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概述
本病是一种发生在手掌或足底,点、片状浅表角质层剥脱的常见皮肤病
表现为手掌、足底部皮肤反复出现鳞屑、表皮剥脱,无瘙痒不适
病因未明,可能与真菌感染、汗疱疹、多汗症、遗传、情绪等因素有关
一般无需治疗,严重者可采用药物、中医治疗缓解症状
定义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指一种掌跖部位发生点状或片状浅表剥脱的常见皮肤病。
一般发生在手掌、足跖部位,手足背侧也可发生。
发病情况
发病时间:暖热季节(夏季)多发。
高发人群:青年人多发,多汗症患者多发。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先天性异常:可能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定的先天性异常,但目前缺乏证据。
多汗症:本病常并发多汗症。局部多汗会改变皮肤的酸碱度,皮肤角质层因碱性pH值提高而增加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导致角质过早脱落。
汗疱疹:有学者认为本病是轻微汗疱疹的一种亚型。
精神因素:可能与紧张、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机械摩擦:长时间反复进行机械摩擦,如牵拉或提重物、握方向盘、搬运物品,可破坏皮肤的表皮屏障功能,导致角质层分离,出现部分角质层剥脱。
泡水: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如洗碗工、清洁工、炊事员)也会导致手足皮肤表皮脱落。
药物:罗格列酮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少部分人服药后发生本病。
营养缺乏:部分患者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偏食、饮食结构不均衡的问题。
症状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主要表现是手掌、足底部反复出现鳞屑、表皮脱落。一般不伴有明显不适,可有干燥、局部多汗等。
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
多为手掌掌面、足底,也可发生在手、足背侧,对称分布。
皮损表现
初期
初期表现为皮肤上散在、针尖大小的白点,是一部分角质层和下方分离而成的较小鳞屑。
进展
较小鳞屑逐渐扩大、增多,形似干瘪的水疱疱膜,容易自发破裂或被撕剥下来。
可融合成片状并自然脱落,脱落的鳞屑呈薄纸样。
脱落
鳞屑脱落后,下面的皮肤可以是正常表皮。
其他症状
环形红斑
针尖大小的白点周围可有环形红斑。
自觉症状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少部分人可有轻微发痒、烧灼感、摩擦痛。
皮损部位可有干燥不适感。
多汗、汗疱疹
常伴局部多汗,汗疱疹
并发症
多汗症
本病常并发多汗症,一般表现为手足、腋窝多汗,手足潮冷、发紫,情绪激动时加重。
汗疱疹
本病常并发汗疱疹,表现为手足掌跖、指趾屈侧、指间弥漫分布,针头至米粒大小的深在性小水疱,伴瘙痒、灼痛。
继发感染
可能因局部过于干燥而出现皮肤裂口,继发局部皮肤感染,出现发红、肿胀、疼痛、流脓等症状。
其他并发症
还可伴发鱼鳞病、手足癣、毛周角化、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手足出现脱皮、脱屑,持续不缓解,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可局部湿敷缓解瘙痒,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脱皮、脱屑的?
发生的部位有哪些?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
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是否有相关病史?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是否有多汗症汗疱疹等皮肤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药:维生素E乳、凡士林、维A酸、水杨酸
其他:维生素片/胶囊、蛋白粉、其他保健品
诊断
诊断依据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皮肤科体格检查等,一般无需其他检查。可能会做真菌检查皮肤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和排除其他疾病。
病史
春末夏初发病。
多汗症汗疱疹病史。
有家族史。
临床症状
发生于手掌、足底部位,对称分布,反复发作。
皮肤上反复脱屑、表皮剥脱,不伴有瘙痒等不适症状。
针尖大小的白点周围有环形红斑。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皮损分布部位及具体皮损形态特征。
皮损部位有针尖样白点,周围有环形红斑。
鳞屑脱落后可见新鲜皮肤组织。
皮肤真菌检查
并非常规检查,医生为明确是否存在真菌感染时可能要做此项检查。
检查结果可以为阳性或阴性。
皮肤镜检查
检查不造成损伤,简便快速。
皮肤镜可以观察到肉眼不可见的皮损变化。
鉴别诊断
手癣
相似点:夏季多发,多见于手掌,有脱屑。
不同点:手癣表现为指间、手掌的深在性水疱,可互相融合,水疱破溃后露出蜂窝状鲜红糜烂面,脱屑伴有明显瘙痒。真菌检查阳性。
汗疱疹
相似点:春末夏初发病,反复发作,皮损位于手掌部位,脱屑。
不同点:汗疱疹表现为手掌、手指侧缘、指腹对称分布的深在性水疱,不容易破溃,干枯后脱屑,伴灼热、瘙痒。
接触性皮炎
相似点:皮损部位有红斑、水疱。
不同点:接触性皮炎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发病部位为接触部位,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伴瘙痒。
手足湿疹
相似点:发病部位为手、足,皮损有红斑、水疱、鳞屑等。
不同点:手足湿疹的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态,容易反复发作,伴明显瘙痒。
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如不造成明显不适,一般无需治疗。
病情严重、反复发作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或中医治疗。
用药需经医生指导,谨慎使用。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
维A酸乳膏:本病的常用外用药物,可以促进鳞屑、角质脱落。
低浓度角质剥脱剂:主要包括水杨酸软膏,如果皮损较严重,出现了皲裂等表现,可使用水杨酸软膏。
温和润肤剂:如凡士林软膏、尿囊素霜、维生素E霜等,可以缓解干燥、预防皴裂,保护皮肤。
焦油制剂:常用5%煤焦油凝胶、煤焦油霜剂。
糠馏油。
糖皮质激素软膏:病情严重者,可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醋酸曲安奈德软膏),但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口服药物
维生素
维生素A具有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黏膜干燥角质化的作用。
维生素B参与氨基酸代谢,有增强表皮的作用。
维生素C可修复受损的表皮结构,使皮肤组织连接更加紧密,进而防止表皮剥脱。
维生素E有保湿及抗氧化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
激素不是常规治疗药物,只有病情严重者才可考虑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中成药治疗
常选用当归片何首乌片、二妙丸消风止痒颗粒等中成药,但需在医生辨证后遵医嘱用药。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在专业中医师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有一定疗效。多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法。
中药汤剂
湿热蕴阻证
采用利湿清热,祛风解毒之法,常用萆薢渗湿汤加减。
胃热血燥证
采用滋阴养血、凉血祛风之法,常用祛风地黄丸加减。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也需要由专业针灸医生准确辨证后取穴配穴。
多选用合谷、劳宫、鱼际、间使等穴位。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有自限性,一般2~3周自愈,预后良好。
不造成明显不适,一般无需治疗。
容易反复发作。
危害性
常并发多汗症汗疱疹
可能因反复脱屑、干燥引发皮肤破溃、感染。
可能伴发鱼鳞病、手足癣、毛周角化、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因反复发作影响外观及生活质量。
日常
日常管理
避免用热水烫洗或浸泡手、足,洗澡时避免水温过高。
避免抓挠、撕扯脱屑,以防破损、感染。
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或碱性清洁剂,如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
保持手足干爽、清洁,温水洗手后可涂抹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
少吃辛辣、刺激性、油腻食物,如辣椒、蒜、烈性酒、肥肉等;避免食用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预防
本病病因不明,尚无明确的有效预防措施。
饮食均衡
平时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玉米、蛋黄等。
保证饮食营养均衡,避免食用鱼虾蟹等易致敏食物。
保护皮肤
注意皮肤清洁和保湿,少用刺激性强、碱性清洁剂,洗手后涂抹保湿剂。
避免长时间用水浸泡手足。
避免长时间、反复的机械摩擦,如搬运、牵拉重物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