般生长较缓慢,除肿块外几乎不引起任何症状。体检时于皮下可触及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质地可较软,活动度一般较好。
风湿免疫疾病
常见疾病如痛风。
反复痛风发作时可出现痛风石,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可见于跟腱、足部等处。外观为大小不一的、隆起的黄白色赘生物,可伴有受累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
感染性疾病
病变一般为单发,偶见多关节。脚背可因感染出现局部包块,伴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非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
长期居住于潮湿的环境,或者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容易跌倒或者遭受外物碰撞,造成脚背局部组织水肿,引起脚背包块形成。
生活因素
如脚背皮肤长时间压迫、摩擦局部皮肤(如鞋子不合脚),饮酒等因素,可引起脚背包块形成。
就医
如脚背上长包块确因环境因素、生活因素所致,且除去上述因素后脚背包块消失,并且无明显不适感时,可无需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如脚背包块明显增大,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常需及时就医,进行诊疗。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就医:
伴足背皮肤红肿、破溃、瘙痒、粗糙等。
脚背上包块疼痛剧烈,影响睡眠。
脚背上包块巨大,影响活动、正常工作和生活。
伴骨折、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
伴按压时活动、足部麻木、烧灼感等。
伴发热、足部红肿、活动受限等。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出现突然疼痛剧烈时。
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心律失常时。
出现休克时(血压<90/60mmHg)。
就诊科室
出现脚背上包块建议首诊于皮肤科、全科医学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伴足背皮肤红肿、破溃、瘙痒、粗糙等,可能需就诊于皮肤科。
伴骨折、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可能需就诊于足外科。
伴按压时活动、足部麻木、烧灼感等,可能需就诊于肿瘤内科。
伴关节红肿、疼痛、关节畸形等,可能需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伴发热、足部红肿、活动受限等,可能需就诊于普通外科。
由于导致脚背长包块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脚背长包块前有无诱因(如久居潮湿环境,局部长期受压、饮酒等)?
脚背包块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脚背包块常出现在哪些部位?是否对称?
脚背包块是单个还是多个?大小如何?
脚背包块质地如何,质软还是质硬?有无压痛?
脚背包块持续多长时间,是否可自行消失?
有无加重或缓解因素?
除脚背长包块,是否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疼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等)?
病史清单
近期有没有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家族中是否有成员存在相同或类似的病史或症状?
近期有没有采取过相关治疗?是否可以改善症状?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以及如有必要应补充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
视诊:观察皮肤及口唇黏膜颜色,判断是否存在苍白等颜色改变。观察眼部是否存在眼睑苍白;体型是否消瘦;足部皮肤有无红肿,关节有无畸形,脚背包块大小及个数。
触诊:医生会用手触诊皮肤温度是否增高,是否存在局部疼痛及压痛;包块活动度,包块是否质硬,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
叩诊:叩诊心肺,判断是否存在心肺结构异常;叩诊腹部,判断是否有移动性浊音。
听诊:必要时医生会用听诊器听诊心肺,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音异常及心脏杂音。
实验室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可明确是否存在有潜在的炎症。如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常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白介素-6:可提示免疫疾病是否活动,如白介素-6升高,常提示免疫疾病活动。
血培养:可明确感染类型。若培养结果提示某种细菌,提示该病菌导致的感染。
影像学检查
足部彩超:可明确包块性质。若在超声检查下显示为高回声的肿块,可提示脂肪瘤。
X线:关节X线可明确是否存在骨骼损伤,如存在骨折等情况,多提示外伤疾病;如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程度。
CT检查:关节CT可明确是否存在骨骼、关节损伤,如存在骨折、关节脱位等情况,多提示外伤疾病。
关节磁共振(MRI):可明确是否存在软组织损伤,如出现软组织水肿等情况,多提示有外伤疾病或免疫性疾病。
病理组织活检
病理组织活检是诊断脂肪瘤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病理组织可确诊,如出现高倍镜下圆形细胞,成熟的细胞核位于细胞周边,提示脂肪瘤。
缓解与治疗
出现脚背长包块,需明确诱因,若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相关,去除诱因后大部分可在短期内自行消退。
如脚背包块持续存在,且程度及持续时间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注意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如需参加剧烈运动如长跑等时,应做好防护,可酌情佩戴护踝等,以减少创伤。
饮食方面
规律合理饮食,避免挑食,可适当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尽量改善焦虑、悲观等情绪,必要时建议咨询心理医师。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脚背包块经医生诊断后,需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可应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式来进行改善。伴随其他系统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般治疗:如小面积的脚背包块且不伴随其他症状者,通常可暂时观察,一般短期内即可消退。如因外力轻微损伤所致,需注意休息,还可采取热敷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如足部创伤所致脚背包块,可给予云南白药、活血止痛膏等辅助改善症状等。
物理治疗:如为腱鞘炎所致脚背包块,可用红外线消肿、针灸等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如足部创伤所致脚背包块,患者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来固定骨折部位。
对因治疗
针对引起脚背长包块的不同病因,治疗方案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列常见疾病为例。
皮肤囊肿
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给予手术切除或切开引流,囊肿较大者必要时给予纱布填充;如囊肿合并感染时,可局部应用消炎药(如夫西地酸乳膏)等。
足部腱鞘炎
其治疗原则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减少和预防疾病复发。
足部脂肪瘤
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是脂肪瘤治疗的有效手段,行边缘切除即能达到治愈目的,很少复发。不需要放疗和化疗。
痛风
治疗原则是控制血尿酸水平,迅速控制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如已出现痛风石,并影响关节活动时,必要时可选择剔除,并对残毁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
化脓性关节炎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并给予关节腔内注射,必要时手术治疗。
早期给予足量抗生素(如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并可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直至关节积液消失,体温正常。如经治疗,关节积液无明显好转,说明治疗无效,应改为关节灌洗或切开引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