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
概述
急性荨麻疹是指皮肤黏膜出现暂时性局限性水肿,病程不超过6周
表现为突出于皮肤或黏膜表面的风团,周围可有红晕,多伴瘙痒,可反复出现
急性荨麻疹可由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引起
急性荨麻疹治疗包括对因和对症治疗
定义
急性荨麻疹是指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程不超过6周。
皮损为风团样,突出于皮肤或黏膜表面,严重时融合成片,周围可有红晕,多伴瘙痒,常在24小时内消退,可反复出现。
病因
致病原因
由各种外源性因素或内源性因素引起。
外源性因素
食物因素:如坚果、鱼虾、蛋奶,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剂等。
药物因素:如青霉素、阿司匹林、布洛芬、可待因等。
物理因素:冷、热、水、日光、震动、运动等。
其他因素:吸入物,如粉尘、花粉等;各种动物毒素,如昆虫叮咬的毒液等。
内源性因素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感染:如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链球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精神及内分泌因素:劳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也可诱发急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
多种因素引起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如组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如前列腺素等。
组胺、前列腺素等化学介质,可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增加,导致表浅的真皮肿胀(风团)和/或深部的皮肤、黏膜肿胀(血管性水肿)。
症状
主要症状
急性荨麻疹发作时起病较急,患者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就在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
风团为皮肤局限性水肿隆起,特点如下:
皮损直径可为几毫米或更大,如手掌大小,数个或多个,形态各异。
风团为粉红色或苍白色,可独立分布或融合成片,周围有红晕,有瘙痒。
大多数患者的单个风团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但疾病发作过程需要持续很长时间,一般在6周以内。
部分急性荨麻疹患者可伴发血管性水肿,受累的部位颜色正常或呈淡粉色,面积比风团大,边界比风团模糊,感觉疼痛,通常持续2~3天。
其他症状
感染引起者,可有畏寒、乏力、寒战、高热脓毒症症状。
病情严重者可伴心慌、烦躁,甚至血压降低、晕厥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胃肠道黏膜受累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喉梗阻、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皮肤出现风团,瘙痒明显,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出现以下或其他紧急情况,建议到急诊科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发生明显的呼吸道(胸闷、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
发生心慌、烦躁,甚至血压降低、晕厥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发生畏寒、乏力、寒战、高热脓毒症症状。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皮肤病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手机拍照如记录了皮肤病变的过程,可能会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诊前可局部湿敷缓解瘙痒,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如果皮肤病变出现在面部,就医前不要化妆。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皮肤病变的?
皮肤病变发生的部位有哪些?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
皮肤病变发生前接触过什么物质?
皮肤病变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出现类似症状?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是否有鼻炎、哮喘等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血生化
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口服或注射药物: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氯雷他定
外用药: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依沙吖啶氧化锌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可有感染史。
暴露于冷、热、水、日光、震动等物理因素。
临床表现
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隆起,即风团,风团大小、形态不一,起病急,持续时间不定。
风团通常是粉红色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有瘙痒;若出现血管性水肿,受累部位皮损面积增大,边界模糊,可伴有疼痛。
大多数患者的单个风团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但病程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一般在6周以内。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寻找荨麻疹发病的因素,或排除某些疾病。
常规检查
可进行血常规、粪虫卵、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检查。
病因检查
医生会根据必要性,建议是否进行变应原筛查、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等。
鉴别诊断
荨麻疹性血管炎
常有发热,通常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可有疼痛感,皮损恢复后留有色素沉着,病理可能有血管炎改变。
其他
本病还需要与表现为风团或血管性水肿形成的多种疾病鉴别。例如荨麻疹型药疹、血清病样反应、败血症、成人Still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肥大细胞增生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过敏反应等。可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
治疗
对因治疗
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急性荨麻疹的自然消退。
避免相应刺激或诱发因素可改善临床症状,甚至自愈。
当怀疑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萘普生)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诱导的荨麻疹时,可考虑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包括化学结构相似者),或用其他药物替代。
临床上怀疑与感染或炎症相关的急性荨麻疹,其他治疗抵抗或无效时,医生会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
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应进行饮食记录。
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或证实体内存在针对自身抗体者,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时,可酌情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式。
对症治疗
部分患者在去除病因后可自愈,但更多的患者需要系统性药物治疗。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调整剂量和停药等。
急救治疗
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
过敏性休克患者或严重的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可采取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慎用。
支气管痉挛严重、呼吸困难时,可静脉注射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可行气管切开。
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抗组胺药物治疗
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治疗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后可减量。
常用制剂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等。
糖皮质激素治疗
在明确去除病因及口服抗组胺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可口服泼尼松,或静脉或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等。
糖皮质激素静脉或肌内注射,也可用于重症急性荨麻疹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注意不能长期使用,疗程通常不超过2周。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要根据体重酌情减量。
其他药物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包括对造血系统的抑制、肝脏的损伤及生殖毒性等。
环孢素:对抗组胺药无效的严重荨麻疹,可使用环孢素,但需监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
预后
治愈情况
多数急性荨麻疹具有自限性,部分患者去除病因或诱因后可自愈。
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
危害性
患者常伴有瘙痒,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使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若出现在皮肤裸露部位,影响美观,对身心造成负面影响。
严重情况下,可因喉头水肿、呼吸道阻塞发生窒息风险,或因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明确为食物过敏引起的荨麻疹,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此类食物、食品添加剂等。
其他类型荨麻疹,饮食无特别注意,建议饮食清淡,均衡营养。
皮肤护理
避免抓挠患处,以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注意卫生,建议用温和的清水清洗患处。
生活管理
正确认识疾病带来的影响,日常生活保持规律,心情愉悦。
衣着应当宽松、舒适,尽量穿全棉衣物,避免皮肤过度摩擦。
如对日光紫外线过敏,外出可尽量做好防晒,对皮肤进行遮挡避免加重病情。
预防
饮食避免明确过敏的食物,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尽量不吃含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肝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
遵医嘱使用药物,不要自行用药,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如果有明确的引起荨麻疹发作的物理因素,如日光、冷、热水等,外出注意防晒,尽量避免接触冷、热水等。
在户外活动时注意做好防护,防止昆虫叮咬等,避免接触动物毒素。
对粉尘、花粉过敏者,建议平时注意佩戴口罩防护。
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