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
功效作用
氨甲环酸是抗纤溶止血药,能够抗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治疗各类出血情况,还可用于缓解继发性高纤溶状态。
适应证
注射剂
各类出血:氨甲环酸可抗纤维蛋白溶解,用于治疗各种内脏(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等)出血、外伤、手术出血(包括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因纤溶亢进导致的出血)等。
用于人工流产、胎盘早剥、死胎和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也可治疗局部纤维蛋白溶解增多引发的月经增多、眼底出血、鼻出血等。
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可减少其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用于中枢神经病变轻症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出血,但必须注意并发脑水肿或脑梗塞的危险性,对于重症有手术指征患者,氨甲苯酸仅可作辅助用药。
抗溶栓药作用:如过量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尿激酶等引发的出血。
其他:血友病患者发生活动性出血时的联用药;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Ⅷ或因子Ⅸ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口服制剂
用于全身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出血,如白血病、紫癜、再生不良性贫血等,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异常出血。
用于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异常出血,如肺出血、生殖器出血、鼻出血、肾出血、前列腺手术中和术后的异常出血。
黄褐斑:临床目前有研究应用于淡化黄褐斑,与其拮抗黑色素形成的功能有关。
药物起效时间
氨甲环酸并没有具体的起效时间,但其血药浓度峰值一般在用药后3个小时,考虑此前已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根据药物位置不同,抗纤溶持续时间不同,血清内可维持7~8小时,组织内约为17小时左右,尿液内约为48小时,请遵医嘱用药。
药物联用
目前氨甲环酸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果在使用氨甲环酸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黄褐斑吃氨甲环酸有用吗?
黄褐斑使用氨甲环酸通常有效,临床一般建议配合光子嫩肤、外用美白护肤品等治疗方法治疗。
氨甲环酸又叫止血环酸,其化学结构与络氨酸接近,可能取代络氨酸与酶结合,而黑色素的生成过程就是络氨酸与酶结合,形成黑色素,因而氨甲环酸具有褪色作用。
因此即使黄褐斑已经八年了,氨甲环酸也能通过抑制黑色素生成,从而起到淡化黄褐斑的效果。但其无法直接分解已经形成的黑色素,因此建议结合一些能够分解黑色素的治疗方法,如光子嫩肤、美白化妆品等。
使用氨甲环酸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身体内存在血液高凝,或是怀疑存在血栓,建议不要使用。
一天一片氨甲环酸对身体危害大吗?
这里的氨甲环酸一般指氨甲环酸片,一天一片氨甲环酸片通常对身体危害不大,但也取决于服用者自身的体质、年龄等,如果存在氨甲环酸服用禁忌,可能有较大危害。
氨甲环酸片通常一天需要吃2~4片,因此1片达不到最低服药剂量,通常不会因药物过量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天一片氨甲环酸片通常不会有危害。
但如果服用者本身对氨甲环酸片过敏,或是存在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高血凝、血栓高危患者,一天一片氨甲环酸片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是导致脑血栓、心肌梗死加重,或是诱发血栓,对身体危害较大。
氨甲环酸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果同时在使用凝血酶,应避免使用氨甲环酸片。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联合使用激素类避孕药的妇女禁用。
活动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脑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禁用。
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病史(如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闭塞)者禁用。
存在原发性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如血栓形成性瓣膜疾病、高凝血栓形成性心脏节律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者禁用。
后天色觉缺陷禁用。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者禁用。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尿道手术者禁用。
慎用情况
消耗性凝血病患者慎用。
术后卧床状态患者慎用。
正在接受压迫性止血处置的患者慎用。
血友病慎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肾盂实质病变发生大量血尿时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缺乏临床数据,确实需要时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孕妇:现有少量研究证实对胎儿没有危害,但尚无用于孕妇的临床试验数据,孕妇需谨慎使用。
哺乳期禁用:氨甲环酸进入乳汁量较少,在确实需要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并暂停哺乳。
老人:一般情况下老人因生理机能减退,应酌情减量,因本品是从肾脏排泄,老人用药时还应监测肾脏功能。
不良相互作用
禁止联用
正在使用凝血酶者禁用:氨甲环酸会抑制体内纤维蛋白分解,也属于增加凝血的药物,如果二者一起使用,可能导致血栓、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如复方戊酸雌二醇片、结合雌激素片等,都可能扰乱体内雌激素水平,导致血液进入高凝状态,与氨甲环酸同用,会提高血栓形成的风险。
谨慎联用
蛇毒凝血酶、巴曲酶、凝血因子抑制剂依他凝血素α等:与氨甲环酸合用可能增加血栓栓塞风险,需要谨慎联合。
其他凝血因子:与氨甲环酸合用,需要警惕血栓形成,一般在凝血因子使用后8小时再使用氨甲环酸较为妥当。
用法用量
氨甲环酸为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切不可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剂型规格
片剂:0.125g/片;0.25g/片;0.5g/片。
胶囊剂:0.25g/粒。
注射剂:2 ml:0.2 g/支;10 ml:1.0 g/支;5 ml:0.25 g/支;2 ml:0.1 g/支;5 ml:0.5 g/支;10 ml:1 g/支;1.0 g/瓶;0.2 g/瓶;0.25 g/瓶;0.4 g /瓶;0.5 g/瓶。
具体用法
用法
片剂、胶囊:口服,用适量水送服。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与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按规定浓度混合后使用。
用量
成人:
口服:一次1~1.5g,每日2~6g。
静脉滴注或推注:一次0.25~0.5 g,一日0.75~2g。
儿童:
口服:一次0.25g,每日3~4次。
静脉滴注或推注:一次0.25g。
药物漏用
氨甲环酸口服药通常需要一日服用2~4次,漏用后建议结合下次服药时间判断,如果为2次,如果发现时距离下次服药时间大于一半间隔时间,6小时,建议补服,如果小于6小时,建议不要补服,如果为3次,则以2小时为界限,4次以1.5小时为界限。
氨甲环酸注射剂通常不存在漏用情况,如果发生,也可参照上述规则判断。
药物过量
本品过量可能引起血栓栓塞风险增加,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催吐、洗胃等方式减少药物吸收,必要时可使用抗凝、溶栓药物,如肝素等预防血栓形成
药物停用
通常出血停止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如消化道症状、痉挛、皮疹、木样结膜炎、休克等,需要立即停药。
不良反应
表现及处理方法
药物过量时可能导致颅内血栓形成和出血等。
处理方法: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溶栓药,如肝素等药物治疗。
腹泻、恶心及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处理方法:通常无需治疗,如果腹泻严重可使用蒙脱石散治疗,如果呕吐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丙嗪止吐。
可能导致经期血液凝固,影响经血排出,出现经期不适,通常无需在意,可咨询医生后在经期停药。
可进入脑脊液,影响中枢神经功能,注射后可出现视力模糊、头痛、头晕、疲乏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注射速度相关,但很少见。
处理方法:通常无需处理,适当放缓注射速度即可。
其他:色觉损害、抽搐、低血压等。
处理方法:色觉损害通常为一过性,停药后会好转。抽搐多见于人工透析者,应立即停药,可使用肌松剂放松肌肉。静脉输注时可能出现血压降低,与输液速度过快有关,降低输液速度即可。
注意事项
药物贮存
氨甲环酸片剂:密封。
氨甲环酸胶囊:避光,密封保存。
氨甲环酸注射液:密闭,干燥阴凉处(不超过30℃)贮存。
注射用氨甲环酸:避光、干燥处保存。
其他
如果需要长期使用本品,建议定期做眼底检查,如视力测试、视野、眼底筛查等,如果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如果注射液产生沉淀,应避免使用。
前列腺手术出血者应用时,应减少用量。
癌症和创伤性出血者使用氨甲环酸效果不佳。
一般不单独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纤溶性出血,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以防进一步血栓形成影响脏器功能,如有必要,应在肝素化的基础上使用氨甲环酸。
宫内死胎所致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出血,肝素治疗较氨甲环酸安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