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形性回状红斑
概述
匐行性回状红斑是指内脏肿瘤所致的游走性、同心性红斑。属于红斑性皮肤病,好发于中、老年妇女,皮损与肿瘤有关,呈环状丘疹,可出现融合,皮损边缘隆起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内缘可有鳞屑,病程进展较快,肿瘤治愈后皮损可消失。
病因
多认为是内脏肿瘤的皮肤表现,最常见的肿瘤是肺癌,其次是乳腺癌、胃癌等,这是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为肿瘤抗原与皮肤抗原间交叉反应引起。
症状
开始为小丘疹,迅速向外扩大形成环状,还可融合形成波纹样、同心圆等形状,皮损边缘隆起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内缘可有鳞屑,缓解后可遗留色素沉着,患者偶感瘙痒。
检查
1.体格检查
皮肤视诊见环状丘疹,可出现融合,皮损边缘隆起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内缘可有鳞屑
2.病理检查
无特异性改变,表皮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细胞层细胞内水肿等,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可见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患者真皮内可出现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
患者通常合并内脏肿瘤,根据皮肤环状丘疹,融合形成波纹样、同心圆等形,皮损边缘隆起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内缘有鳞屑等特征性皮损表现,病情进展较快,排除其他疾病后可确诊。
鉴别诊断
1.离心性环状红斑
皮疹开始为风团样红斑,逐渐向外扩大,呈环状红斑,消退后由色素沉着,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炎症细胞浸润。
2.玫瑰糠疹
皮疹的形态有典型红色圈状且游离缘向内的糠状鳞屑斑片,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改变。
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当原发肿瘤切除后全身症状显著好转,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及镇静剂、糖皮质激素外用等对症治疗。
预后
皮损与肿瘤有关,一般情况下,肿瘤治愈后皮损即可消失。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