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红斑
概述
一种以皮肤、黏膜出现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
主要表现为对称分布的具有“靶形损害”的红斑、斑丘疹
病因复杂,包括感染、药物作用及物理因素等
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为主
定义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靶形或虹膜状红斑,病程呈自限性,但易复发。
分型
按病因分型
特发性多形红斑:病因不明。
症状性多形红斑:病因明确。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型
轻型多形红斑:病情较轻,黏膜受损轻,全身症状不重。
重型多形红斑:除红斑外,皮损处可形成大疱或结痂,黏膜受损严重,全身症状严重。
按皮损形态分型
红斑-丘疹型:常见,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属于轻型多形红斑。
水疱-大疱型:常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常伴全身症状。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重症型:又称史-约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主要由药物过敏引起,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发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
发病情况
春秋季多见,儿童和青年女性易发病。
病因
致病原因
多形红斑的病因复杂,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轻型多形性红斑。
细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菌等。
真菌感染:如组织胞浆菌等。
支原体感染:是重症多形红斑的常见原因。
药物因素
药物作用是重症型多形红斑(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可能引起重症型多形红斑的常见药物如下。
抗生素:如磺胺类药物、四环素、阿莫西林。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
过敏因素
食物:如鱼、虾、蟹、奶制品等。
其他:如松香甲醛、镍、灰尘等。
物理因素
日光照射、放射线照射、寒冷刺激等。
疾病因素
外伤、风湿热、自身免疫病、恶性淋巴瘤等。
症状
主要症状
红斑-丘疹型
发病部位:好发于面颈部和四肢远端伸侧,口腔、眼部黏膜较少受累。
皮损特点: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典型皮损为对称分布的暗红斑或风团样皮疹,中央呈青紫色,形如同心圆状靶形损害或虹膜样损害。严重时红斑上可出现水疱。
伴随表现:有轻度痒痛感和灼热感。
病程:2~4周后消退,会留有色斑。
水疱-大疱型
发病部位:除四肢远端外,口、眼及外生殖器黏膜亦可受累。
皮损特点:多在红斑丘疹的基础上出现水疱、大疱。水疱由手脚逐渐扩散至全身,破溃后可出现糜烂。破溃部位有较多渗液、结痂。严重时会有脓疱和血疱。皮肤破损周围有一圈暗红色晕。
伴随表现:皮损处有痒痛感和灼热感。常伴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等表现。
重症型
发病部位:全身皮肤,可累及多部位黏膜,如口鼻黏膜,眼结膜,外阴、肛门黏膜,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等。
皮损特点: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色斑疹,中央有靶形斑点或瘀斑,迅速扩大、融合,泛发全身,随后出现水疱、大疱或血疱。
伴随表现:皮损处有痒痛感和灼热感。发热、咽痛、畏寒、头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
并发症
重症型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口鼻黏膜受累可发生糜烂,伴有明显疼痛。
眼部受累可导致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瘢痕、全眼球炎,可出现眼睛疼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呼吸道受累可导致支气管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消化道黏膜受累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出现排暗红色血便、发热、乏力等症状。
外阴、肛门黏膜受累可出现红肿糜烂。
如果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可出现发热、寒战、皮肤瘀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短期可进入衰竭状态,死亡率为5%~15%。
还可并发坏死胰腺炎、肝肾功能损害等疾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皮肤发黄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或者有“靶形”红斑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如果除“靶形”红斑外,还伴有高热、头痛、咽痛、畏寒、乏力,甚至眼睛疼痛、失明、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可适度清洁皮肤,不要用力搓洗或搔抓,以免加重皮肤损害。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是否有疲倦、发热、头痛等情况?
皮疹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是否有疱疹病毒感染?
是否有风湿热、自身免疫性疾病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口服药物:四环素、阿莫西林、苯妥英钠、阿司匹林
外用药: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
其他:维生素片/胶囊、蛋白粉、其他保健品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有感染病史。
有风湿热、自身免疫病等病史。
近期使用过抗生素、抗癫痫类药物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手足背、颜面、耳后等处,出现对称分布的靶形红斑、红丘疹
实验室检查
多形红斑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
部分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可能检测到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细胞增加等。
部分患者经血液检查可发现疱疹病毒抗体或支原体抗体。
组织病理学检查
当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时,从靶形红斑上取一小块皮损做皮肤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病理结果:可见表皮内坏死角质形成细胞,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乳头水肿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鉴别诊断
荨麻疹性血管炎
相似点:皮肤水肿性红斑。
不同点
荨麻疹性血管炎表现为躯干或四肢近端风团样红斑或斑块,常持续24~72小时以上,皮损表面可有紫癜样损害,常伴有关节痛及关节炎。
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
川崎病
相似点:皮肤红斑
不同点
川崎病首先表现为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
在这5天内,逐渐出现其他症状,包括:结膜炎,嘴唇发红、肿胀、破裂、流血,脚底和手掌发红、出疹,脚趾尖和手指尖的皮肤开始脱落。
固定型药疹
相似点:皮肤红斑。
不同点:固定型药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也可散发于全身。皮损表现为局限性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斑,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
冻疮
相似点:水肿性红斑。
不同点:冻疮发生于寒冷季节,皮损多位于手背、指(趾)背、耳等皮肤外露处,表现为暗紫红色水肿性红斑,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自觉瘙痒,转暖自愈。
大疱性类天疱疮
相似点:皮肤红斑。
不同点
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广泛发作,以躯干、四肢屈侧为多。
在红斑、水肿性红斑或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不容易破。疱液清亮,偶见血性内容物,水疱破后呈糜烂面,愈合比较快,留有色素沉着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相似点:皮肤红斑。
不同点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早期皮损为红斑、紫癜、水疱等。
皮肤受累范围更广,程度更重,表皮剥脱累及面积>30%,黏膜损害更广泛且严重,至少累及2个部位以上的黏膜,全身症状明显,内脏损害明显,并发症多。
离心性环状红斑
相似点:皮肤红斑,可自行消退,常反复发作。
不同点
离心性环状红斑皮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手足很少累及。
红斑逐渐向外扩大,呈环形或多环形,可达数十厘米。环状边缘呈活动性而稍隆起,其内侧有少许鳞屑
二期梅毒疹
相似点:红色斑丘疹。
不同点
二期梅毒疹最常见的皮损是斑丘疹,可分布于全身,也可局限于掌跖部,典型的皮损呈铜红色、表面有领圈状白色鳞屑。
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治疗
治疗原则:轻症患者多在数周内自愈,仅需对症处理。重症型需积极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可能为药物引起者应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存在口腔病变者,在每天晨起时、午休后、晚睡前需使用生理盐水、小苏打水或抗菌药物含漱剂清洁口腔。
已有结膜黏连者,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用无菌玻璃棒分离,并经常转动眼球,防止黏连。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常用药物
外用药物
炉甘石洗剂
用于改善局部皮肤损害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皮肤功能恢复。
炉甘石洗剂涂药前应充分摇匀。
皮损无糜烂时可用,局部有渗出时不宜使用。
糖皮质激素软膏
具有抗过敏、抗炎、减轻皮疹、止痒等作用。
不良反应: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可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继发感染。
涂药时注意将药物涂抹均匀,适当按揉,以促进药物吸收。
皮损无糜烂时可用。局部有糜烂、渗出时,清洗后在涂抹抗菌药物软膏。
3%硼酸溶液
具有消毒、消炎的作用。
有渗出糜烂时可用3%硼酸溶液或依沙吖啶溶液湿敷。
不良反应:硼酸溶液可引起广泛鲜红色疹、瘙痒。
存在大面积皮损者禁用3%硼酸溶液。
其他外用药物
局部破溃者可外用0.5%新霉素霜、莫匹罗星软膏等防止感染。
硼酸眼膏、可的松眼膏,地塞米松妥布霉素眼膏适用于眼部黏膜受累者。
内用药物
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具有抗过敏以及改善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
不良反应:嗜睡、头痛、口干、疲乏和恶心。
驾驶、高空作业、潜水等人员,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饮酒及经常服用安眠药者应慎用。有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或低钾血症者,以及孕妇禁用。
糖皮质激素
口服泼尼松;或注射等效剂量的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
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能出现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抗病毒药
明确合并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经常复发的单纯疱疹病毒相关性多形红斑,需进行至少6个月的抗病毒治疗。
其他内用药物:严重者可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生物制剂如TNF-alpha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按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改变用药方式和剂量。
掌握外用药物使用方法,用药过程中如局部出现异常不适症状,应暂停用药并及时告知医生。
注意保持皮损区清洁卫生,避免搔抓摩擦,防止发生感染甚至破溃形成瘢痕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可自愈,但易复发。病情轻者的皮损2~4周可消退,症状重者恢复时间较长。
重症患者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时,如果抢救不及时,短期可进入衰竭状态,死亡率为5%~15%。
危害性
多形红斑好发于面部和颈部,会影响外貌美观。
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能会累及呼吸道、消化道、眼、心脏、肾等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尽可能食用容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等食物,尽量避免刺激性或者容易过敏的食物,如辣椒、鱼虾等。
如果口腔黏膜受累,饮食上应由流食向半流食、软食、普食逐渐过渡。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干燥,不要使用过热的水擦洗皮肤。使用性质温和的中性肥皂或沐浴露沐浴。
穿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护肤产品,停止使用所有的功能性化妆品(包括各种祛斑霜等)。
如果面部有皮损,在恢复期要避免化妆。
生活管理
保持床单、被套清洁。
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预防
预防和治疗原发病,如感染、系统性疾病等疾病,可有效预防多形红斑的发生和复发。
避免使用易诱发多形红斑的药物。服用某些药物后如出现皮疹,应及时就医。
保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精神愉悦、情绪稳定。
某些多形红斑可能与日光照射相关,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防止日光暴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